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复习
01 考点追踪)
考点1 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例1】 如图所示,图1表示1940~1960年某地降雪天数,图2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
(1)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现象,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如果降雪推迟,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________的。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_;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_。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步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定向选择的作用。
【解析】 (1)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因此,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降雪推迟,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表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是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因此白色老鼠的数量增加,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是不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因此白色老鼠的数量减少。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步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定向选择的作用。
【答案】 (1)适应 自然选择 相对 (2)增多 减少
【方法归纳】 白色的体色是对雪地环境的适应,但当降雪提前或滞后,或者降雪天数减少都会使体色为白色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变弱,这就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考点2 食物链、食物网
【例2】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 由于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是单向的,并且逐级递减,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总量最多。由图可知,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所以当甲的数量增加时,乙由于食物增加,所以繁殖加快,数量增加,而丁由于被大量捕食,对丙的消耗减少,丙的数量相对增加,故选D。
【答案】 D
【方法归纳】 做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食物链,然后根据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来确定各营养级生物数量上的变化。
考点3 生态系统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例3】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21世纪以来,一种俗称水葫芦的生物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疯长,各地水域警报频传。100年前被作为花卉引进我国的水葫芦,如今每年至少需要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打捞。权威人士指出,小小水葫芦折射出了一个亟须警惕的生态安全大问题。
(1)文中提到的“100年前被作为花卉引进我国的水葫芦”,这种现象被现代生物学家称为()
A.引进物种 B.移植名贵花卉
C.生物入侵 D.前三者都对
(2)造成水葫芦泛滥成灾的原因是()
A.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我国人们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C.外来物种侵入到缺少天敌的生态地区
D.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3)处理水葫芦蔓延的方法有()
A.物理打捞 B.生物防治
C.化学防除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
(4)我国有关方面正在尝试从原产地引进水葫芦的天敌,以控制水葫芦的蔓延,你是否赞成这种做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事实说明,在引进水葫芦前,该水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呈现________状态。引进水葫芦之后,水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所在地区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如果有,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水葫芦是外来物种,由于没有天敌,大量繁殖,从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引起新的生态危机。人类的生产活动应遵循生态规律,不能盲目引种。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水葫芦生长时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
【答案】 (1)C (2)C (3)D (4)赞成,引入天敌,形成新的食物链,使生态系统重新达到平衡,且不污染环境(或不赞成,引入天敌,该天敌会成为新的入侵生物,造成更严重的灾难) (5)动态平衡 干扰和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6)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7)略
02 复习精练)
1.(温州中考)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D)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种群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生物圈的上限可达12千米的高空
C.生物圈的下限包括离地面10千米的岩石层
D.马里亚纳海沟深11 034米,里面也生活着不少生物,这个海沟也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
3.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C)
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B.生活在寒冷雪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
C.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够疏松土壤
D.竹节虫静止不动时非常像竹子
4.(新疆中考)如图所示,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此时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的数量变化是(D)
A.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D.丙和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5.在草→鹿→狼这条食物链中,狼被大量捕杀以后,图中有可能代表鹿的个体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
6.(丽水中考)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成为丽水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已知有84种鱼类、有白鹭、苍鹭、白鹇等鸟类,还有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等。
(1)湿地公园的细菌和真菌,可把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分解者__;
(2)小鱼、白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__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小鱼→白鹭__;
(3)湿地公园经过适度开发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自动调节能力(稳定性)__。
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组成的关系图解,图中的C是分解者。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A]__生产者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图中A→B的过程是通过__呼吸作用__实现的;B→A的过程是通过__光合作用__实现的。
(3)图中能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__A__和__D__。
(4)A→D的过程中,能量流动是通过__捕食__过程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着__物质循环__而进行的。
(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CO2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课件19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