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
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
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
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
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重点难点
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知识点二 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类别
组成
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
山、水、花木、?____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____________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
古建筑
城池、?____、陵墓、?____、楼阁、桥、塔、民居等
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
?________、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________等方面
人造景物
亭台楼阁、?____、寺庙等
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
?__________,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名人轶事
民间传说
给风景区增添了?________,丰富了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美感特征
美感形成
举例
形象美
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不同的形象美感
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旷
色彩美
是以色彩的冷暖等,以及它们的对比协调组合关系表现出来的美感
香山红叶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动态美
由波涛、飞瀑、溪泉以及云雾飘动等引起
山为水动,水回山转,流水飞瀑,飞禽走兽,风吹林动等
朦胧美
自然景观透过某种朦胧模糊的形式含蓄地表现出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享受
烟雨中的山水风光,云蒸雾腾
当堂检测
1.下列有关峨眉山审美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峨眉天下秀”强调的是峨眉山绿树碧水的色彩美
B.峨眉山作为一种自然旅游景观,只具有形象美
C.峨眉山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两者有机结合,体现了和谐美
D.峨眉山地处我国热带地区,四季皆可观赏
2.下列自然景观与其美感表现,对应正确的是( )
①浩淼烟波之旷——动态美 ②流水飘烟——朦胧美、动态美 ③北京香山红叶——色彩美 ④黄山云海——形象美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列人工景物中,使游人“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的是( )
A.古典园林 B.古建筑和古遗迹
C.民俗风情 D.书画艺术
4. 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读以下四幅景观图,完成(1)~(4)题。
(1)古人赞峨眉山“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这主要描绘出峨眉山的(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2)上述四地景观中,旅游景观的色彩美最为突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诗赞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描绘了旅游景观的(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4)雨中游西湖,别有一番风味,旅游者能深切体会“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这正是旅游景观的( )
A.模糊美 B.朦胧美 C.声音美 D.动态美
反思置疑
布置作业
二 次 备 课
课件45张PPT。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旅游景观:
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
旅游景观的审美形态分类:
自然美:
人工美
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自然美人工美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一:自然美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一)形象美(1)概念: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 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泰山天下 雄黄山天下 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雄奇秀险幽旅游景观的形象美旷之美沙漠戈壁奥之美秘洞深壑 (二)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丰富:不同地方不同地理事物而言
富于变化:同一地方在不同时间段(四季或一天)
如:四季色彩
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翡翠金银(二)色彩美 泰山日出 泰山日落 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 动态美
动态美表现在流水、瀑布、海涛、
潮汐、浮云、飘烟、流星、飞禽、
走兽、游鱼等。静态美是相对于动
态美而言的,主要表现于山、石、
树、花草等。自然景观的动态美主
要由流水、飞瀑、飘雾和浮云等因
素构成。飞瀑流泉落英缤纷 鱼跃池中 旅游景观的动态美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动
态
美
庐山三叠泉瀑布
瀑布经过三级台阶,上下三折而落,一叠如云如絮,喷薄吞吐;二叠萦回作态,珠迸玉碎;三叠双管齐下,直下龙潭,总落差达600米。动
态
美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四)朦胧美 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朦胧美。山中之云雾,山景在云雾飘忽中若隐若现;水面之烟雨,水景在烟雨迷蒙中与天浑然。朦胧状态中的自然景观,在游人眼中不拘细节,就像一幅幅水墨画那样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美。雾中西湖朦胧美 风景如画——旅游景观的朦胧美旅游景观的朦胧美《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年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五)听觉美听觉美是自然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大自然的各种声响,赋予游人以听觉之美。
