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
阅读《饮酒》,完成1、2题。
1.下列对《饮酒》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空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2.“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 。(用诗中句子回答)
阅读《春望》,完成3—5题。
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的“国破”指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
4.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5.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个名句的妙处。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6、7题。
6. 第三、四句分别从 、 两个角度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 的气氛。
7.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战场血迹,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课时训练答案
1.A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D (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4.草、木、花、鸟。
5.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6.听觉 视觉 苍凉悲壮
7.C
24 诗词五首
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
1.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浑欲不胜簪
(2)折戟沉沙铁未销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我报路长嗟日暮
3.下列各项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阅读《赤壁》,完成4、5题。
4. “前朝”在这里是指 。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中的“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阅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完成6、7题。
6.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第一、二句所写的梦境。
7.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课时训练答案
1.(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语。
2.(1)简直 (2)销蚀 (3)坍塌 (4)回答
3.B
4.赤壁之战的时代
5.“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以小见大, 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6.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