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的全等条件,掌握用“边边边”条件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思索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点1.SSS
画一画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和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cm,5cm,7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你发现了什么?
判定定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B.求证:∠A=∠C.
证明: 在△ABD和△CDB中,
∵
∴△ABD△CDB(SSS)
∴∠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练习1:如图,,,,求证:.
练习2:已知:如图,AB=DE,BC=EF,AF=DC.求证:BC∥EF.
练习3:已知,AB=AC,BD=CE,AD=AE.求证:∠BAC=∠DAE.
当堂练习:
1.如图,已知AB=DC,还需添加条件AC=DB,才可用“SSS”说明△ABC≌△DCB.
2.如图,在△ABC中,AB=AC,BE=CE,则由“SSS”可直接判定(B)
A.△ABD≌△ACD B.△ABE≌△ACE
C.△BED≌△CED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如图,AB=AC,AE=AD,根据“SSS”定理得△ABD≌△ACE,则应添加条件(B)
A.∠B=∠C B.BD=CE
C.∠AEB=∠ADC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4.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B)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三角形的稳定性
C.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D.长方形的轴对称性
5.在△ABC中,已知AB=AC,D是BC的中点,则∠ADB是(C)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无法确定
6.如图,△ABC是一个人字形水架,已知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BAD=∠CAD,AD⊥BD.请补全下列证明过程.
证明:∵D是BC的中点(已知),
∴BD=CD(线段中点的意义).
在△ABD和△ACD中,
∵
∴△ABD≌△ACD(SSS).
∴∠BAD=∠CAD,∠ADB=∠A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又∵∠ADB+∠ADC=180°,
∴∠ADB=∠ADC=90°,即AD⊥BC(垂直的定义).
7.如图,已知△ABE≌△ACE,D是BC的中点.求证:△BDE≌△CDE.
【解】 ∵△ABE≌△ACE,∴BE=CE.
又∵D是BC的中点,∴BD=CD.
在△BDE和△CDE中,∵
∴△BDE≌△CDE(SSS).
8.如图,AD=BC,AC=BD.求证:
(1)∠DAB=∠CBA;
(2)∠ACD=∠BDC.
【解】 (1)在△ABD和△BAC中,∵
∴△ABD≌△BAC(SSS),∴∠DAB=∠CBA.
(2)在△ACD和△BDC中,∵
∴△ACD≌△BDC(SSS),∴∠ACD=∠BDC.
9.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
试判断AC与DF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解】 AC∥DF.理由如下:
∵BE=CF,∴BE+EC=CF+EC,即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ACB=∠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C∥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能说明∠AOC=∠BOC的依据是(A)
A. SSS B. ASA
C. AAS 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11.如图,在△ABC中,已知AD=ED,AB=EB,∠A=80°,则∠CED=100°.
12.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SSS.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13.有一块三角形厚铁板(如图),根据需要,工人师傅要把∠MAN平分,现在他手边只有一把尺子(无刻度)和一根细绳,你能帮工人师傅想个办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 用绳子的一定长度分别在AM,AN上截取AB=AC,再选取适当长度的绳子,将其对折,得到绳子的中点D,把绳子的两端固定在B,C两点,拽住绳子的中点D,向外拉直至BD和CD,再在铁板上找到D的位置,作射线AD,则AD平分∠MAN.
理由:∵AB=AC,BD=CD,AD=AD,
∴△ABD≌△ACD(SSS),∴∠BAD=∠CAD,
∴AD平分∠MAN.
1.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学习目标:
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之一“SAS”,并能应用它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掌握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题
知识点1.SAS
画一画
1、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ABC,使AB=4cm,BC=6cm,∠ABC=60°
2、以2.5cm,3.5cm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为2.5cm的边所对的角为40°
你发现了什么?
判定定理: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注意 这个角一定要是两条边的夹角
例:已知: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且OA=OC,OB=OD.求证:
证:在△AOB和△COD中,
∵
∴△AOB△COD(SAS)
练习1:已知:如图,AB=AC,点D,E分别在AC,AB上,且AD=AE.求证:BD=CE
练习2:已知:如图,AB=AD,BC=DC,E是AC上的一点,求证:BE=DE.
