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的健康 自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人的健康 自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7-19 21:00:23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3章复习课专题一 病原体与传染源专题二 传染病专题三 抗原和抗体专题四 免疫易错点1 骨骼的结构层次的判别易错点2 混淆传染源与传播途径第3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下列调节自己情绪的行为不正确的是(D)
A. 听音乐分散注意力
B. 找个适当理由安慰自己
C. 向好朋友诉说烦恼
D. 跟父母发脾气
2.下列关于现代文明病的叙述,错误的是(C)
A.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
B.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和发展
C. 现代文明病都是中老年时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D.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降低现代文明病的发生率
3.临近夏季时,溺水事件时有发生。对溺水导致的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实施急救,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D)
A. 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 做人工呼吸前,检查呼吸道内是否有污物
C. 进行人工胸外按压,配合进行人工呼吸
D. 只需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无需进行人工呼吸
4.古人云:“是药三分毒。”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处方药简称为OTC
B. 为预防感冒,要经常服用抗生素
C. 非处方药在服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D. 为缩短治疗时间,可以自行增加用药剂量
5.北京市颁布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对吸烟场所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体现了国家关注国民体质,提升国民素养的决心。下列关于吸烟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吸烟有助于培养和塑造年轻人的性格
B. 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有吸烟的习惯,他们的成功与吸烟的习惯有直接关系
C. 烟雾中的很多物质可导致呼吸系统病变
D. 吸烟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学习效率
6.最近一项研究显示,儿童和青少年使用手机将令 他们成年后患脑癌的机会高出5倍以上。下列关于此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B. 少儿的风险之所以较高是因为他们的脑部和神 经系统仍在发育阶段
C. 脑癌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D. 电磁辐射具有致癌作用
7.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A)
A. 消化道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
B. 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C. 消化道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
D. 消化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解析】 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饮食。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其防护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8.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
A. HIV既是病原体又是传染源
B. 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易被感染
C. 目前可以通过计划免疫预防感染艾滋病
D. HIV主要侵犯免疫系统而使患者免疫功能下降
【解析】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不易被感染。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
9.下列关于免疫与健康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D)
A. 骨髓移植后的病人,需要长期用药,以增强免疫功能
B. 侵入的抗原被清除后,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随之丧失
C.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容易对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D. 有网瘾的人毫无节制地上网,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
【解析】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上网成瘾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患,还会出现心理疾病等。
10.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患者常表现为肺部或其他器官感染,刚出生的婴儿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是该病的病原体
B. 结核病患者是该病的传染源
C. 接种卡介苗可以激发婴儿产生特异性免疫
D. 卡介苗是一种抗体
【解析】 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属于抗原。
11.下列各项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C)
A. 儿童发烧时打退烧针
B. 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打破伤风针
C. 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D.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解析】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有计划地口进行预防接种。选项A、B、D都不属于计划免疫;给婴幼儿有计划地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属于计划免疫。
12.针对心血管疾病低龄化的趋势,同学们在青少年时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下列选项中,属于良好生活习惯的有(B)
①经常适量运动 ②节食减肥 ③偏食  ④厌食 ⑤不吸烟 ⑥不酗酒 ⑦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⑧不暴饮暴食
A. ①②⑤⑥⑦ B. ①⑤⑥⑦⑧
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③⑤⑥⑦
【解析】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13.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所用蛇毒、抗蛇毒毒素血清分别是(D)
A.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
B. 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
C.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
D. 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
【解析】 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其中蛇毒属于抗原,会引起体内反应产生抗蛇毒毒素,因此抗蛇毒毒素是抗体,抗蛇毒毒素血清只对对应的蛇毒有免疫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因此这一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第14题)
