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7-07 21:16:03

文档简介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某两个区域,说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文字,图片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的能力,掌握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文字和图片材料,归纳总结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地理环境的差异如何影响区域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册书要求学生把地理背景知识和原理知识结合运用,用理论指导实践。学生已经具备的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世界、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但是还不明确区域分析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如何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如何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活动:
欢迎大家和我共同进入必修三的学习,必修三是在必修一自然地理和必修二人文地理的基础上,对区域地理环境发展与问题的研究,比如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同学们注意观察幻灯片中这四章的共性是什么?
很好,那说明了我们要想学习以后的章节就必须明确什么是区域,以及区域分析法,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本册书基础知识的学习。
(板书)§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找出每章的共性“区域”
(设计意图:教材分析,分析本章在全书的地位,导入本课,时间3分钟)
【讲授】
教师活动:
学习目的1是需要大家理解的内容,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学习目的2是需要大家掌握,学会应用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本课的重难点及学习程度,时间1分钟)
【活动】学习目的1
教师活动:
进入本课学习目的1的学习,找同学到白板上默写,其他同学打开学案,各组组长检查完成情况。
(板书)1、区域的概 2、区域的特征
老师举例(见PPT第五页),同学们说出例子反映了区域的什么特点?
结合刚才的实例,让学生谈谈对每个特征的理解
学生活动:
学生在白板上默写(指导学生应用鸿合白板技术)
学生结合例子,说出所反映的区域特点
学生谈对区域特征的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现代技术的熟练使用技能运用案例法,由表及里深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区域的含义检查学生自学能力,时间7分钟)
【练习】学习目的1
见PPT第七页和第八页
【活动】学习目的2
教师活动:
接下来同学看图片,谈谈区域特征形成的原因
很好,这也就是区域分析法的基本内容。区域分析法存在静态和动态分析法之分。(见PPT第十二页)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片,总结影响区域特征形成的因素
(设计意图:运用图示、资料法,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认识影响区域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师活动:
本节课我们以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为例,来学习静态分析法(根据学案提示的内容)
地理位置差异(提示学生注意纬度位置差异、海陆位置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按照区域分析法,结合教材分别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资源等方面分析)
结合前面的分析,谈谈不同的人类活动,受哪些自然环境差异的制约
在自然环境制约人类活动的同时,人类活动也影响着自然环境,所以要想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学生活动:
学生找出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位置
学生看图说明差异
学生填写表格
学生讨论完成活动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案例法,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锻炼小组合作能力;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时间9分钟)
【练习】学习目的2
见PPT第二十二页和第二十三页
小结
教师活动:
提示学生回顾重点知识,完成学案“尝试探究”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尝试探究”
(板书)区域静态分析法
(设计意图:由教师的课堂小结转变为学生的课堂总结,内化知识,时间7分钟)
【作业】课后提升
见导学案【课后提升】部分及每课一练,要求:先完成每课一练,后做【课后提升】部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特点
2.通过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初步学会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主学习】
研读要求:阅读教材第2-4页,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教材第2页第一至三段,回答:区域的概念、特征(学习目标1)
1)区域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例说明)。
2. 阅读教材第2-3页,读图1.1和1.2,填写表格和完成思考题(学习目标2):
1)对比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异同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相同点
不同点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条件
2)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 对比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生产活动的异同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原因
农业
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三熟,水产养殖业
旱地耕作业
一年一熟
畜牧业
工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工业基地
交通
沿海航线的中枢
建筑
墙壁厚度、屋顶坡度、楼距…
【尝试探究】
复述:横向(静态)——空间区域分析法
【课后提升】
1.(北京2010)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8分)
(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6分)
2.(全国,2010)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
答案:
1.(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1月)少雨,(1分)冬季(7月)多雨;夏季(1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
(2)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2.(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3分)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3分)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选择题。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读下列一组景观图,完成(1)~(2) 题。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B.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C.都是根据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 是综合指标