知识点2.垂直平分线
1、垂直平分线: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2、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如何证明?)
(1、画图;2、写已知,求证;3、证明)
例:如图,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如果BE=10,
△BDC的周长为22,那么AB的长为( )
A、12 B、10 C、22 D、24
练习1:如上图,在△ABC中,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DC的周长为8,且AC-BC=2,求AB,BC的长。
练习2:如图,在△ABC中,BC=8,AB的中垂线BC交BC于点D,A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则△ADE的周长为 。
当堂练习:
1.如图,要使△ABC≌△ABD,若利用“SSS”应补充条件:AC=AD,BC=BD;若利用“SAS”应补充条件:∠1=∠2,AC=AD.
2.如图,AB,CD交于点O,AD=CB,请你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DB≌△CBD,这个条件是AB=CD或∠ADB=∠CBD.
3.如图,在△ABC中,AB=AC=10 cm,DE是AB的中垂线,△BDC的周长为16 cm,则BC的长为6 cm.
4.如图,AB,CD,EF交于点O,且它们被点O平分,则图中共有__3__全等三角形对.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5.如图,OA=OB,OC=OD,∠O=50°,∠D=35°,则∠AEC等于(A)
A.60° B.50° C.45° D.30°
6.如图,在△ABC中,∠C=90°,E为斜边AB的中点,ED⊥AB,交BC于点D,且∠CAD∶∠BAD=1∶7,则∠BAC=(C)
A. 70° B. 60° C. 48° D. 45°
7.如图,已知CD=CE,AE=BD,∠ADC=∠BEC=60°,∠ACE=22°,则∠BCD的度数是(B)
A. 20° B. 22° C. 41° D. 68°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8.如图,已知AB=AD,AE=AC,∠DAB=∠EAC,请将下面说明△ACD≌△AEB的过程补充完整.
【解】 ∵∠DAB=∠EAC(已知),
∴∠DAB+∠BAC=∠EAC+∠BAC,即∠DAC=∠BAE.
在△ACD和△AEB中,
∵
∴△ACD≌△AEB(SAS).
9.如图,AB=AD,AC=AE,∠1=∠2.求证:∠C=∠E.
【解】 ∵∠1=∠2,
∴∠1+∠CAD=∠2+∠CAD,即∠DAE=∠BAC.
在△ABC和△ADE中,
∵
∴△ABC≌△ADE(SAS), ∴∠C=∠E.
10.如图,CD⊥AD于点D,AB⊥AD于点A,∠ACB=∠BAC,CD=CE,连结AE.求证:AE⊥BC.
【解】 ∵CD⊥AD,AB⊥AD,
∴AB∥CD,∴∠ACD=∠BAC.
又∵∠ACB=∠BAC,∴∠ACD=∠ACB.
在△ACD和△ACE中,∵
∴△ACD≌△ACE(SAS),
∴∠AEC=∠ADC=90°,∴AE⊥BC.
11.如图,已知CA=CB,AD=BD,M,N分别是CA,CB的中点.问:DM与DN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解】 DM=DN.理由如下:
连结CD.
在△ACD和△BCD中,
∵
∴△ACD≌△BCD(SSS),
∴∠A=∠B.
∵M,N分别是CA,CB的中点,
∴AM=AC,BN=BC,
∴AM=BN.
在△AMD和△BND中,
∵
∴△AMD≌△BND(SAS),
∴DM=DN.
12.如图,已知AB,CD交于点O,△ACO≌△BDO,AE=BF.求证:CE=DF.
【解】 ∵△ACO≌△BDO,
∴CO=DO,AO=BO.
∵AE=BF,∴EO=FO.
在△EOC与△FOD中,∵
∴△EOC≌△FOD(SAS),∴CE=DF.
13.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试说明AD是BC边上的中垂线.
【解】 ∵AD平分∠BAC,
∴∠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ABD和△ACD中,∵
∴△ABD≌△ACD(SAS).
∴BD=CD,∠ADB=∠ADC.
又∵∠ADB+∠ADC=180°,
∴∠ADB=∠ADC=90°.
∴AD⊥BC(垂直的定义).
∴AD是BC边上的中垂线.
