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单元学习总结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阶段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背景
历史影响
萌芽阶段
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
“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雅典工商业的发展;雅典民主制的繁荣
为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创立提供了借鉴
复兴阶段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马丁·路德
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天主教会的腐朽和黑暗;资本主义的发展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成熟阶段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一、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1.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
西方人文精神最初来自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要求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运动更为彻底,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二、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意义
1.实质:是反映14~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这场运动是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它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以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2.历史意义: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Ⅰ,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解题思路]
一明考点:古代雅典的人文思想。
二抓关键: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说明人文主义有悠久的传统。
三析选项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项
据材料“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可知,古代雅典宗教信仰意识并不淡薄,故A项错误
排除
B项
据材料“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可知,希腊诸神都是人格化的形象,说明其宗教神话具有朴素的人文思想,故B项正确
正确
C项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应是在近代的启蒙运动之后,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排除
D项
雅典民主政治进程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排除
答案 B
——运用排除法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技巧
解答历史选择题时,选项可优先排除的一般情况:
(1)答非所问。 这类选项一般不符合题干材料中的观点,或不是題干材料强调的主要观点的选项。
(2)违背史实。 一般这类选项都是陷阱选项,很能迷惑人心,但仔细想想它根本就不符合基本史实。
(3)以偏概全。 从一个或少数几个特殊事例中推断一个一般性结论的选项,一般都是错误选项。
(4)因果颠倒。与题干所述史实相比照,时空错乱,前因后果倒置的选项。
(5)题干未提。不能从题干中直接推断出来的观点的选项,一般都是错误选项。
(6)观点绝对。表述绝对化或过于夸张的选项,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
运用排除法解答历史选择题的两大步骤:
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意思。当面对一道选择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题干的意思,也可以说是题目的指向,即到底要考查什么知识点。只有准确理解了题干的意思,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使排除更加有针对性。就题干设计方式来看,历史选择题主要有两种:直接设问和间接设问。直接设问就是题干明确指出要考查的知识点,不需要考生再去理解或总结题干的意思,可以直接排除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
其次,用排除法进行解题了。
第一:排“错”法。
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分成两种情况:
一是指与历史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反过来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了。)
第二:排“正”法。
即按照历史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一项的选择题。(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仔细审题,切忌粗心大意。因为在这类题目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
第三:排“它”法
即排除与题干意思不相关的选项,但这类选项本身说法是正确的,只是与题干的要求无关,通俗地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往往这类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强,考生也容易出错。(这里的“它”是指与历史题干意思无关的选项,也可以说是干扰性选项。)
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学习本单元一是理解和把握西方人文精神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演变过程;二是学会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三是要注意运用唯物主义思想,分析理解思想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1.认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重点)
2.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重难点)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更加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2)平民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个人主义情绪不断高涨。
(3)一些学者把研究方向由“神”转移到“人”,被称为“智者学派”。
2.基本思想:用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法律等问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4.评价
(1)积极: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率先吹响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源泉。
(2)消极:造成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肆意破坏自然,最终危及自身生存的恶果;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知识点拨] 正确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
(1)含义: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
(2)意义
①积极: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局限性: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的道德,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
1.观察下面两幅图画,思考古希腊“神的人格化”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古希腊主 古希腊神话
神宙斯像 中诸神雕塑
提示 反映了古希腊学者对人的价值的重视。
2.智者学派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提示 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3.普罗塔哥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这句话蕴涵了怎样的精神?
提示 (1)“人是万物的尺度”。(2)人文主义精神。
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
(2)雅典社会道德沦丧,城邦制度日趋衰颓。
2.代表人物:苏格拉底。
3.主要思想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2)提出“美德即知识”,指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3)强调人们应当“认识你自己”,即认识自己的理性。
(4)强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4.评价
(1)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一门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
(2)缺陷:对知识的内涵认识片面、狭窄,美德不等于知识;“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的观点,片面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误区警示] 苏格拉底并不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重视道德修养,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相反其是对这一观点的完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4.与普罗塔哥拉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发展?