14.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B. 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活动的
C. ②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D. ③和⑤共同围成②
【解析】 图中①是关节囊,②是关节腔,③是关节头,④是关节软骨,⑤是关节窝,⑥是关节面。②关节腔是由①关节囊和⑥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
15.如图所示,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H7N9灭活疫苗的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C)
A. 接种疫苗后轻度体温上升是由于免疫功能被破坏
B. H7N9病毒是病原体,灭活疫苗是抗体
C. 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 人体出现体温上升就会引起抗体浓度增加
【解析】 从图像可知,接种疫苗后人体内抗体浓度增加,可知人体免疫功能没有被破坏,A错误;灭活疫苗是抗原,促使人产生抗体,B错误;接种H7N9灭活疫苗后,人体产生的抗体只能对抗H7N9病毒,故这一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人体体温上升与抗体的产生无关,D错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6.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科学家曾做过如下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两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资料二:水痘流行时,已经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或没有得过水痘的人则容易得水痘。
(1)皮肤抵御链球菌入侵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从传染病预防措施来看,接种水痘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 (1)人体的皮肤能杀死90%的链球菌,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从传染病预防措施来看,接种水痘疫苗属于保护易感者,水痘病毒属于病原体。
17.如图是人的屈肘和伸肘动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7题))
(1)图甲中①是肱二头肌;图乙中②是肱三头肌。
(2)当手臂垂直于地面提起重物的那一刻,图中的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__C__(填字母)。
A. 收缩、舒张 B. 舒张、收缩
C. 收缩、收缩 D. 舒张、舒张
(3)人在运动时,要靠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运动完成动作。
【解析】 (1)图中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图甲为屈肘动作,图乙为伸肘动作。(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当手臂垂直于地面提起重物的那一刻,感觉比较累,是因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均处于收缩状态。(3)人在运动时,要靠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运动完成动作。
18.据媒体报道: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在韩国蔓延。2015年5月,我国广东发现一名由韩国输入的患者,当地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对该患者进行隔离并治疗。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
(2)为预防该传染病,当地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3)若“中东呼吸综合征”疫苗研发成功,那么注射该疫苗后,人体内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__抗体__,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这类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析】 (1)新型冠状病毒能引发人体“中东呼吸综合征”,故该病毒属于病原体。(2)当地政府对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而患者属于传染病传播环节中的传染源,故该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3)抗体是抗原产生的特殊蛋白质。该免疫只针对这种冠状病毒,因此该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19.克拉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病菌引起的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1)由某些病菌引起皮肤伤口感染也可以用克拉霉素治疗,皮肤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非特异性(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2)当前,滥用抗生素现象比较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下列为几位同学关于使用抗生素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__BE__(多选)。
A. 某次咳嗽时,服用一种抗生素后很快痊愈;如果以后再咳嗽,坚持用这种抗生素
B. 咳嗽的致病原因有多种,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C. 为了避免浪费,咳嗽时应先服用以前用剩的抗生素,若无效再寻医就诊
D. 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与用药量有关,为了早日痊愈,应尽量增加用药量
E. 即使某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较好,也不应长期使用,因为这样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自身健康
【解析】 (1)皮肤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阻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从用药安全和不滥用抗生素角度作答。
20.学习了“人的健康”后,某校同学纷纷在微信群聊里“晒”出了自己对健康的理解,请回答有关问题:
(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生理、心理上和社会适应均处于良好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若青少年染上吸烟、饮酒的不良嗜好,烟草燃烧时产生多种有害的物质,能诱发多种__呼吸__系统疾病;酒中有酒精,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3)请你说出吸毒的危害(列举一条):对循环系统(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会造成严重危害。
(4)以下对待艾滋病人的方式,恰当的是②④⑤⑥。
①不关心 ②不歧视 ③不接触 ④愿意与其一起工作 ⑤拥抱、握手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有更亲密的接触 ⑥参与防艾滋病宣传
【解析】 (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良好状态。(2)烟雾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这些物质会使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呼吸系统受到不良刺激,有害物质到达肺内后,还能诱发肺的疾病;过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视觉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出现幻觉等现象,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3)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吸毒危害极大,还会引起免疫力迅速下降。(4)艾滋病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平时应当关爱病人。
三、解答题(每空2分,共36分)
(第21题)
