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1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07 09: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2. 品味语言,赏析意境。
3.读懂苏轼,感悟哲理。 一、走近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二、多层次朗读,感知文意
初读美文

声音洪亮、注意字音,断句
清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译读美文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翻译
户:
念:
欣然:
遂:
亦:
盖:
相与:
但:
门想高兴的样子于是也原来一起只,只是翻译下列语句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美读美文
读出文言文的味道,读出夜游的情致。 欣然起行(欣喜)。念无与为乐(失落)者, 遂(激动)至承天寺寻(急切)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三、品意境,懂闲人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背景资料 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苏轼经历21岁高中进士:“奋厉有当世志”、“致
君尧舜,此事何难”。
38岁任密州太守:“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40岁任徐州太守:抗洪救灾,力挽狂澜。
(元丰二年)43岁任湖州太守。同年,以诽谤嘲讽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
(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理解心境 一声“闲人”,多少 ;
一声“闲人”,多少 。 苏轼当时的心境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背景资料1.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贬官惠州:“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3.贬官琼州:“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4.正如他自己在黄州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让经典永驻心间 叙事:月色入户——欣然(欢欣)
——念(失落)—— 遂(激动)
寻(急切)——亦(心有灵犀)
——相与步(悠闲从容)
写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影——藻荇交横
抒情:——无月?无竹柏?但少闲人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
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人生寄语作业:1.读一书,读一文
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东坡突围》
2.课外收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并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