提示 苏格拉底强调了人的道德的重要性,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认为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没有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认知真理的能力。
(2)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后一位哲学大师,是当时最博学的人。
(2)主要思想贡献
①关注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世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
③采取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充分体现出人类不断追求真理、破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5.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对人文思想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提示 焦点:人类社会。贡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了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题一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1.普罗塔哥拉的思想
史料 “①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②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教你读史]
①反映了普罗塔哥拉对神灵怀疑和否定。②的含义是指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问题思考]
史料体现了普罗塔哥拉的什么思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答案 思想:对神提出质疑,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意义: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了神的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2.苏格拉底的主张
史料 ①“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②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是美德的本质……”“③唯有理性最为可贵”“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的演讲
[教你读史]
史料中①中“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②中“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③中“唯有理性最为可贵”是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体现。
[问题思考]
依据以上史料,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
答案 提出“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崇尚理性。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同
都把人以及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否认绝对权威
异
政治观
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道德观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美德即知识”
主题二 古希腊哲学思想与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比较
苏格拉底与孔子比较
史料一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他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史料二 “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问题思考]
据史料一、二分析苏格拉底和孔子在对“人”的认识上有何共同点。其目的有何不同?
答案 共同点:都关注人,体现了一定的人文主义精神。
不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提高人的个人素质;孔子注重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为统治者服务。
东西方先哲思想的异同和原因
(1)异同
①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强调道德的作用。
②不同点: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如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古希腊思想家们则强调“个体”的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
(2)原因
①经济:古希腊山多地少,海外贸易发达,工商业繁荣;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发达,商业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次要地位。
②政治:古希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直接民主式的民主政治发达;古代中国形成统一的王朝政权,传统的王权思想兴盛。
③思想:古希腊形成开拓进取、自由平等的精神;古代中国形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治国、治人的思想。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B.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C.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
D.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答案 B
解析 注意“人类意识”这个关键词,强调以人为本。“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这个时间段有中国孔子主张“仁”的思想,西方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人文精神的出现,所以B项符合题意。
2.普罗塔哥拉的哲学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塔哥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
A.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答案 D
解析 D项“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体现注重个人权利与价值,与材料中普罗塔哥拉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相符,故D项正确。
3.(2017·济宁高二检测)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
A.主张美德即知识
B.主张认识你自己
C.反对宗教权威
D.理性的行为方式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体现了苏格拉底崇尚人的理性和追求思想的自由,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故选D。
4.(2017·遵义高二检测)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体现了( )
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根本变化
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答案 D
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性认识,“美德即知识”强调知识的作用,上升到人的理性认识,故选D。
5.“柏拉图在考核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掌握得如何时,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给这个历史故事取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A.“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可知,是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体现其追求真理的观念,因此选A项。B、C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D项是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的观点。
[基础达标]
1.智者运动是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
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智者学派把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对象,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强调人的价值,故选D。
2.“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万物取决于人的感觉,这符合普罗塔哥拉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3.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答案 C
解析 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他强调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反映了其思想缺陷——忽视道德建设。
4.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
A.首先对人类社会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研究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人性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对人性本身的研究,这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C符合题意。
5.他曾说:“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他曾自问:“什么是美德?”他自答:“美德即知识!”材料中的“他”是( )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伏尔泰 D.卢梭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中“美德即知识”可知是苏格拉底。
6.(2017·济宁高二检测)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
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答案 C
解析 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第一次将人上升到哲学高度,提出“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故选C。
7.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据此,柏拉图提出( )
A.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
B.各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
C.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
D.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
答案 A
解析 材料认为国家灭亡与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有关,因此统治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理智与美德,故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
8.亚里士多德提出“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主要体现了他( )
A.非常尊敬老师柏拉图
B.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
C.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
D.对真理的追求精神
答案 D
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体现的是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故选D。A只体现了前半句内容;B、C与题干无关。
9.(2018·武汉高二检测)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同点是( )
