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公开课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公开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7-08 15:43:15

文档简介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资料一: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之间的关系
资料二: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1958年形容鲁尔区
材料三:(世界能源消费变化,炼1吨钢所需原料变化,鲁尔煤田的产量)
资料四:课本66页2,3,4段
德国鲁尔区与辽中南工业区的比较
项目
德国鲁尔区
辽中南工业基地
开发条件
存在问题
整治措施
课件36张PPT。  鲁尔区的 “衰” 与“兴”
4.3 传统工业区

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2.通过图表和资料学会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衰落的主要原因,整治的措施。3. 借鉴鲁尔区的经验,学会对其他传统工业区进行分析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本65页第一段,2分钟完成下列各题,看谁完成的又好又快。
1.世界范围内主要有哪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
2.传统工业区的企业规模特点?
3.传统工业区的发展起来的基础条件?
4.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以重工业还是轻工业为主?
5.目前传统工业区普遍面临着什么问题?
传统工业区的分布?辽中南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本65页第一段,2分钟完成下列各题,看谁完成的又好又快。
1.世界范围内主要有哪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
2.传统工业区的企业规模特点?
3.传统工业区的发展起来的基础条件?
4.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以重工业还是轻工业为主?
5.目前传统工业区普遍面临着什么问题?
归纳传统工业区基本概况一个核心:大型企业为核心
两个基础:丰富的煤和铁
三个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四大典型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 业区,
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美国东北工业区
五种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典型代表:德国鲁尔工业区鲁尔区合作探究一:寻找鲁尔区兴盛的区位条件图4.9 德国鲁尔工业区 阅读65页案例3和66页第一段,小组讨论,并上台回答鲁尔煤田
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4.10 鲁尔煤田剖面示意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大,易开采)离铁矿区较近(法国洛林)莱茵河利珀河鲁尔河充沛的水源; 便捷的水陆交通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法国英国丹麦意大利广阔的市场(国内,国际)丰富的煤炭资源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离铁矿区较近广阔的市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合作探究二:思考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工业区最繁荣时有700万人口人口流失160万工业产值
不足全国17%工业产值
占全国的40% 阅读导学案四个案例结合教材P66二至四段,分析鲁尔区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煤炭工业化学工业2、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3.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4.世界性钢铁过剩1937年,美国和西欧的钢铁产量占全球3/4。产钢、出口钢越来越多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据1981年统计,美国电子工业产值为1138亿美元,预计到1991年产值将增至6000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之一。5、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归纳总结:衰落的鲁尔1、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衰落的原因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环境污染
严重(交通拥挤,用地紧张)5、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根本原因)分组讨论,针对原因提出鲁尔区的整治措施?合作探究三:鲁尔区是如何 “再现生机” 的?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1.改造传统工业---减少煤炭、钢铁的数量读图对比两个时期的工业部门在门类和数量上发生哪些变化?2.引进新兴工业3.发展第三产业4.调整工业布局 德国对钢铁企业逐步调整,一部分转移到西部,有的钢铁公司还通过与荷兰联营,将高炉建在荷兰海边。5.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60年代以来,鲁尔区建立了几十所高等院校和一大批科研机构。6.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改造传统工业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2、调整工业布局3、发展科技归纳总结:引进新兴工业4、治理和美化环境2.区位优势:煤、铁、石油资源丰富;水源相对充足,交通便利;接近市场。完成导学案的《知识迁移》1.主导因素:资源条件3.相同点: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4.不同点:
鲁尔区铁矿、石油资源不丰富,内河航运发达,水资源丰富
辽中南铁矿、石油、海盐丰富海洋运输发达,水资源不足。 5.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深加工
2.引进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3.加大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小结繁荣阶段
(区位优势)
煤炭资源丰富
充沛的水源
交通便利
离铁矿区较近
市场广阔
衰落阶段
(衰落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不断恶化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发展科技4.治理和美化环境1.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2.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  )   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   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   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AB当堂训练3.煤炭在能源中地位下降的原因有(  )   A.能源消耗越来越少   B.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C.煤炭价格不断上升   D.煤炭储量接近枯竭4.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煤炭、钢铁 B.电力、化学   C.机械、电力 D.钢铁、化学BA当堂训练 底特律美国的汽车城,最近宣布破产,这个城市曾经是美国式工业的代表。底特律工人一度跻身为这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最多时城市人口一度达180万。然而资源的枯竭与经济形势的转变使得如今的底特律人口减少过半,10年前售价45万美元的房产如今仅为2300美元。工厂倒闭、城市荒废、失业率上升使得底特律成为美国的“罪恶都市”,2013年,这座曾经的梦想之城甚至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最悲惨城市”。
分析底特律发展的区位和衰退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底特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当堂训练课后作业完成优化设计P79-80Thank you !
