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预习导学案
20. 梦回繁华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汴梁( ) 田畴( ) 跋涉( ) 漕运( )
舳舻( ) 握篙( )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
长而不冗( ) 遒劲( )
2.解释下列词语。
舳舻相接:
春寒料峭:
跋涉: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形态各异:
二、整体感知
课文标题“梦回繁华”是什么意思?
三、感悟精彩句子?
1.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研读赏析
1.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五、拓展延伸
写一段文字介绍你喜欢的一幅名画,说清楚画中包含什么内容以及你的感想。
《20.梦回繁华》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汴梁(biàn) 田畴(chóu) 跋涉(bá) 漕运(cáo)
舳舻(zhú lú) 握篙(ɡāo) 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不绝(luò yì) 长而不冗(rǒnɡ) 遒劲(qiú jìnɡ)
2.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二、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向人们展现了北宋时期繁华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亲身穿越过去一样。
三、感悟精彩句子
1.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三个四字成语将清晨郊外的景象写得很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其境中。
2.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描写细致入微,条理清晰,比喻形象生动,十分传神。
3.本文主要使用了逻辑顺序,第四自然段使用了空间顺序,?这样写,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四、研读赏析
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纵横,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这些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