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古代文化常识选讲(下篇)◆太阳的别称【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一、天文历法◆月亮的别称(1)因初月如钩,故称
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
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玉轮、银盘、玉盘。(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魄。(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四 时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干支纪时法(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 【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并开始以此纪年。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年号纪年时间最长的是康熙,长达60年。【纪时法】(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二十四节气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赤县、神州】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自古以来“中国”的别称二、古代地理【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 “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五岳为我国五大
名山的总称,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五岳】【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科举前的汉代察举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三、科举制度【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科举制度 由隋朝开始,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考试由礼部主持,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十二生肖】 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 四、生活习俗【座次】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五声】
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文房四宝】
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六书】
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五、音乐文娱【岁寒三友】
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
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
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花中四君子】菊竹兰梅 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
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梅、竹”见上条(岁寒三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六、文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