(2)对景观图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左图:水田—种植水稻—现代农业右图:旱地—种植谷物—传统农业
B.左图:旱地—种植谷物—现代农业右图:水田—种植水稻—传统农业
C.左图:水田—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右图:旱地—我国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左图:旱地—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右图:水田—我国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分析下图中天津的重要地理景观,回答(1)~(2)题。
(1)由自然条件决定其主要功能的一组地理景观是 (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丙、丁
(2)在天津的下列产业部门中,能充分合理利用丁图中设施所开采资源的是 ( )
  A.化学工业 B.电力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汽车工业
东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原油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东北煤炭产量仅次于华北,在全国居第二位,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木材供应地,木材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在煤炭,石油和水力资源的基础上,东北地区建立起强大的电力工业,发电量仅次于华北,居全国第二位。
(1)关于东北地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人为的根据地理差异来划分的区域 B.东北地区的边界具有过渡性
C.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D.没有下一级的区域等级划分
(2)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特点是( )
A.都靠近黄海      B.都在北半球中纬度位置
C.都有黄河流经     D.都在120°~130°E的经度范围内
(3)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相同点是( )
A.都有丰富的煤,石油和木材     B.都有轻工业基地
C.都属于东部季风区        D.都有高大山系
(4)东北地区的农业特点不包括( )
A.有肥沃的黑土分布       B.农作物一年1熟或2熟
C.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D.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读图甲综合图,图乙中国东部沿海12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1~4题。
(1)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内涵是 ( )
A.区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读图乙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区)( )
A.河北水土配合最差
B.广西水土配合最佳
C.水土配合总体较好
D.越往北水土配合越差
(3)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
要因素是 ( )
A.降水量、地形 B.气温、降水量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4)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
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6.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综合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记者霍朗发自成都:笼罩四川长达65天的高温干旱天气,可能自2008年9月4日起全面“退烧”。四川省政府8月30日表示,建国以来的这次最大旱灾,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100亿元。据四川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的最新统计,此番旱灾全省有近1 000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面积206.7万公顷,绝收面积39.4万公顷,因旱粮食减产481.4万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澳大利亚正遭受百年不遇甚至千年不遇的干旱。
 材料二 图甲为2008年夏季,我国遭遇百年一遇特大伏旱的省区,图乙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
(1)图甲大部分所属地形区为 。其中A为著名的 ,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
(2)图甲所示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试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3)图乙各数码所示的气候类型中,气候特征与图甲所示地区相似的是⑥,其成因为 。
(4)图乙中B区域农业地域类型是 ,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该国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生产?
(5)专家分析,澳大利亚的干旱状况还将持续下去,针对B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区应对旱灾的措施。






8.2008年春节前后,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在中国各大电视台热播,并在全国老百姓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19世纪开始的国内人口迁移,迁入东北地区的规模很大,使东北人口由1897年的700多万猛增至1933年的2 910万。这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1949年以后,中国也向东北等地进行了有组织的移民。据此并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1)《闯关东》剧中主人公朱开山一家从华北地区迁入东北地区,试比较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2)1978年以后,东北地区又有大批原籍山东的人迁回山东原籍,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雁南飞”,试分析引起这种现象的经济原因。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C    解析:第(1)题,本小题考查区域的含义和划分的指标,调动相关知识即可作答。第(2)题,本小题考查区域差异,左图景观为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机械化程度低,商品率低,不属于现代农业;右图为旱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 
 
(1)C (2)A    解析:第(1)问,乙景观海河上的桥,其功能是交通运输,自然条件对它的主要功能有影响(因为河流阻断了陆上交通);丁景观石油钻井平台的功能是开采海上石油,它受到海洋环境和石油空间分布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自然条件对它有决定性的影响。第(2)问,丁图所开采的资源是石油,能充分利用石油资源作为原料的工业是化学工业。
(1)A  (2)B   (3)C   (4)A
