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预习导学案9. 三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预习导学案9. 三峡(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6 15:5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预习导学案
9. 三峡
第一课时
一、基础达标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郦( )道元 重岩叠嶂 ( ) 不见曦( )月
沿溯( )阻绝 素湍( )绿潭 飞漱( )其间
属( )引凄异 泪沾裳( ) 绝巘( )
2.解释列出的字词。
(1)略无阙处
略无:_________ 阙:____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_________ 襄陵:_____________
(3)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_________ 夜分:_____________
(4)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
(5)飞漱其间?
漱: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重岩叠嶂,隐天遮日。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整体感知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2.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
(1)?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
(2)?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3)?写夏水迅疾的句子:
?(4)写出了三峡山水画卷色彩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三峡》选自《________》,题目是编者加的。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________》作注写成了《________》。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研读赏析
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而写“水”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拓展延伸
“三峡”是指哪三峡?当今,中国的三峡工程在建,建好后那儿的景色与文中相比,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关于三峡工程,请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你的看法,用200字左右的文字写一段话。
《9.三峡》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基础达标
1.lì? zhàng? xī? sù? tuān? shù? zhǔ? cháng? yǎn
2.(1)完全没有? 同“缺”。(2)到 漫上山陵(3)正午 半夜 (4)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5)冲荡? 指它们,指怪柏
3.(1)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2)重重叠叠的岩峰,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3)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4)山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二、整体感知
1. 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高峻美)。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奔放美)。
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凄婉美)。
2.(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水经》
研读赏析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峡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写水是按照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来安排的,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第二问略(可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也可从人力的伟大等角度谈)
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的《下江陵》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其余作品可要求学生从课外阅读过的书籍中说。如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长江之歌”解说词的有关部分等。通过交流,还可启发学生去进一步寻找有关文章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