<传统工业区> 训练题
1.下列关于鲁尔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丰富的铁矿资源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丰富的石油资源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鲁尔区传统工业部门有五大类,正确的是(  )
A.煤炭、石油、钢铁、电力、机械
B.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
C.煤炭、钢铁、电力、纺织、化工
D.钢铁、电力、机械、化工、有色冶金
3.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内部原因在于(  )
A.工业结构单一 B.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鲁尔区有极为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在流经鲁尔区的天然河流中,曾在20世纪70年代因水污染严重被人们加以“欧洲下水道”的恶名的是(  )
A.多瑙河 B.莱茵河 C.鲁尔河 D.利珀河
5.下列四幅图表示“德国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6~7题。
6.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7.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错误的是(  )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环境污染严重
读图,甲地所在国为比利时,乙是法国的洛林铁矿。回答8~10题。
8.分布在甲、乙两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别是(  )
A.石油、天然气 B.铜矿、铁矿石
C.石油、锰结核 D.煤炭、铁矿石
9.图中城市相对集中的地区是(  )
A.乌拉尔工业区 B.五大湖工业区
C.鲁尔工业区 D.辽中南工业区
10.20世纪50年代以后,图中城市相对集中的地区传统产业明显衰落,其中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纺织、机械 B.钢铁、煤炭
C.石化、煤炭 D.钢铁、电子
11.下列有关传统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有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学、飞机等
B.二战后,传统工业始终向大型化、联合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C.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传统工业发展速度放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D.70年代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开始下降
12.调整后的鲁尔工业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是因为 (  )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用水,西部水资源丰富
13.读“鲁尔工业区发展示意图”(图4-11),回答下列问题。
图4-11
(1)图中字母代表的正确内容是:
A ,B ,C ,D 。
(2)鲁尔区历史悠久,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而经历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我国的许多大型钢铁企业(例如太钢)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我国可以借鉴鲁尔区的有益经验,对一些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如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企业 ,扩大企业生产 ,大力发展 等产业部门;调整工业布局,发展 ,拓展交通,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
高一地理必修2 《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2. 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然后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节是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工业区)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这节课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是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先学后交,当堂训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学习过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我国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2.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
六.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看到幻灯片上这幅图片,德国的鲁尔区在20世纪早期是闻名世界的重工业中心,曾被比喻为”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机”,可是,随着污染加剧等原因走向了衰落,德国人对其进行了转型升级,成为传统工业区成功治理的典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传统工业区>,从中吸取精华,用于指导我国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升级.
首先,请一位同学大声读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了目标,请大家完成自学指导(边找边画)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本65页第一段,2分钟完成下列各题,看谁完成的又好又快。
1.世界范围内主要有哪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
2.传统工业区的企业规模特点?
3.传统工业区的发展起来的基础条件?
4.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以重工业还是轻工业为主?
5.目前传统工业区普遍面临着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1.分布(欧洲有哪些、美洲,亚洲)
【承转】这些工业区中,德国鲁尔区是公认的最为典型的代表;鲁尔区位于德国中西部,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它是一个城市集群,工厂林立,人口稠密.