14.如图,△ABC的两边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若边BC的长为8 cm,则△ADE的周长为(B)
A. 4 cm B. 8 cm C.16 cm D.不能确定
【解】 ∵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E,
∴AD=BD,AE=CE(中垂线的性质定理).
∵BC=8,
∴BD+DE+CE=8,
∴AD+DE+AE=8,
∴△ADE的周长为8 cm.
15.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尺(AB=AC,AD=AE,∠BAC=∠EAD=90°)如图①所示放置,图②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E三点共线,连结CD.
(1)请找出图②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求证:DC⊥BE.
【解】 (1)图②中△ABE≌△ACD.证明如下:
∵∠BAC=∠EAD=90°,
∴∠BAC+∠CAE=∠EAD+∠CAE,即∠BAE=∠CAD.
∵AB=AC,AE=AD,
∴△ABE≌△ACD(SAS).
(2)由(1)知△ABE≌△ACD,∴∠ACD=∠ABE=45°.
又∵∠ACB=45°,
∴∠BCD=∠ACB+∠ACD=90°,即DC⊥BE.
16.如图,在△ACB中,∠ACB=90°,CE⊥AB,垂足为E,AD=AC,AF平分∠CAE交CE于点F,连结DF.求证:∠ADF=∠B.
【解】 ∵AF平分∠CAE,
∴∠CAF=∠DAF.
在△CAF和△DAF中,
∵
∴△CAF≌△DAF(SAS),
∴∠ACF=∠ADF.
∵CE⊥AB,
∴∠ACF+∠CAB=90°.
∵∠ACB=90°,
∴∠B+∠CAB=90°,
∴∠ACF=∠B,
∴∠ADF=∠B.
17.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DF,延长ED至点P,使ED=PD,连结FP与CP,试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
【解】 ∵D为BC的中点,
∴BD=CD.
又∵∠BDE=∠CDP,ED=PD,
∴△BDE≌△CDP(SAS),∴BE=CP.
同理可证△EDF≌△PDF,得EF=FP.
在△CFP中,CP+CF=BE+CF>FP=EF,即BE+CF>EF.
1.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2.会运用A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知识点1.ASA
画一画
画△ABC,使BC=3cm,∠ B= 40°, ∠ C= 60°.
你发现了什么?
判定定理: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
例:已知AB=AC,∠B=∠C,求证:△ABD≌△ACE的理由
证明: 在△ABD和△ACE中,
∵
∴△ABD△ACE(ASA)
练习1:已知:如图,点E在△ABC外部,点D在边BC上,DE交AC于点F,若∠1=∠2=∠3,AC=AE.求证:△ABC△ADE.
练习2:已知:如图,△ABC的两条高线AD,BE相交于点H,且AD=BD.求证:△BDH△ADC.
例: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
(1)FC=AD;
(2)AB=BC+AD.
练习: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点F,交AC的平行线BG于点G,DE⊥GF,并交AB于点E,求证:
BG=CF;
请你猜想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说说理由.
当堂练习:
1、如图,在△AEB和△AFC中,BE与AC交于点M,与CF交于点D,AB与CF交于点N,∠E=∠F=90°,∠EAC=∠FAB,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B=∠C;②CD=DN;③BE=CF;④△CAN≌△BAM.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如图,已知∠A=∠D,∠1=∠2,要利用“ASA”得到△ABC≌△DEF,还应给出的条件是(D)
A.∠E=∠B B.ED=BC C.AB=EF D.AF=CD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3、如图,一块玻璃碎成三片,现要去玻璃店配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最省力的办法是带哪块去(C)
A. ① B. ② C. ③ D. ①②③
4、在△ABC与△A1B1C1中,下列不能判定△ABC≌A1B1C1的是(B)
A.AB=A1B1,BC=B1C1,∠B=∠B1 B.AB=A1B1,AC=A1C1,∠C=∠C1
C.∠B=∠B1,∠C=∠C1,BC=B1C1
D.AB=A1B1,BC=B1C1,AC=A1C1
5、如图,已知AB∥CD,∠M=∠Q,P,N是MQ与CD,AB的交点,A是MD上一点,C是BQ上一点,MN=PQ.求证:AM=CQ.
