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7 18:08:49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案
教学目标
1.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参加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申请等活动。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参加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申请等活动。
教学难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同学们知道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布达拉宫这些名胜古迹吗?这些也是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板书题目)
二、浏览提问
大家先看看这次活动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
三、师生的问题集合一起
1.什么是文化遗产?
2.你知道有哪些“有形文化遗产”?
3.你知道有哪些“无形文化遗产”?
4.如何开展这次活动?
四、解决问题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2.课件有参考答案
3.课件有参考答案
4.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
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
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五、习作例文
文化遗产作文 ( http: / / www. / article / zuowen.html" \o "作文 )(一)
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北京有闻名中外的长城;上海有高耸入云的金茂大厦;杭州有如诗如画的西湖;香港有美丽繁华的夜市;就连四川也有令人惊叹的九寨沟……要数我家乡——福州的标志性建筑,就非三坊七巷莫属了!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七巷中的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还是一个盛产名人的地方,“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从这里走出的名人有:“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近代“陆军之父”优秀作文--文化遗产作文3篇 ( http: / / www. / article / wk-24504413099.html" \l "gkstk1 ) HYPERLINK "http://www./article/list-zuowen.html" 优秀作文--文化遗产作文3篇。——曾宗彦、“世纪老人”——冰心……他们在三坊七巷演绎着自己的传奇故事,有的在三坊七巷结束了自己神奇的一生。我们福州市民以有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感到骄傲!
三坊七巷还有很多特色美食呢!荔枝肉、太平燕、佛跳墙、锅边糊……各个色香味俱全,好吃极了!我们福州市民以有这样一个有着特色美食的地方感到骄傲!
文化遗产作文 ( http: / / www. / article / zuowen.html" \o "作文 )(二)
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神秘禁忌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六、板书设计
身边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我与文化遗产”作文
七、教学反思
老师课后完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身边的文化遗产
部编版 八年级上
万里长城
同学们知道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布达拉宫这些名胜古迹吗?这些也是文化遗产。
导入新知
秦始皇兵马俑
布达拉宫
文化遗产,又可称文化资产、文化财产或文化财,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并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指定或登录之物品,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新知讲解
你知道有哪些“有形文化遗产”?
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山西五台山,2009.6.26 文化景观遗产。
山东泰山,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你知道有哪些“无形文化遗产”?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
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徐老陈醋是山西省的汉族传统名产。这种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在清徐世代相传,经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一套北方风格的高级食醋酿制技艺流程。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是山西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千百年来,这种技能以口传心领、师徒相延的方式代代传承,并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在当今汾酒酿造的流程中,它仍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中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皮腔是皮影戏的曲调,因皮腔音乐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又称“孝义吹腔”。孝义吹腔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吹腔之一。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文化遗产日”
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活动指导
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
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
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活动指导
1.某校八年级(2)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对联”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渲染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品味精美对联,传承民族文化。
(2)活动中,某位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两副对联,可是调皮的明明却擦掉了其中的几个字,请你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将其补写完整。
①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下联:白铁 铸佞臣(杭州岳墓对联)
无辜
巩固提升
②上联:海纳 ,有容乃大
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3)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精彩的结束语。
【示例】同学们,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着炎黄子孙的情操,深受炎黄子孙的青睐,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将对联文化发扬光大。
百川

2.某校八年级(5)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张红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A] 许多古建筑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那精美的图案,那美丽的彩绘,那圆润的线条,[B] 给人带来猛烈的震撼。流连其间,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①[A]句有语序颠倒的毛病,应将“形式优美”和“结构坚固”调换位置。
②[B]句有用词不当的毛病,应将“猛烈”改为“强烈”。
(2)小敏对古建筑情有独钟,是班里有名的“古建筑迷”,但她的妈妈担心参加主题活动会影响学习。作为小敏的同桌,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来劝说小敏的妈妈。
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示例】阿姨,您好,小敏非常热爱古建筑,参加主题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还能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好处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文化遗产作文(一)
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北京有闻名中外的长城;上海有高耸入云的金茂大厦;杭州有如诗如画的西湖;香港有美丽繁华的夜市;就连四川也有令人惊叹的九寨沟……要数我家乡——福州的标志性建筑,就非三坊七巷莫属了!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七巷中的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
作文欣赏
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还是一个盛产名人的地方,“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从这里走出的名人有:“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近代“陆军之父”。——曾宗彦、“世纪老人”——冰心……他们在三坊七巷演绎着自己的传奇故事,有的在三坊七巷结束了自己神奇的一生。我们福州市民以有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感到骄傲!
三坊七巷还有很多特色美食呢!荔枝肉、太平燕、佛跳墙、锅边糊……各个色香味俱全,好吃极了!我们福州市民以有这样一个有着特色美食的地方感到骄傲!
文化遗产作文(二)
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神秘禁忌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
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