然而谁又能想到,19世纪以前,鲁尔区是德国的一片农业区,是哪些因素让鲁尔区崛起为欧洲煤钢工业重镇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合作探究一。
【合作探究一】鲁尔区发展起来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提问】兵教兵,先提问程度差一点的,再让其他同学补充。
【引导】
1. 鲁尔煤田的开采条件如何?煤矿最多时超过140多座。
2. 读图,有没有看到钢铁工业的另一种原料-铁矿呢?(距离鲁尔区近还是远)后来从瑞典荷兰进口,距离也不远。
3. 这些河流和运河不仅连成一体,而且可以通航,直达海洋,有着便利廉价的水运条件,公路,铁路网稠密,为鲁尔区铁矿石的输入和工业产品的输出提供了条件,还把欧洲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4. 周围国家的经济和工业化水平怎么样?德国自身和周围的欧洲国家工业发达,(对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上提取信息的能力。
【承转】下面做一个总结,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德国煤炭钢铁企业实现了高速发展,在长达几十年的黄金发展中,也积累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导致工业产值下降,工人失业,工厂关门,鲁尔区开始逐步走向衰退,下面请大家自主阅读66案例,找出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引导】
1. 请你填出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
2. 对比右边某城市的工业结构图,你能发现什么?(哪个单一,哪个多元)
3. 结论:产业结构单一,集中于重工业
4.我们看到,这些工业联系都很紧密,那么他们的分布比较紧凑集中还是分散?
这么多重工业集中在一起又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5.用地是否紧张? 运输量大不大?
过渡: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生产部门衰落了,可能会发生连锁反应,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读图:指出水电,天然气,石油,煤,哪些比重在下降?
价格低廉,污染小的能源涌入代替了煤炭的地位。
读图:钢铁过剩(钢铁生产国增加,如中国日本,钢铁替代产品增多,轻便的合金和塑钢),钢铁市场竞争激烈。煤炭和钢铁是鲁尔区的经济基础,而煤炭钢铁的地位下降,直接导致其他行业也会受到巨大打击。
读图: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电子信息,宇航,生物科技这些产值高,效率高,占地小的企业发展起来,;他们不愿意到鲁尔区这种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厂,他们在其他地区形成新的工业区,对传统工业区形成巨大的冲击。
【提问】在这些导致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中,哪些是自身存在的问题,哪些是外部环境因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承转】在内外因素的夹击下,煤钢工业重镇就这样衰落了,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鲁尔区的的衰落过程。
【承转】那德国人采取了哪些措施让鲁尔区再现生机,实现涅槃重生的呢?
假如你是决策者,为了鲁尔区的发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根据衰落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运用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阐述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无所谓对与错)
【提问】
1. 对比两幅图,(说明图名)第一幅图有什么特点?第二幅图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引进新的产业,如电子,汽车,石化等,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引进信息技术企业11万家。
降低的煤炭钢铁的比重,从140减少到7个,工人47万减少到4万。关闭小煤矿,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第二幅图有没有钢铁和煤炭呢?如何继续发展下去?(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改进生产工艺,但是每个工厂的规模大幅度提高。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2. 如何才能吸引这些新兴产业来投资建厂呢?污染很严重愿不愿意来?
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的排放,建立废弃物回收装置,大规模植树造林,工作在公园中的感觉。荒凉的矿山变成了公园绿地,塌陷的矿井变成了湖泊。
3.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这样通过调整工业布局,老的工业部门得到调整,新的工业部门得到了安置。
4. 鲁尔区对原有的工厂进行了利用,如煤渣山变成了滑雪场,建成了酒吧,剧院,发展了旅游,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现在80%的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
5.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教育,推动创新。依靠强劲的科技力量,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6. 提示引导: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呢?
总结:
a政府的规划指导(政府的主导作用),成立专门的机构,政府政策支持,如高新技术企业予以减税政策,资金支持
b.完善交通网络建设
c.面对失业者,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迁移】
1.“辽中南”老工业区,注意比较与鲁尔区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我国东北的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应得到什么的启发?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3. 让同学们分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当“某东北老工业区的领导”,并做好记录,振兴东北,应采取哪些措施? 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总结:
1. 关闭小煤矿,扩大规模
2. 产业升级,更新工艺
3.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5. 改善环境,治理污染
[设计意图]:用这个案例目的这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七.小结:本节课首先学习了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其次是以鲁尔区为案例,介绍了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区位因素,衰落的原因和整治的措施.
八.板书设计
1.传统工业共同的区位条件
2.衰落的共同原因:
3.综合整治的措施
九.课后作业:完成优化设计习题
十.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在讲解工业区位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均以“案例”为中心。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