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华北平原——石漠化
3、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气候异常 B、人类活动
C、雨量的变化 D、干旱环境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楼兰古城的兴衰?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并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2、利用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包括人类生产生活的类型和特点、人类活动对于荒漠化的影响、以及受此影响环境和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充分认识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三、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某一区域在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不合理开发产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四、教学难点:
举一反三,培养和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
五、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讲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第二课时主要了解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本节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荒漠化的发展及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六、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默读教材16页第一段,边阅读边勾画出关键词句,3分钟后,准备回答下列问题,看谁说的最准确!
1.土地是怎样变成荒漠般的景观的?(荒漠化发生的过程)
2.荒漠化的内涵包括:
①发生在哪两类地区(两区)? ②主要有哪两大成因(两因)?
③表现为哪“三退”? ④形式为哪“三化” ?
3.荒漠化和沙漠化是同一概念吗?
4.荒漠化的实质是什么?
(过渡)世界上荒漠化的现象这么严重,那么到底什么叫荒漠化呢?
活动 看课文16页的活动,用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承转 那么,到底是怎样会发生荒漠化的,它的条件是什么呢?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学习。先说说自己的看法,到底怎样才会发生荒漠化?
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引导其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板书 一、荒漠化
读图:看荒漠化的景观图片,引出荒漠化的含义.(结合活动让学生解释荒漠化含义)其中”三化”和”三退”通过直观图介绍. 学生结合活动与直观的景观图归纳含义 直观教学,更好的了解荒漠化是什么.
读图:利用世界荒漠带分布图和世界沙漠带分布图 还有我国的荒漠化分布图,直观的了解世界和中国荒漠化的分布,引发学生关注荒漠化问题
(读图分析)说出图中A,B,C,D,E五处的荒漠化类型?
板书:荒漠化的现状
读图:看西北地区的相关图片,分析西北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该地荒漠化发生的作用。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默读教材16页到19页,图文结合,边阅读边勾画出关键词句,6分钟后,准备回答下列问题,看谁说的最准确!
1.西北地区最显著的特征是__,请从海陆位置和地形来分析成因?
2.读图2.2.为什么从东到西载畜量越来越少?
3.西北地区以哪种外力作用为主?
4.说出气候异常的表现及气候异常与荒漠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5.看18页图2.4,说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板书: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
(读图分析)
(1)在图上填出大兴安岭、昆仑山、祁连山、天山、贺兰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2) 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内年平均降水量在________毫米以下的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3)图中E山脉以东主要的自然景观________
(4)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灌溉农业区中,主要引黄河水灌溉的是________和____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导致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地理背景有哪些?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读图分析)
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1)植被景观:图中①为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_。?
(2)年降水量:图中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
(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_________也随之减少。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气候____________,地表水贫乏,____________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分布着大片____________
板书:脆弱的生态环境
练习巩固 课本思考题的完成
思考: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提问:那么人类又是在那些方面,是怎样影响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呢?大家先思考一下,然后请同学来回答一下
板书: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根本原因
2.人为因素的表现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华北平原——石漠化
3、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气候异常 B、人类活动
C、雨量的变化 D、干旱环境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楼兰古城的兴衰?
作业布置:完成优化设计本节课习题。
八、教学反思:
课堂要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授之以渔胜过授之以鱼。
荒漠化的话题,学生并不陌生,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重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教学组织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应变能力较差,提问过程较为生硬。
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声音的洪亮。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先学后教不熟练。
课件24张PPT。楼兰古国谈古论今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23学习目标了解荒漠化的含义掌握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自学指导1 请同学们默读教材16页第一段,边阅读边勾画出关键词句,3分钟后,准备回答下列问题,看谁说的最准确!
1.土地是怎样变成荒漠般的景观的?(荒漠化发生的过程)
2.荒漠化的定义是什么?
3.荒漠化和沙漠化是同一概念吗?
4.荒漠化的实质是什么?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狭义的荒漠化土地退化实质—概况 由于极度缺水,民勤县薛白乡农民用骆驼耕地,牛羊这些常见的牲畜在这里已经难以饲养。危害 廋骨嶙峋的羊在寻找每一种可以吞下去的食物。牧民说,经常在宰羊的时候从羊胃里倒出一两公斤沙子。黄沙失去遮挡,大风一起,沙子便漫天飞舞,演变成沙尘暴。2010年5月14日,一股强沙尘暴如同滚滚浓烟袭击了青海格尔木。自学指导2 请同学们默读教材16页到19页,图文结合,边阅读边勾画出关键词句,6分钟后,准备回答下列问题,看谁说的最准确!
1.西北地区最显著的特征是__,请从海陆位置和地形来分析成因?
2.读图2.2.为什么从东到西载畜量越来越少?
3.西北地区以哪种外力作用为主?
