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3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7-19 10:58:41

文档简介

2.3 生物群落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C)
A. 中山公园里全部的植物
B. 大雁山中全部的蛇及其生存的环境
C. 一个山林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D. 一个山林里全部的金丝雀
2.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C)
A. 群落的物种组成 B.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C. 群落的垂直结构 D. 群落的水平分布
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布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布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D)
A. 温度、食物 B. 温度、光照
C. 湿度、湿度 D. 光照、食物
4.下列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
A. 一片森林中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植物
B. 一片水域中的鱼类个体大小不同
C. 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同
D. 一片草原的不同区域中动物的数量不同
5.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分别称为(A)
A. 种群和生物群落  B. 种群和生态因素
C. 生物群落和种群  D. 生物群落和生态因素
6.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B)
A. 群落包含许多不同的生物种群
B. 森林群落中动物起主导作用,植物提供食物
C. 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D. 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7.一位鸟类生态学家在某森林群落中,观察发现几种鸟类的生活习性如表所示:
鸟类
活动空间
主要食物
雀鸟
上层
高大乔木的种子
黄腰柳莺
中层
昆虫
血雉和棕尾雉
底层
苔藓和昆虫
从表中看出鸟类活动空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各种鸟类的食性或食物有关;按照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鸟类这种分层现象形成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东北某林区,山底是落叶阔叶林,中部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我国植被分布规律从东到西依次为森林植被区域、草原植被区域、荒漠植被区域,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导致植被这两种分布现象的主导因素分别是(C)
A. 阳光、水分 B. 水分、水分
C. 温度、水分 D. 土壤、阳光
【解析】 因海拔高度不同、气温不同,故在不同海拔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也不同,因此形成了东北某林区的植物分层现象。水分是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限制因素,我国从东到西年降水量分布逐渐减少,使得相应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
9.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放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饲养方式
植丛中的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其他
鱼种a
单养
0.42
0.12
0.01
0.45
混养
0.05
0.35
0.05
0.55
鱼种b
单养
0.43
0.23
0.01
0.33
混养
0.40
0.12
0.04
0.44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 ①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解析】 混合放养有利于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由表格中单养和混养时检测出的鱼胃内食物可知:单养时鱼种a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鱼种b也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单养时鱼种a与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养时鱼种a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说明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混养时鱼种b仍多出没在植丛中。
课件10张PPT。2.3 生物群落反思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