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预习导学案22. 愚公移山(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预习导学案22. 愚公移山(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6 21:1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预习导学案
22. 愚公移山
第一课时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列御寇,相传战国时道家,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被 ( )尊为前辈。
2.本文选自《 》。书中保存了不少( )、( )。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本文是一篇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情节动人,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二、整体感知
1.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 ———————————————————— ,也说明了—————————————————————————————————。
2.愚公要移的是什么样的山?
3.为什么不直接写移山,而要先写太行、王屋两座山?
4.翻译重点句子:
a.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解释加点的字。
指通豫南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
聚室而谋
毕力平险
杂然相许
二、研读赏析
1. 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客观困难呢?
2.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3.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态度是否相同?语气有什么区别?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叟”对举,有什么深意?
三、拓展延伸
我们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22.愚公移山》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基础达标
1、道家 2、列子-汤问 民间故事 寓言和神话传说
二、整体感知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2、太行??王屋?方七百里??高万仞
3、用夸张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为移山成功设伏,交待故事的背景.
4、a.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b.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c. “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一直。 将要,快要。 苦于。 集合、商量。 毕:竭尽,用尽。险:险峻的大山 。 杂然:纷纷的样子。 许:赞同 。
二、研读赏析
1、 山高大险峻, 年老体衰, 人员少, 路途遥远?, 工具简陋 ,劳动艰辛
2、(1)杂然相许
(2)杂曰。
(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3.表明移山是此山中人的共同愿望,表达上增加了文章生动性,避免单调
4、愚公之妻:“献疑” 关切 忧虑 讲真话、提问题
提醒众人正视移山的困难,是为了设法克服苦难
智叟:“笑而止” 嘲笑 讥讽 自作聪明
很严厉的责备、十足的轻视、有意挖苦、嘲笑愚公的无能。
4、愚公不“愚”: 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他的伟大信心和伟大实践取得了胜利,说明了人定胜天的伟大意义。
智叟不“智”: 因为他是个懒汉懦夫,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的力量估计过低,是这一类典型人物的代表
三、拓展延伸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