21.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获得。他们提出的“端粒学说”使人们对癌症和衰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该学说认为,细胞DNA的末端有一个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些,当端粒足够短以后,细胞就不再分裂而逐渐老化死亡。而端粒是由端粒酶控制的,如果细胞中有端粒酶,则端粒可以得到修复,长度得以保持,细胞也就保持分裂能力。
(1)端粒酶和唾液淀粉酶均是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但唾液淀粉酶不能修复端粒,这一现象体现了酶的一个重要性质:专一性。
(2)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的正常体细胞不含端粒酶,而癌细胞具有端粒酶,因为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不间断分裂。
(3)根据端粒学说,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它的作用原理可以是抑制端粒酶活性。
【解析】 端粒酶能修复端粒,唾液淀粉酶不能修复端粒,体现了酶功能上的专一性。癌细胞具有端粒酶,端粒被修复所以癌细胞不断分裂。药物只需抑制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就不能修复端粒,肿瘤细胞就不会持续分裂。
(第22题)
22.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4年西非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感染人数超过2.6万人,死亡人数1.1万人。西非埃博拉疫情发生后,我国医务工作者迅速出击,对西非实行人道主义救助。据有关专家研究,埃博拉病毒(如图所示)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外出血、发烧等。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材料二:据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12月28日宣布,由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
(1)埃博拉病毒与引起肺结核的结核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无细胞结构。
(2)为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在对埃博拉患者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将患者及时隔离。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为有效控制埃博拉疫情,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出了重组埃博拉疫苗。下面是疫苗在临床试验之前用小白鼠进行实验的过程,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20只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实验步骤见下表:
组别
疫苗注射情况
30天后
病毒注射情况
患病情况
甲组
注射重组埃博拉疫苗
未患病
注射较强埃博拉病毒
9只未患病
乙组
不注射疫苗
未患病
注射较强埃博拉病毒
10只均患病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重组埃博拉疫苗的有无。
②实验结果说明,注射重组埃博拉疫苗对埃博拉传染病具有__免疫__作用,其原理是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体内的__淋巴__细胞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解析】 (1)埃博拉病毒无细胞结构,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菌,有细胞结构。(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将患者及时隔离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3)①该实验的变量是重组埃博拉疫苗的有无。②实验结果说明,注射重组埃博拉疫苗对埃博拉传染病具有免疫作用,其原理是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23.有一种发生变异的小鼠,以某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实验完成后,比较变异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图甲所示。感染该病原体后,发现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但是感染前后的变异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浓度都非常低。如果给变异小鼠注射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同时设置对照组,变异小鼠存活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存活率相同的时间段是前20天。从这个实验可推知,这期间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工作状态是正常的。
(2)根据图乙,注射抗体的变异小鼠比未注射抗体变异小鼠存活更长时间,说明变异小鼠体内不能产生抗体。
(3)感染该病原体后,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之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结果,可以推知:变异小鼠体内的变异,没有影响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对病原体的敏感性,能迅速增多,但影响了__B__淋巴细胞,使它无法产生抗体。
【解析】 (1)从图甲可见,前20天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存活率都是100%,说明这期间小鼠免疫器官工作正常。(2)图乙中注射抗体后的变异小鼠40天后存活率为100%,而未注射抗体的变异小鼠25天后存活率为0,说明变异小鼠感染后不能自动产生抗体。(3)尽管淋巴细胞增多,但小鼠体内抗体未增加,说明B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
24.19世纪末,俄国植物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他提出两种假设:一是由细菌直接破坏烟叶细胞引起的;二是由细菌分泌的毒素引起的。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把得病烟叶捣烂加水配成浆液,利用细菌过滤器(细菌不能通过,小于细菌的物质可以通过)将浆液过滤,再将过滤后的浆液稀释并滴到第一株健康烟叶上,结果发现健康的烟叶也患病了。
实验二:将第一株的病叶做成浆液并再次过滤和稀释,再将浆液滴到第二株健康烟叶上使其患病,然后把第二株的病叶再作同样处理,并一株一株的接连实验下去。结果伊万诺夫斯基发现下一株的烟草发病并不比前一株症状减轻。
(1)细菌与烟叶细胞相比,不具有(D)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叶绿体
(2)实验一的结果说明烟草花叶病不是细菌直接破坏烟叶细胞引起的。
(3)根据实验二伊万诺夫斯基得出假设二不正确,其理由是如果是毒素引起的,浆液经稀释后,毒素变稀,下一株烟草发病症状应比上一株轻,但本实验的结果是症状并未减轻。
(4)根据实验结果,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请你作出一种合理的推测:烟草花叶病可能是由一种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引发的。
【解析】 (1)细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烟叶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烟叶细胞相比,不具有叶绿体、液泡和成形的细胞核。(2)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叶片加水研碎,过滤后取其浆液滴到健康烟草的叶片上,结果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过滤后的浆液中没有细菌,结果烟叶仍然患病,说明烟草花叶病不是由细菌直接破坏烟叶细胞引起的。(3)实验二发现下一株的烟草发病并不比前一株症状减轻,此事例说明烟草花叶病并不是由细菌分泌的毒素引起的。(4)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说明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不是细菌,因此可以作出一种合理的推测:致病的病原体是比细菌小的微生物,如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