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预习导学案
21.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基础达标
1.了解作者作品。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 ,字 。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代表人物。著有《 》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
2.读准字音。
公孙衍( ) 丈夫之冠( ) 女( )家 富贵不能淫(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
4.通假字。
往之女家: 通
5.翻译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整体感知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三、研读赏析
1.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2.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四、拓展延伸
你了解的有关于大丈夫的故事有哪些,请列举。
《21.孟子二章》参考答案
富贵不能淫
一、基础达标
1. 轲 子舆 《孟子》 亚圣 孔孟 2. 略
3、(1) ①方法 ② 这,这样的人 ③ 居住 ④违背
4.“女”通“汝”
5. 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 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二、整体感知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三、研读赏析
1.“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四、 拓展延伸 : 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基础达标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行拂乱其所为( )
(3)曾益其所不能(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
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行拂乱其所为( )
(3)人恒过( )
(4)而后作( )
(5)征于色( )
3.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曾益其所能 通 ,
意思:
困于心,衡于虑 通 ,
意思:
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 ,
意思:
4. 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整体感知
1. 本文开篇列举了历史上的六位名人的事例,这六位人物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2. 文章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论证的?
研读赏析
1.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说明什么?做什么论据?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何作用?
四、拓展探究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结合文章说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参考答案
1.?略。
2.(1)田间、田地。(2)扰乱。(3)常常。(4)奋起,指有所作为。(5)征验,验证。
3.(1)“曾”通“增”,增加。(2)“衡”通“横”,梗塞,不顺。(3)“拂”通“弼”,辅佐。
4. 略.
5.都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磨难之后,成就了非凡的事业。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 想说明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
8. 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9.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