具体表现:溪流山涧、瀑落深潭、泉泻清池、鸟语幽林、风起松涛、虫鸣寂夜。
例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二、人工美——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
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2.古建筑美:
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古建筑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旅游景观的人工美 自由女神左手持《独立宣言》,右手高擎火炬,身高达100米。这座小岛本名贝德洛斯岛,之后,改名为自由岛。
这座铜塑像,是法国人为了祝贺独立战争的胜利,在19世纪80年代作为礼物赠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其实是由200多块铜片所组成。当年,这些铜片在法国造好后,用船运到这里,进行组装。塑像的内部是空的,有电梯可以直上头部,在上面俯视纽约全景。她经历100多年风雨,迄今仍富有历史的魅力。 旅游景观的人工美 南海观音坐落于三亚南山寺景区西岸浅海之中,观音圣像足下的莲花宝座高十米,共四层,每层有形状相同的二十七瓣莲花,共一百零八瓣,一百零八米的南山海上观音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奇,乃世界最大的白衣观音三面立体造像。 颐和园苏州园林拙政园狮子林留园雕塑《黄河母亲》街头雕塑
除了自然美和人工美之外,许多风景区往往流传着一些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这给风景增添了传奇情趣,丰富了审美的内涵。人工美自然美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动态美
朦胧美 古典园林美
古建筑美
民俗风情美
书画、雕塑艺术美 总结: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体现的是自然景观的(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c下列有关自然景观色彩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景致以我国最南方的
海南岛最为典型
B.色彩美主要是指的山的颜色和生物的绿色的
强烈对比
C.生物所呈现的不同颜色及其随不同季节而呈
现出的变化更加剧了山色之美
D.不同的景观色彩美感不同,但是相同的景
观一般具有相同的色彩美
C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
2.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
3.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怎样的节奏。
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阶段,理解其内涵。
5.理解人文景观建设和风土民情与自然的关系。
6.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重点难点
1.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及怎样把握欣赏的节奏。
2.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阶段,理解其内涵。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
景观
观赏要求
峰峦
①____
峡谷、幽洞、一线天
②____
瀑布
适当距离③____
2.角度
景观
观赏要求
江河湖海
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④________全景之貌,兼收⑤________之趣
湖沼池塘
⑥________观赏
地貌的天然造型
在⑦__________
3.动态: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宜⑧____________________观赏两岸风景,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知识点二 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别
观赏时机
原因
山水
风景
北方
⑨____季
南方
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也宜⑩______季观赏
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
?_____________,同时兼收避暑之利
风景名山
?________
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
?________
特殊景象
确切地把握观赏时机
景象只在?__________出现
知识点三 抓住景观特色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发展、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并突出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________,用“虽由人作,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知识点五 以情观景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________________。
4.登山涉水,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一、我国的旅游资源概况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是如何理解的?
2.要注意从哪些方面把握最佳观赏时机?
3.旅游中应如何抓住景观特色?
4.南、北方园林建筑风格有何差异?
5.为什么欣赏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
当堂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 )
①到庐山旅游,最好在外围仰视 ②到庐山旅游,在山中观赏无多大意义 ③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 ④观赏位置的不同,会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欣赏旅游景点应该选择适当的位置,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
D.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两幅图中,属于皇家私家园林图的代号是__________,属于江南私家园林图的代号是________。
(2)北方皇家园林规模______________,江南私家园林规模________。
(3)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彩________,多以________为主色调;江南私家园林色彩__________,多以__________为主色调。
(4)南北方园林在色调上有巨大反差,其用意各是什么?