A.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B.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D.放弃对自然的探讨而去研究人本身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哲学思想成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B是其基本内涵。A是自然哲学家的研究主题,C、D属于智者学派,故排除。
10.下图两人分别是同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孔子 苏格拉底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C.都反对专制政治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答案 C
解析 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判断孔子并不反对专制政治。A、B、D三项都是两人的共同点。故正确答案为C项。
[能力提升]
11.公元前6世纪,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把水当做万物的本原;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将谈论的对象集中到人类社会政治伦理方面。这反映出( )
A.古希腊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希腊城邦已完成了统一
C.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雅典民主政治开始确立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古希腊学者研究的对象从自然界转移到人类社会,说明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项正确。当时古希腊的社会性质为奴隶社会,没有发生改变,A项错误;B项违背史实;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项不符合题意。
12.(2017·安阳中学月考)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他们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答案 C
解析 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材料表明,人体的完美比例可以被运用到一切活动中,实质就是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C。
13.(2017·济宁高二检测)在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之前,他的朋友曾劝他逃离雅典,他回答说:“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他接受了死刑,平静地饮下了一杯毒酒。苏格拉底所主张的“理性”是( )
A.个人的价值判断 B.人类内在的美德
C.个人利益的追求 D.城邦的政治秩序
答案 B
解析 结合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可知他提倡的“理性”应为人内在的美德,故B
正确。
14.“苏格拉底站在雅典街头向各种人发问,他的目的是要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其正确与否,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
A.维护城邦民主制度 B.重视知识与理性
C.鼓吹神本主义思想 D.倡导法治与民主
答案 B
解析 材料讲的是苏格拉底在和别人的检讨中探索自己观念的正确性,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这反映了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理性,故选B。
15.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图》和《理想国》的封面。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而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 D
解析 柏拉图没有面对社会转型,也不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更不是为了教育更多的子弟,故A、B、C三项错误;两个人都对当时的社会失望,力图通过“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和“哲学王”来改善统治,构建和谐社会。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曾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做过解释。他认为,普罗塔哥拉命题的意思是说:“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那样。”——朱庭光《外国历史名人传》
材料三 “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苏格拉底
(1)据材料一,分析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局限性是怎样认识的。
(3)据材料三,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
答案 (1)根据自然法则,人人平等;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
(2)它夸大了人的主观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的存在和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核心思想:理性;知行合一。
相同点:都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不同点:苏格拉底弥补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弊端;反对智者学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
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
3.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1.列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分析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重点)
2.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并作简要评价。(重点)
3.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重难点)
一、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花朵
1.文艺复兴的兴起
(1)背景
①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形成。
②基督教神学垄断束缚人们的思想。
③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反对世俗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2)兴起:反映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彼特拉克与《歌集》
①代表作:《歌集》寄托了作者关于美和精神品质的理想,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②主张:提倡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③地位:皮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薄伽丘的《十日谈》
《十日谈》以爱情和机智为主题,刻画出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败,嘲笑教士及封建贵族的不学无术和虚伪,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赞美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
3.影响: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传播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思维点拨]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允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1.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出现。
2.如何理解把这场运动称之为“文艺复兴”?
提示 这场运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为“文艺复兴”。其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不是提倡复古,只是借复兴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思想。
二、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
1.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②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2)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大教堂门口,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欧洲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最初出现在德意志,接着波及瑞士、英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马丁·路德
①著作:《九十五条论纲》。
②思想主张:
a.教徒通过对上帝和基督耶稣的虔诚信仰、对《圣经》的认真理解和自身的行为悔改,就能使灵魂获救。
b.人人都有能力与上帝直接沟通,并不需要罗马教廷做中介。
c.反对通过繁缛的礼拜仪式及各种名目的“圣礼”来实现自己的信仰。
d.号召德意志民族的教会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
(2)加尔文
①著作:《基督教原理》。
②思想主张:a.主张“信仰得救”,人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信仰耶稣而直接与上帝沟通。b.提出了“先定论”的神学学说。他认为人的“得救”与否,是上帝预先决定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在生前从事业的成败中体会到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民。
3.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被没收,不少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组织。
②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局限性:没有突破对神的信仰的牢笼。
[深度点拨]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而不是盲目地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兴起于德意志?
提示 16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
4.下图所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画面的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而天平的左端站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图画体现了对教皇、教会权威的否定,宣扬了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
主题 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两者发生的原因
史料一 在①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②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
[教你读史]
①欧洲中世纪(约公元476~公元1640年),这一时期,封建割据带来频繁战争,天主教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生产力、科技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被称作“黑暗时代”。②这段文字描述反映了基督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问题思考]
(1)史料一所说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答案 天主教的蒙昧主义(基督教的神学束缚)。
史料二 此时①教会内部的腐败,已日益显著……此外卖官赎罪,②举凡一切弄钱之法是无所不用其极。教会的人格,至此既已完全丧失,③人民对他的信仰,当然也就渐渐变为憎恨了。——陈衡哲《西洋史》
[教你读史]
史料从①中“腐败”、②中“弄钱之法”、③中“憎恨”三个方面分析了宗教改革的原因。
[问题思考]
(2)依据史料二,概括宗教改革的原因。
答案 教会本身的腐败;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了德意志民众的反抗。
2.两者对人文主义的认识
史料一 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①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②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教你读史]
①“黑暗”指人民长期处在蒙昧状态和对宗教的迷信中。②“先世纯粹的光芒”指人文主义。
[问题思考]
(1)彼特拉克的《阿非利加》表达了彼特拉克怎样的思想主张?