4.说出气候异常的表现及气候异常与荒漠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5.看18页图2.4,说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有哪些?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地形: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阻挡了海洋水汽的深入缺乏能源的地区防风固沙的植被遭到破坏过度樵采分布:危害:挖虫草挖甘草挖锁阳 很多人为了经济利益,大肆采挖这些药材,且填埋不当,从而造成固沙植被大面积损毁.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分布:危害:使土壤风蚀沙化农垦区周围, 沙区周围过度开垦分布:危害: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人口激增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①气候干旱少雨②多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基本条件)(物质基础) (动力因素)地表裸露根本原因 “人类踏着大步前进,在这走过的地方留下一片荒野…… ”
----摘自《土地和文明》
V.G.卡特和T.戴尔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当堂训练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华北平原——石漠化
3、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气候异常 B、人类活动
C、雨量的变化 D、干旱环境CBC分析楼兰古城兴盛和衰落的原因?兴:(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
(上游有大量冰雪融水)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衰:a.自然原因:
1.深居内陆,降水少
2.附近沙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b.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导致草地破坏,地表裸露
过度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
大片胡杨树枯死
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破坏固沙植被4.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案
【教材分析】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展的典型地区和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地区,本节课主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形成,介绍典型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整治模式以及荒漠化防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了解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整治模式和所需注意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多幅图片的阅读分析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充分认识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难点:荒漠化的整治模式(措施)。
三、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的探究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很多同学老家在内地,如果坐火车回老家,从新疆到兰州铁路的沿线,在你所看到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刻是什么?(缺少绿色,一片荒凉)
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与荒漠化有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西北地区包括我们新疆又是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那么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内容:“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讲授新课]
(板书)4.2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一、荒漠化定义
(提问)那么什么是荒漠化呢?
答:荒漠化就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最终连结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景观的过程。
通过高一高二的地理学习,我们知道了分析区域生态或者环境问题,一般都是从自然的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去分析。那么荒漠化也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与潜在的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那么请大家结合我们新疆的实际情况,从气候,下垫面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板书)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自然原因 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教师讲解)但自然原因是不是决定因素呢?读课本图4.9“内蒙古商都县西井子土地荒漠化状况”一起来分析:
①从1962年到1978年,该地荒漠化土地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②从1978年到1988年,该地荒漠化土地比例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学生回答) 1978年前,因为强度开垦草原,引起荒漠化土地迅速增加。
1978 年后,经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荒漠化危害的农田大大减少。
(小结过渡)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土地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看图4.10“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总结一下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哪些?不同的人为因素发生的典型地区在哪里?产生了那些危害?
(板书)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人为因素
典 型 地 区
主 要 危 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防风固沙植被遭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农垦
干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除了刚才提到的三过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还有那些因素呢?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等。
(小结)由此可见,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核心是加强人与自然的协调,那么我们如何遏制荒漠化继续发展的势头呢?我们一起来看荒漠化的整治模式。
讲解:(1)有明确的整治目标
一个行之有效的荒漠化整治模式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我们防治荒漠化的目标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过程有发生、发展和形成的三个阶段,荒漠化的防治就是要针对荒漠化土地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即 “预防、扭转、恢复”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
其次,在农牧过渡区,旱区及绿洲等不同地区发生荒漠化要采取不同的措施。看图4.12.
(3)建立健全和完善治理实施系统
若使荒漠化防治措施得以落实到位,最终实现荒漠化的整治目标,建立健全和完善治理措施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系统包括:制定防治荒漠化的政策和领导决策;加强荒漠化的技术咨询和科技投入;建立基层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行政管理系统。)
(提问)根据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在荒漠化防治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哪些原则?为什么?
4.主要原则:
(1)预防重于治理——建立早期预警系统
预防的第一原则是预防重于治理。土地荒漠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有一系列的“前兆”,课本表4.1中列举的几种地理现象可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
因而建立早期预警系统不仅是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2)重视地方参与——关注地方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荒漠化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那么人为因素的根源是什么?(贫困)请思考:当地人是否愿意饿着肚子去植树栽草?(当然不愿意)因此在防治沙漠化的过程中,应当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坚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鼓励当地社区参与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板书)三、荒漠化的防治
1.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2.整治模式:
(1)明确的整治目标
(2)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
(3)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3.原则:
(1)预防重于治理
(2)重视地方参与
(过渡)我国西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与荒漠化的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沙经验。下面我们来看沙坡头试验站这一成功的典型案例。
(板书)四、典型案例
(指导读图)课本图4.13"沙坡头试验站的流沙固定”。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到沙坡头,其周边的自然状况: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黄河。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西,包兰铁路沿着黄河,横穿腾格里沙漠南缘。这里特别在冬春季节风力强劲,对包兰铁路形成了威胁。
(引导思考)沙坡头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沙?是如何起到固定流沙作用的?
采用了草方格沙障技术固定流沙。
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方面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
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过渡)荒漠化主要是由于固沙植被遭破坏而引起,因此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
漠化的有效措施。在荒漠地区恢复或种植植物,需选用具有适应这样的生态环境
的植物,看图 “4.14荒漠植物的适应特征”。
(提问)还有那些成功的治理措施呢?
生物固沙措施:将水分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或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人工补种等措施。
工程固沙措施:草方格沙障,站立式栅栏等。
(教师讲解)正是采取了这些有效的措施,我国的沙漠化土地面积近些年来开始出现减缓的趋势,就拿新疆和田来说,已经形成了“30年前沙进人退,30年后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
课堂练习:(略)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荒漠化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结果。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4.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一.荒漠化的定义
自然原因 基本条件—干
物质条件—沙
二、荒漠化的成因 动力条件—风
过度樵采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三、荒漠化的防治
1.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2.整治模式:
(1)明确的整治目标
(2)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
(3)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3.原则:
(1)预防重于治理
(2)重视地方参与
四.典型案例
1.西北地区的范围:
(读图分析)
(1)在图上填出大兴安岭、昆仑山、祁连山、天山、贺兰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2) 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内年平均降水量在________毫米以下的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3)图中E山脉以东主要的自然景观________
(4)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灌溉农业区中,主要引黄河水灌溉的是________和____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导致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地理背景有哪些?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读图分析)
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1)植被景观:图中①为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_。?
(2)年降水量:图中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
(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_________也随之减少。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气候____________,地表水贫乏,____________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分布着大片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