(5)我国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不同建筑风格,反映了________与________和谐的思想。
反思置疑
布置作业
二 次 备 课
课件84张PPT。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一、选择观赏位置观赏距离:观赏角度:远眺(群峰)
近观(峡谷、洞、一线天等)特定观赏点(地貌酷似类型)适当距离仰视(瀑布)俯视与远望(江河湖海)乘船观赏(山水有机结合景观)
动态观赏:平视与近观(较小的湖沼池塘)武夷山桂林芦笛岩黄果树瀑布武陵源群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江河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佳。象鼻山(桂林)骆驼山(桂林)狐狸山(内蒙古)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的观赏的地点猴子观海(黄山)选择观赏位置——动态选择观赏位置远眺特定的观赏地点置身其中近观适当距离仰观并兼收其形
、色、声、动等美感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
上,除俯览外,还带
有远眺的景趣地点不宜过高,多临水
面建亭榭、修桥廊乘船沿水路观
两岸风景二、把握观赏时机把握观赏时间把握观赏天气把握观赏季节夏季北方山水风景
南方千米以上高山(黄山等)四季皆宜:华南的山水风景雨过天晴: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云海、日出、日落)钱塘江大潮(八月十八观大潮)
青海湖观鸟(5月份最佳)
三潭印月(皓月当空)、吉林雾凇秋高气爽:香山红叶香山红叶黄山云海庐山1、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
进入弯中,潮位堆高,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又加剧了潮势。
2、农历8月18日 由条件可知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桃花才开得晚些,这种现象产
生的根本原因是气温的垂直差异。阅读“钱塘江大潮”青海湖鸟岛吉林雾凇把握观赏时机随季节而变化香山红叶——深秋;北国风光——冬季;北方山水风景——夏季;越
往南,季节越长,华南地区四季皆宜;但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夏季,如黄山云海
随天气而变化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如泰山观日出;黄山观日落特定时间出现 云南大理蝴蝶会——三月
青海湖的候鸟——五月份最佳;
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最 壮观;三、抓住景观特色欣赏赵州桥要从地理角度理解
其充分发挥桥的功能又与环境
境和谐的设计特点。抓住景观特色 ( 案例2)从构景手法欣赏园林 1.主配
故宫以太和殿、孔府以大成殿为主景,其余为配景。
主景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
配景是为主景起烘托作用。 三、抓住景观的特点
2.层次
层次:用障景,隔景丰富层次
障景:同一景区内的各部分之间的屏障。翠幛、假山挡住前面的景色
隔景:不同景区之间的分隔
用墙、廊等隔开不同景区
留园
苏州园林 三、抓住景观的特点 框景:把景象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借景:借园外风景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我国自然风景区的特色之一 西湖借景颐和园西借西山宝塔抓住景观特点 课 堂 小 结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主配
层次
框景
借景一、领悟自然和人文和谐美 和谐生美 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1.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
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探究一这幅景观图表达了
什么意境?你能从
地理学的角度解读
这种意境吗?“深山藏古寺”。从地形上看,寺庙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给人“深山”的感觉,从植物上看,寺庙又隐藏在茂林之中,给人“藏”的意境。这也与佛教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相一致。
这幅景观图表
达了什么意境?
为什么会产生
这种意境?大理三塔表达的意境是“平地起三塔”,宝塔建
在低山丘陵地区的小山岗脊线或山麓湖边,用
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尤其在
山麓湖边建宝塔,湖光山色使得塔有了光和色
的灵性。 人文景观布局和设计的基本思想是要因势、得
体,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使得人文景观成为自然景观美的衬托。
——体现一种和谐的美
2.非自然景区中的人文景观 园林艺术要求再现自然,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和人为关系。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手段,创造理想美的深邃意境。苏州拙政园宏大较小浓重,以红黄色调为主素淡,以黑白色调为主既显示皇权的尊容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既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海滨的旅游建筑墙壁常用白色,顶部常用红色和绿色,为何? 海滨旅游建筑顶部用红、绿等鲜亮的色彩,可与碧海、蓝天、白云、黄色沙滩等环境背景相映衬,且在阳光照射下既不显暗淡也不太刺目;墙壁用白色,既与环境背景相协调,又使顶部的鲜亮色彩有了根基,从而使整个建筑物与环境融合为统一的整体。
3.民俗风情——一方山水一方情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并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民俗风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泼水节的本意是为了降温,显然这与西双版纳的热带高温气候有关,4月份是每年雨季来临前的热季。蒙古族赛马蒙古族经常举行赛马比赛,与该地的高原地
形、干旱半干旱气候、辽阔的草原有关。 南方吃米、北方吃面以及陕北窑洞、傣家竹楼分别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南方吃米,与南方高温多雨、河多水多适宜种水稻有关;北方吃面,与北方平原地形、降水较少、温暖的气候适宜种小麦有关。陕北的窑洞与高原地形、降水少、地表有厚厚的黄土有关,傣家竹楼与高温多雨、盛产竹子有关。
人与自然和谐美