(1)B   解析:可逐项分析突破。A项,图甲中三类干湿地区基本各自独立,水田、旱地、牧区之间以差异为主,没有内在联系;B项,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相对一致性;C项,图甲中三类干湿地区是并列关系,而非包含关系;D项,三个干湿地区的界线是一个过渡带,而并非是明确的界线。
(2)A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水土配合情况地区差异很大,河北省的水土比重差距最大。
(3)A   解析:各省区水土配合差异主要与气候(降水)和地形有关。
(4)D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平原广阔,但雨季开始晚,结束较早,总降水量偏少,地面径流总量小。 
B 
综合题。
7.(1)四川盆地 成都平原 水稻种植业
(2)此时主要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易出现伏旱,气温高蒸发量大,加上地形闭塞所致。
(3)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混合农业 灌溉水源不足 发展水利工程;东水西调。
(5)节约用水;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调整麦田、放牧地、休耕地的比例;适当从东部地区调水;淡化地下水或海水等。
8.(1)与华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冬季更漫长、寒冷;东北地区三面环山,南面临海,中部为平原,华北地区西部为太行山,东面临海,地形以平原为主;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华北地区黄土分布较广;东北地区森林面积大于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河流径流量更大,含沙量较小,结冰期更长。
(2)山东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较快,生活水平提高,就业机会更多。
课件24张PPT。高二地理 ? 必修三 ? 人教版§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特点
※2.通过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学会分析两个不同区域
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区域: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举例说明)。1、概念—一、什么是区域?(自学成果展示)800mm减少增多区内整体性东部季风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区际差异性区际差异性界线可变性层次性2、区域特征233、区域特征的含义层次性 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区域等级的划分)(各要素相互作用、影响,牵一发动全身)(具有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特点)(范围发生变化)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2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无大小之分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B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 )
A.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 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 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C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著名流派称作菜系。其中,鲁菜、川菜、粤菜、闽菜、淮扬菜、浙菜、湘菜、徽菜享称为“八大菜系”。民族服饰指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不同民族基于生存环境、习俗文化等的差异,其服饰的发展变化也不尽相同。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方法指导: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横向(静态)-----空间  
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纵向(动态)-----时间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地理位置差异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思考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纬度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从南向北递减
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基本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夏季风、地形)3、土地条件差异所谓黑土,乃指有机物质平均含量在3%至10%之间,特别利于包括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一种特殊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混交林。有地质专家指出,每形成一公分厚黑土需时200年至400年,而北大荒的黑土厚度则达到了1米,以至于可以“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水田耕作业一年
两熟、三熟,水产
养殖业
旱地耕作业一
年一熟畜牧业气候条件差异
土地条件差异重工业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 沿海航线的中枢墙壁厚度、屋顶坡度、楼距…气候条件的差异地理位置的差异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地理环境差异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北方冬季寒冷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尽量面南背北;南方冬夏获得热量变化较小,冬季气温较高,对正南正北考虑较少。 北方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
南方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南方降水多于北方,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房檐加宽有利于防止雨水对房屋底部墙壁的侵蚀和乘凉;房屋进深和高度增大是因为人们对保温要求降低而对通风纳凉要求提高。 活动: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
筑成本比南方高。
北方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
建筑墙体厚,用料相对较多,需配备采暖的配套设施。所以建设成本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楼房间距主要考虑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因为北方的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而南方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照射,北方两楼间的间距要比南方大。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活动: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但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季风强弱不同 
B、湿润程度不同  
C、热量的南北差异  
D、海拔高低悬殊C 课堂巩固:2、有关我国南方和北方人民生活方面的比较,错误的是( )
A、南方居民多以大米为主食,北方居民则以面食为主
B、北方过去农村住房多就地取土,用土坯垒墙,南方
旧式居民的建筑材料多用砖瓦、竹木
C、南方房屋的层高比北方小,屋顶坡度也比北方小
D、“南船北马”是我国传统交通地理的显著特色C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