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动物的行为》(共2课时)课件(新版)济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4《动物的行为》(共2课时)课件(新版)济南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7-11 07:49:11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四课第二单元第二章预习预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能区分两类行为觅食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你知道下列动物在干嘛?导入新课攻击导入新课防御导入新课繁殖导入新课迁徙导入新课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分类新课学习1.上述动物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 哪些是学习行为?
2.上述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新课学习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行为。2.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1.先天性行为: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其学习行为越复杂。新课学习合作 探究 交流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么?
2.小狗一生下来就会拉屎、拉尿么?
3.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 拉屎、拉尿么?
4.小狗一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么?
5.以上这四种行为一样么?有哪两种行为是一样的?新课学习分析下列图片以上图片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还是动物的学习行为?为什么?说出你的判断理由。新课学习以上图片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还是动物的学习行为?为什么?说出你的判断理由。新课学习以上图片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还是动物的学习行为?为什么?说出你的判断理由。新课学习以上图片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还是动物的学习行为?为什么?说出你的判断理由。新课学习调查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1. 描述一种动物学习行为形成的基本过程。2. 说出不同动物学习行为的差异。1. 组成调查小组。
2. 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对象,被调查的动物可以是家畜、家禽或宠物等。
3. 确定一种学习行为,如定时取食、定点大小便等作为调查目标。
4.向饲养人询问该动物学习行为的训练形成过程,并记录下来。
5. 整理调查结果,在班内和同学交流。目的要求方法步骤新课学习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需要后天的训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结论总结 ①小明每天吃饭、睡觉
先天性行为 ② 蚯蚓走迷宫
③蜘蛛织网
④鹦鹉学舌
学习行为 ⑤上课铃响、小明走进教室
⑥蜜蜂采蜜
⑦小狗算算术
⑧山羊走钢丝
⑨蟋蟀鸣叫课堂练习1.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心脏跳动 B.飞蛾扑火
C.鸟类育雏 D.蜜蜂采蜜
2.每年春季,雄蛙的鸣囊鼓起,发出鸣叫,这种行为属于( )
A.进攻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捕食行为AC课堂练习3.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两只狗争夺一块肉骨头
B.雄蜘蛛给雌蜘蛛献上一份精美的礼品
C.园丁鸟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装饰巢穴
D.杜鹃鸟将卵产在喜鹊的巢里
4.动物的学习行为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适应复杂的环境
C.找到配偶 D.逃避敌害 AB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对应习题。
2.预习社会行为。作业布置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需要后天的训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板书设计课件16张PPT。第四课第二单元第二章预习预习社会行为,知道社会行为的特点及通讯方式。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蚂蚁。在洪水来临时火蚁会有这样的行为:一些工蚁彼此将前后足搭接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由身体搭建的“筏子”;另一些工蚁则忙着把蚁后、雄蚁和幼蚁搬到“筏子”上,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个飘动的“蚁团”。蚁团随水漂流时,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缺口,总有其他工蚁义无反顾地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地。
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导入新课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类似这样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呈“人”字形排列。“头雁”的翼在空中划过时,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使排在其后的雁节省体力,利于长途迁徙。新课学习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
一个群体中蜂王只有一个,
体形细长,负责产卵。
雄蜂少数,身体粗壮,
它一生的职责就是和蜂王交配,以至最后死亡。
工蜂体型较小,负责采花粉、喂养蜂王、雄蜂和幼蜂,筑巢、清理蜂巢、守卫等工作。 蜜蜂的群体生活新课学习狒狒的群体生活在狒狒群体的行进行列中,身为统帅的雄狒狒携雌狒狒、幼狒狒走在中央,其他的雄狒狒则分别走在群体的前后方和两侧。新课学习当有掠食者威胁时,麝香牛的牛角一致向外,组成一个圈子将幼牛庇护在中央新课学习在蚁群中,蚁后与雄蚁交配产生后代,工蚁负责照顾蚁后、幼虫和搜集食物等工作,兵蚁负责保卫蚁巢。新课学习 群体中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相互关系非常密切,随时交流信息。
动物的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等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都是动物的“语言”。例如蚂蚁的信息传递。 动物的通讯方式新课学习蜜蜂的舞蹈新课学习提问:我们为何要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新课学习1.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2.动物之间的通讯方式:动作、声音和气味等。第三节 社会行为结论总结1.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是( )
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
B.最后享用食物者
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
D.负担对外战斗、保护群体者
2.下列几项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蜜蜂的舞蹈行为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AD课堂练习3.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蜜蜂的群体 B.蚂蚁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 D.绵羊的群体
4.在社会行为中,群体成员之间常利用动物“语言”联系,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语言”就是指动物之间有联系作用的声音
B.动物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
C.动物之间具有传递信息作用的动作、声音、气味等信号
D.动物的各种行为DC课堂练习1.课外实践观察鸡的学习行为2.完成巩固提高习题作业布置1.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2.动物之间的通讯方式:动作、声音和气味等。第三节 社会行为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