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课标内容: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中国的古代艺术甲骨文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比较成熟的文字。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金文(钟鼎文/铭文)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起源: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 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2)趋势: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2、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1)书法艺术的含义: (2)书法艺术的特点: (3)书法字体: 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草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开始盛行于晋代行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形成于汉末楷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隶书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创始于秦代小篆特 点创立或成熟
时间字体(4)著名书法家文征明、董其昌明代赵孟畲戳⒄蕴逶??臻?⒒仆ゼ帷⒚总馈⒉滔逅拇笫榉?遥?家孕惺槊?辣彼闻费粞?⒀照媲洹⒘??ǎ?直鸫戳⒘丝?橹械呐诽濉⒀仗濉⒘?澹?
怀素、张旭则擅长狂草唐代王羲之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兰亭序》《丧乱贴》等。尊称“书圣”东晋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秦代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朝代1.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答案】ABD2. 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B李斯书法
秦朝篆书书
隶 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 草书王献之 草书张 旭 草 书怀 素 草 书张旭与怀素合称“颠张狂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笔力险劲” 柳公权<玄秘塔碑>“雍容刚健”“骨力劲健”“颜筋柳骨”苏东坡仅存的一幅行草作品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米芾
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奇逸超迈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蔡襄,楷书端重,行书温媚。 赵孟钍榉?
最佳为楷书、
行书,集晋
唐书法之大
成,兴复王
羲之、王献
之书风,有
“赵”体之
称。文征明 明 过庭复语十节卷 法度谨严 意态生动董其昌 明圆劲秀逸 平淡古朴 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是以哪种字体笔画为基本形式的? 篆书清明上河图(局部)2、分类以题材分以表现技法分 以画家和情趣分 1、发展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按表现技法分:写意画工笔画 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精粹 西晋顾恺之的
《女史箴图》
(局部)唐代周昉 《簪花仕女图卷》
(局部)唐朝的雍容华贵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代的画家们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盛唐气象。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 理学的兴起使人们更注重内心的修养。画家从追求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宋元的文人意趣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气势雄壮;
③追求意境,注重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1)山水画地位:是中国画的精粹。特点: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点? 清初八大山人朱耷作品郑板桥的《兰竹图》“有节有香有骨”这两幅画的风格更接近上述哪一幅? (2)文人画地位:特点: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①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
②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③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④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代表人物:王维(文人画的鼻祖)地行不识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应是琼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 宋:梁楷《泼墨仙人图》2、分类以题材分以表现技法分 以画家和情趣分 共同特点:注重诗意,“画中有诗”1、发展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喜爱绘画的宋徽宗,在宋代绘画专门机构——翰林画院通过“命题考试”开科取士。……“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生:空空的船停泊在岸边,或者有一些鹭鸟停在船舷上,又或者画几只乌鸦栖息于船篷。生:有一人卧于船尾,这位船夫还在吹着笛子。“踏花归去马蹄香”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的共同之处?追求“意境”之美猜猜脸谱:中国京剧的艺术特点: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京剧的艺术特点: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3.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
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B4.右图是郑燮的《竹石图》修竹数竿,浓淡相映,傲气风骨,让人感慨。对此画的正确评价是
A.反映了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
B.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
C.用粗细变化的线条表现真实的景物,追求写实
D.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不求形似,推崇“像外之意”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