6、如图,AB⊥BC于点B,DC⊥AC于点C,过点D作DE⊥BC于点F,DE与AC交于点E,AB=EC,试判断AC与E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2.会运用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知识点1.AAS
判定定理: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例:如图,AD是△ABC的中线,过C,B分别作AD及AD的延长线的垂线CF,BE.
求证:△BED△CFD.
证:在△BED和△CFD中,
∵
∴△BED△CFD(AAS)
练习1:如图,在△ABC中,∠B=∠C,D,E分别在BC,AC边上,且∠1=∠B,AD=DE,求证:△ADB≌△DEC.
练习2:点P是∠BAC的平分线上的一点,PB⊥AB,PC⊥AC,说明PB=PC 的理由。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例:AB//CD,PB和PC平分∠ABC,∠DCB,AD过点 P,且与 AB垂直。求证: PA=PD
练习:已知如图,∠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OA,OB与点C,D.求证:PC=PD.
当堂练习:
1.如图,AD平分∠BAC,AB=AC,BF与CE交于点D,则图中有4对全等的三角形.
2.如图,AD是△ABC的高线,∠BAD=∠ABD,DE=DC,∠ABE=15°,则∠C=60°.
3.如图,已知AE=CE,∠B=∠D=∠AEC=90°,AB=3 cm,CD=2 cm,则△CDE和△ABE的面积之和是6cm2.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4.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于点E,DF⊥AC于点F,对于下列结论:①DE=DF;②BD=CD;③AD上任意一点到AB,AC的距离相等;④AD上任意一点到点B,点C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是(D)
A. 仅有①② B. 仅有②③ C. 仅有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如图,已知BD⊥AC于点D,CE⊥AB于点E,BD=EC,则△ABD≌△ACE,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C)
A. ASA B. SAS C. AAS D. 以上都不对
6.如图,已知AC=FC,CE是∠ACF的平分线,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D)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7.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中线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A)
A. 相等 B. 互余 C. 互补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8.如图,点E在BC上,AB⊥BC于点B,DC⊥BC于点C,AB=BC,∠A=∠CBD,AE交BD于点O,下列结论:①AE=BD;②△AOB的面积=四边形CDOE的面积;③AE⊥BD;④BE=C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D)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如图,在△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BC=10,CD∶BD=2∶3,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4 .
10、如图,已知∠1=∠2,AD=CB,AC,BD交于点O,MN经过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C)
A.4对 B.5对 C.6对 D.7对
11、如图,AD∥BC,∠ABC的角平分线BP与∠BAD的角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______.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12、已知:如图,AC平分∠BAF,CE⊥AB于点E,CF⊥AF于点F,且2AE=AB+AD.求证:∠ADC与∠B互补。
拓展思维:
13.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点D,BE⊥MN于点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
【解】 (1)∵∠ACB=90°,∴∠ACD+∠ECB=90°.
∵AD⊥MN,BE⊥MN,∴∠ADC=∠BEC=90°.
∴∠DAC+∠ACD=90°,∴∠DAC=∠ECB.
在△ADC和△CEB中,
∵
∴△ADC≌△CEB(AAS).∴AD=CE,DC=EB.∴DE=AD+BE.
(2)同(1)证明,∠DAC=∠ECB.∴△ADC≌△CEB(AAS).∴AD=CE,CD=BE.
∵DE=CE-CD,∴DE=AD-BE.
(3)DE=BE-AD.
14.如图,BE,CF是△ABC的两条高线,延长BE到点P,使BP=CA,CF与BE交于点Q,连结AQ,且QC=AB.
(1)猜想AQ与AP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按三角形内角判断△APQ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解】 (1)AQ=AP.理由如下:
∵BE,CF是△ABC的两条高线,∴BE⊥AC,CF⊥AB,
∴∠ABP+∠BAC=90°,∠QCA+∠BAC=90°,∴∠ABP=∠QCA. 在△ABP和△QCA中,
∵ ∴△ABP≌△QCA(SAS),∴AP=QA,即AQ=AP.
(2)△A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理由:∵△ABP≌△QCA,∴∠P=∠QAC.
∵BP⊥AC,
∴∠P+∠PAE=90°,
∴∠QAC+∠PAE=90°.
∴∠QAP=90°.
又∵AQ=AP,
∴△A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