一方山水一方情 中国人民有寄情于山水的传统,用丰富的内心情感,去“人化自然”或者“自然人化”并形成了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山水画和山水诗。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入感悟自然的美。二、以情观景1.第一层次——综合感受 不仅要视觉欣赏,还应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都能从不同侧面体会自然美。云南石林阿诗玛观奇峰怪石形象美香山红叶看层林尽染色彩美黄山云海庐山瀑布赏飞瀑流云动态美幽壑松涛听流水松涛声音美2.第二层次——发挥想象 自然景观的形象美,需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观赏地貌的酷似造型,也只有想象,才会顿觉巧夺天工之妙。观察:此山像什么?黄山迎客松双星伴月 观察: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3.第三层次——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不同的作者在欣赏同一景观时,倾注了不同的感情,因而感受也不同。即观景的人不同,情感不同。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景我两忘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同样“登斯楼也”,为什么作者的感受反差会如此之大?移情于景,情随景变,景随情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读下列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同为描述长江的诗句,为何不同的作者表达的意境和感受不同?4.第四层次——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欣赏自然景观,不仅要达到悦形、怡情的审美境界,还应追求精神上的升华。登山涉水可以锻炼意志,高尚品格,净化心灵,理解天人和谐。 西岳华山以险著称。“自古华山一条路”,游人若不手扶铁链,历经无数险道,攀登这千米危崖,怎能体会出华山之险? 无锡惠山有一眼泉,被茶圣陆羽称为“天下第二泉”,其匾额为赵孟钍质椤C窦湟杖嘶?寰???デ椋?醋髁酥??亩???抖??吃隆芬郧楣劬暗牟愦魏鸵?蟮谝徊愦巍??酆细惺?
第二层次——发挥想象
第三层次——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四层次——登山涉水,求质求真登山涉水、求质求真旅游景观的欣赏领悟自然与
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人化自然与自然化)其他要求 自然景观为主体自然美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和谐美文学艺术作品、遗迹渲染美人文景观文化含量、工艺手段 创造美 风俗民情的表现力特色美 综合感受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发挥想象 地貌酷似某种造型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心随景移,陶醉于自然亲身体验观赏前:观赏中查阅资料,对景观全面了解 成因分布、路线掌握节奏:序幕、发展、高潮、结束观赏与思考相结合辩
证
思
接
千
载唯物
视通
万里
政治地理历史文综(时间)(空间)(观点)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山风景名胜区和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的特点、形成及游览方式,从而学会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2.了解云南元阳梯田景区和法国巴黎塞纳河畔古城区形成的自然条件、景观特征,并初步学会欣赏人文景观。
3.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重点难点
了解云南元阳梯田景区和法国巴黎塞纳河畔古城区形成的自然条件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黄山风景名胜区
1.概况:黄山位于我国①________省南部,1990年被列入世界②________与③________遗产名录,属④____________地貌。
2.黄山四绝
四绝
特点
成因
奇松
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⑤________
根部能释放⑥________,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怪石
星罗棋布、形态各异、⑦____________、惟妙惟肖,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
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⑧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
云海
云海缥缈,⑨________,气象万千
⑩____________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__________,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__________,水分蒸发速度不同,又受?________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
终年喷涌,?________,可饮可浴
热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地表水下渗受热,地下热水沿着?________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而成
知识点二 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概况:大堡礁是澳大利亚?________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覆盖着澳大利亚大陆架大约?________平方千米的面积,是世界上?________的珊瑚礁。
2.成因
(1)海域环境:水面温度高达21~38℃,温度的?________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平均盐度3.5%,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________,适合珊瑚虫繁衍。
(2)地壳运动:在地质史上是缓慢的____________;由一代接一代________________堆积而成。
知识点三 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形成原因
(2)人为原因:用石块砌起围墙,种植________,在高山上修________引水灌溉稻田。
2.景观特点
知识点四 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1.塞纳河:由________向________穿过城市,水位稳定,少洪涝之害,全年不冻,是法国的“母亲河”。
2.旅游资源分布(如上图)
二、探究新知
1.黄山“四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3.大堡礁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4.如何欣赏元阳梯田?
