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父子三苏都是文学家,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别号东坡居士,成为我国诗词中豪放派的先驱。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四个多月后被贬到黄州,身居闲职,而且还受到监管,过着失意的闲居生活,内心苦闷寂寞,于是放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寻求诗情,寻求精神的寄托。
本文就是诗人被贬黄州所作。文中所提到提到的另一个人张怀民,与苏轼遭遇相同,也被贬黄州,寓居承天寺,并在寺旁筑一亭,名为“快哉亭”。
学习目标积累文言词语,通译全文。
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理解作者特殊心境。自主感知一——读顺【自学内容】自由朗读,准确把握读音和停顿。
【自学方法】1.根据文意注意停顿;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自学时间】3分钟自学指导二——读懂【自学内容】自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自学方法】
1.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自主翻译全文,注意一字一译,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词、句。
2.小组交流,借助古汉语字典,解决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文言词、句。
【自学时间】约5分钟达标检测:解释加红色词语,翻译全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想要,打算门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于是,就。到睡觉共同,一起。散步。清明澄澈大概是只是清闲的人罢了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月光照在庭院中,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明澄澈,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自主感知一:把握文章的内容
【自学内容】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自学方法】概括事件要6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自学时间】5分钟叙事:本文写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入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
板书:叙事:寻友散步
【自学内容】那作者眼中的月色是怎样的?
【方法指导】
1.划出并品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2.可从描写的景物、描写的手法、创设的意境等角度分析。
【自学时间】 4分钟自主感知三:品月色、品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色之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之浓写景: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巧用比喻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与月光照耀下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板书:写景:月夜小景(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亦幻)自主感知四:理解作者特殊心境
【自学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方法指导】
1.找出文中表露作者心情或情感的关键词语。
2.旁批作者流露出来的心情。
【自学时间】 5分钟 背景资料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欣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提示:为何要独寻张怀民呢?
【资料补充】张怀民,1083年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荡,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亦”显示出“心有灵犀”的喜悦,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闲适的心绪。)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闲”是相对于忙来讲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有失意的落寞,有自我派遣的达观,还有赏月的悠闲和欣喜。)
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特殊心境
【自学内容】再读课文,如何理解“闲人”一词的含义?
【资料补充】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
有诗日:“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
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
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旬。苏轼要养活一家老
小,好像很忙啊。要开荒种地,要种麻植桑,还要造房子,
为糊口奔忙。
【自学时间】 5分钟
【自学要求】根据资料,旁批看法。
【提示】“闲人”在哪?因何而闲?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这里的“闲人”还有闲情雅致的人之意。抒情:悠闲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达标检测1.完成《高分突破》p42-43 二 内容理解
2.比较《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15分钟1.答案见《高分突破》
2.《答谢中书书》一文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多视角多感官描写景色,用词准确;《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句式、用词和谐自然,毫无雕饰之感,如同拉家常般娓娓道来。
《答谢中书书》给人以山川自然景物之美感;《记承天寺夜游》给人庭院赏月空灵之美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