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一单元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一单元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02 16:4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2018-9-27毛泽东新 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从广义上讲,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新闻就是指消息。新闻的特点真实性
及时性
简洁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文体知识“ 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新 闻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引标、主标、副标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辅助文体知识新 闻结



分(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文体知识新 闻 1 、阅读课文,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重点)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难点)?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毛泽东(1893-1976),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
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
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
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
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
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
词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
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作者简介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时代背景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díkuìjiān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1)溃退: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2)锐不可当 :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sài要塞( ) 歼灭( )
荻港( ) 溃退( )
锐不可当( )dāng检查预习音形义朗读课文,概括本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本文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从而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整体感知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
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二十三日可全部渡完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原因: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六要素合作探究 开头的括号部分叫什么?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是“电头”部分,
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新华社) 、发电地点(长江前线)和 发电时间(22日22时)。
作用: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并填充下列内容。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②二十日夜起……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③--?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五结构合作探究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洁、概括 。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合作探究 导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总领全文 从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合作探究
第①句概述主要事件( )
第②句“百万大军”—( ),排山倒海,无坚不摧。
“一千余里”—( )。
“均是”—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渡江胜利人数之多区域之广导语在哪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总分关系。合作探究 导语和主体在结构是什么关系? 新闻的主体部分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他们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合作探究九江安庆芜湖江阴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南京给本文的主体部分划分层次,分别概括其内容: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
地点、渡过人数。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写东路军渡江情况。合作探究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③
④-⑩
?-?略写详写详写本文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是怎样衔接的?阅读课文,填写下表。合作探究中路军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至二十二日二十二时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至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甚为微弱较为顽强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西路军东路军二十日夜至二十一日夜甚为微弱……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为什么按中、西、东三路大军的顺序来写?合作探究 中路军首先渡江并最先突破敌军防线,所以先写;
西路军和东路军同时发起作战,但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抵抗都微弱,进展较顺利,所以次写西路军;
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战斗也最激烈,放在最后写。
这样安排符合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这段新闻中的议论部分是哪几句?有什么作用?议论句:“此种情况,一方面……不起丝毫作用。”
作用:分析敌败我胜的原因,交代渡江战役的背景,突出了文章中心。“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   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合作探究第⑧句“此种情况”是指什么? 另一方面……都很泄气;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合作探究 ⑧⑨两句为什么我方情况略写,敌方情况详写?   我军英勇善战是不言而喻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点,略写;
详写敌方,一是为了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二是为了说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我军师出有名。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概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赞扬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合作探究文章主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数量
之多气势
之大揣摩语言“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西路军
35万中路军
30万东路军
35万100万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揣摩语言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时间准确
暗示进展
迅速揣摩语言“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不含”即不包括,因为九江当时尚未解放,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避免了歧义。“不含”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揣摩语言“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找出动词并体会其作用。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切断”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概。揣摩语言“歼灭”和“击溃”两个词省略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歼灭”是把敌人消灭掉,“击溃”是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完全丧失战斗力,连用这两个词区别出不同的作战结果。去掉任何一个则不合乎实际,表达也不准确。”“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能互换使用吗?为什么? 因为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已解放,为我军所有,所以用“占领”。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还在敌军手中,不过不能任意活动或超出这一范围,所以用“控制”这个词来表明。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要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这个词较恰当。
揣摩语言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褒贬 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彩的词语揣摩语言 请比较下面每组中的句子,看哪句好,说说理由。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已渡过三十万人。
第②句好。
“突破”表明我军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从水路进军,来到了……”
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作战之顺利。“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
揣摩语言 请比较下面每组中的句子,看哪句好,说说理由。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第②句好。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②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我军的神勇。
揣摩语言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课堂小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渡江概况主体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展渡江战役胜况
扬我军将士神威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西路军所向无敌(较详)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新浪体讯  。
在雅典奥运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杜丽在第九环时还落后对
手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0.4环,第10环杜丽
10.6环超过对手的9.7环,最终逆转,以总成
绩502.0环夺金牌,而且这是中国奥运健儿
在本届雅典奥运会上所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同时也是本届奥运会所产生的第一枚金牌,
杜丽的成绩同时还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501.5环获得银牌,另
一名中国选手赵颖慧获得第四名。
拓展延伸女子10米气步枪杜丽射落奥运首金 1、除导语外,新闻的结构还包括 、
、 、 四部分。
标题
主体 背景 结语 2、导语和主体在结构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课堂检测 3、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课堂检测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总领全文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不含"是不包括,体现本文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不是,三路军加起来共一百万课堂检测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拟出恰当的标题。
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要简明,200字左右。布置作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