4.《给动物建个“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下册37页《给动物建个“家”》。
教材简析:
本课以蜗牛生存需要为暗线,指向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要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就需要饲养蜗牛,给蜗牛营造一个栖息地。聚焦、研讨、设计、制造蜗牛的栖息地,观察蜗牛在 “家”中的生活情况,观察蜗牛吃食物,发现蜗牛更多的秘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存需求,体会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和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学生分析: 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已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产生了饲养蜗牛的想法。那么饲养蜗牛,需要准备什么,有些什么要求,蜗牛怎么生活,这些问题会在学生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比较粗浅和零散的,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正向迁移、集体梳理,串联起对蜗牛的整体认识。材料准备和饲养活动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信等形式把要求传递给家长,寻求家长的配合和协助。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班级博客等平台,引导学生及时交流饲养的过程,引发学生长时间地关注,增强学生观察动物的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蜗牛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2.知道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靠齿舌吃食物。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一个“家”。
2.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是如何进食的。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2.体会计划的重要性和集体智慧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环境对小动物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动物需要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并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器材准备:
几只饥饿的蜗牛、菜叶、透明盒子、学生活动手册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导入: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爸爸妈妈又给我们建了温暖舒适的小家,这节课呢!让我们一起给动物建个“家”吧。(板述课题《给蜗牛建个“家”》)
2.出示鸟窝、蜂巢、狗窝等图片。【教学意图】为本节课给蜗牛建 “家”做铺垫。
3.师追问:抓过蜗牛吗?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哪儿抓过蜗牛,并总结蜗牛的生活环境。【教学意图】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说出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为后续设计环节做铺垫。
二、探索
(一)讨论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1.展示喜羊羊把蜗牛的家建在玻璃板上,不一会儿蜗牛就消失的过程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建在玻璃板上及应该建在什么样的工具上。(预设1:建在盒子里。)
2.展示一个纸盒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了方便观察应该把蜗牛的家建在透明的盒子里。
3.展示一个和蜗牛差不多大的透明盒子,引导学生得出建的“家”必须能让蜗牛四处爬。(板书:能让蜗牛四处爬。)
4.展示蜗牛在一个大的透明盒子里,往出爬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建的“家”里面必须有吃的东西。(板书:有吃的东西。)
5.展示蜗牛吃饱后,在太阳的照射下要逃走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建的‘家“必须保持潮湿。可以放适量的土并喷些水,创造潮湿的环境,放在阴暗背光的地方或者在盒子上方搁一块遮光板。(板书:要保持潮湿。)
6.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得出最好盖上有孔的盖子,即能让蜗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板书:能让蜗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
7.展示建好的“家”的图片,引导学生要定期给蜗牛的“家”打扫卫生,处理蜗牛的排泄物。
8.请学生说一说蜗牛在家中的生活情况,如蜗牛饿了会吃菜叶,引导学生思考蜗牛如何吃菜叶子。
(二)把蜗牛放在菜叶子上,观察蜗牛怎样吃菜叶。
1.分组并分发蜗牛和菜叶。在观察的过程中提醒学生需要安静细致地观察,如果蜗牛距离菜叶有一段距离,还要提醒学生把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
【教学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蜗牛是如何吃菜叶的。教师总结并给学生科普蜗牛的牙齿长在舌头上,有两万多颗,一天吃的食物差不多是它身体的一半大。
【教学意图】通过科普科学小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研讨
1.蜗牛生活需要什么?
2.我们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师总结,并告诉学生虽然给蜗牛建的“家”很舒适,但动物真正的家是大自然,观察完后应该把蜗牛放回大自然。)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要爱护小动物!
四、课后作业
1.课后完成小组记录单。
2.课后观察小金鱼。【教学意图】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科学同时为下节课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