当堂检测
1. 黄山和大堡礁是自然景观的代表,其景观特色迥异。据此回答(1)~(2)题。
(1)黄山是我国的名山,以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观赏黄山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 )
①了解黄山的形成原理 ②了解温泉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确定合适的旅游路线 ④把握观赏时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最佳游览方式是( )
①沿岸徒步行走 ②乘坐透明游船 ③潜水 ④乘坐公交汽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景观为________,其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对其应如何欣赏?
(2)B处景观为__________,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处景观的形态和颜色随季节发生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季节)流水飞溅似银链;__________月似地毯;__________(季节)一片金黄;__________(季节)光亮如镜,这种景色随季节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农作物)的生产过程。
3.下列有关元阳梯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阳梯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是傣族人民的劳动结晶
B.元阳梯田主要用于种植土豆等旱地作物
C.元阳梯田的灌溉有专门的水渠网络
D.到元阳旅游的最佳季节是夏季
反思置疑
布置作业
二 次 备 课
课件49张PPT。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黄山澳大利亚大堡礁元阳梯田塞纳河畔风光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一、黄山风景名胜区1.位置:2.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3、保护情况: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黄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三大主峰:
莲花峰、
天都峰、
光明顶地理成因:
1)内力作用:黄山在地质年代,经过多次地壳运动,地层升降运动发生褶皱和断裂,岩浆沿褶皱和断层所形成的空隙上升成为山的主体。
2)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4.景观特征:一、黄山风景名胜区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奇松 迎客松送客松连理松探海松蒲团松 黄山奇松的特点及成因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怪石飞来石“怪”的体现:
①黄山石之怪在于“有一石皆可名一物”(群峰之间怪石星罗棋布,形态 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
②黄山石之怪还在于它往往“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也就是旅游者的观赏角度和站立位置的不同,效果不同。梦笔生花仙人晒靴芊芊玉手 仙人指路犀牛望月乌龟爬山老人峰(仙人背包)黄山怪石的成因 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一是内力作用:断层构造发育,花岗岩岩石坚硬,但垂直节理发育。----奇峰
二是外力作用:表面风化剥蚀的影响,早晚温差大,热胀冷缩的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显著。-----怪石黄山风景名胜区云海黄山自古云成海(3) 黄山云海的成因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黄山四绝-温泉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温泉的成因如图所示,地表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接触,或者地下热水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温泉。二、大堡礁风景区(澳大利亚)1.位置: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热带海域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 于198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为什么澳大利亚东北海岸会聚集这么多的珊瑚礁?水域环境地质条件注意:①珊瑚礁往往依托岛屿而生长;
②地壳沉降为珊瑚礁自然堆积提供了条件。3、大堡礁著名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1)海底景观:
乘坐船底透明的游艇;潜水 (2)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 三、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1.位置:
云南省南部,元阳境内(哀牢山)哈尼族人 元阳修建梯田的地理背景
自然:(1)地形:高山地形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丰富
人为:砌围墙,垦殖梯田,修水渠网络水汽来源: 初春,人们引水灌溉,梯田里流水飞溅,恰似一条条从天而降的银链。 三四月,在紧张的插秧季节结束后,远望层层梯田,宛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 夏末秋初,稻谷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黄。 冬季,梯田如一面面光亮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远距离俯视梯田景观特征元阳的梯田是一幅美丽的画,
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绘制的。发展历史:2 000年以前的巴黎只是塞纳河上西岱岛和附近几个小岛上的渔村,后来逐渐扩大,到3世纪开始有了巴黎这个名字。 四、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法国的母亲河——塞纳河图说法国北纬4844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图说法国 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凯旋门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艾菲尔铁塔塞纳河左岸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卢浮宫(位于塞纳河右岸)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巴黎圣母院圣母院内部图巴黎香榭里舍大街巴黎巴士底歌剧院巴黎荣军院圆顶楼巴黎逢皮杜艺术中心防御----塞纳河为其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屏障;
交通运输----塞纳河水位多年稳定,少有洪涝灾害,全年不结冰,为其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水源供给----为城市提供丰富的用水;
建筑材料-----供沙。为什么巴黎的古建筑多沿塞纳河两岸分布?
(提示: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交通运输、建筑材料等方面考虑)探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