答案 批判了封建教会的腐败专制,表达了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
史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路德选集》
[教你读史]
“因信称义”说是指信徒可以由于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可以免去中世纪教会的繁文缛节。
[问题思考]
(2)结合史料二,说明你怎样理解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
答案 马丁·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教会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
②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发展。
③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2)不同点
名称
项目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时间
14~17世纪
16~17世纪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斗争矛头
基督教神权
教会特权
内容
肯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会
影响
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了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是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批判和否定,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与思想
自由。
1.(2017·济宁高二检测)14、15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在思想上开始觉醒……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导致欧洲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动力是( )
A.工商业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
C.“寻金热”的推动 D.世界市场的扩大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4、15世纪”和“人在思想上开始觉醒”“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可以判断出描述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因此其兴起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故A正确。
2.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的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这里的“质的变化”是指( )
A.弘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与文化
B.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宣扬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思想
D.将宗教信仰与抨击封建专制相结合
答案 A
解析 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来弘扬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性质上有别于封建传统文化,故A项正确。B项只是表面现象,C项违背了文艺复兴的宗旨,D项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3.但丁在《神曲》中批判道:“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这里的“你”是指( )
A.专制君主 B.封建教会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答案 B
解析 但丁生活于文艺复兴时期,他在《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4.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不再迷信传统、陈规,即挑战以教皇为首的教会权威。故选D项。
5.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危机
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D.为启蒙运动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答案 A
解析 材料“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得到广大民众的响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史实不符。
[基础达标]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创立
答案 B
解析 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形成了新兴资产阶级,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日益自信,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故选B。
2.(2017·北京学业水平测试)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誉。对该作品主题表述准确的是( )
A.倡导社会契约 B.主张民主政治
C.肯定人的价值 D.反对宗教信仰
答案 C
解析 在《十日谈》中,薄伽丘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C。
3.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主张( )
A.追求人的自由 B.追求现世幸福
C.反对禁欲主义 D.反对等级观念
答案 B
解析 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说明反对把幸福寄托在来世。
4.(2017·河南学业水平测试)文艺复兴时期,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并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达·芬奇 D.彼特拉克
答案 D
解析 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故选D。
5.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是多么高贵!”这些对人性的赞美之词,出现在( )
A.智者运动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 B
解析 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理性”等可以判断其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故选B。
6.“青春是多么美丽啊!但是,留不住这似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闲暇。”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市中流传的一首歌曲。歌曲蕴含了( )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信息“文艺复兴时期”可知,这首歌曲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符合题意。
7.(2017·合肥高二检测)如下图所示,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最早分别出现在(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宗教改革最早兴起于德意志,①是英国,②是法国,③是德意志,④是意大利,故选C。
8.(2017·芜湖模拟)“在德意志民众心目中,他是一位敢于与上帝摔跤的伟人。由他发动的宗教改革运动构成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德意志现代化历程的开端。”材料中的“伟人”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莎士比亚 D.马丁·路德
答案 D
解析 材料涉及的是德意志,事件是宗教改革。由此推断材料反映的应是马丁·路德发动的德意志宗教改革。
9.罗马教会劝告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马丁·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 )
A.废除罗马教会 B.信仰即可得救
C.王权高于教权 D.简化宗教仪式
答案 B
解析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故选B。
10.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答案 C
解析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体现了“信仰得救”的思想,使人获得了心灵的自主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项。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名言,A、D两项体现了教会的主张。
[能力提升]
1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答案 B
解析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材料中“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也说明了这一点。“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出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2.“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意义。关键信息是“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13.15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凯撒、荷马、梭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一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B.宗教改革,使人们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C.15、16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
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
答案 A
解析 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已经传播开来,作为它的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蔚然成风”正是这种思潮影响的产物,也表明了传统的神权统治面临冲击,故A项正确。
14.马丁·路德主张一切宗教仪式从简,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
A.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天主教从此在欧洲退出了社会舞台
D.欧洲宗教界从此出现了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答案 B
解析 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但并不否定上帝和宗教,因此A项说法错误,C项表述错误,D项是客观结果,宗教改革的最大意义是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
15.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的核心分别是( )
A.人文主义 信仰得救 B.理性主义 信仰得救
C.民主政治 蒙昧主义 D.城邦文明 信仰得救
答案 A
解析 “欧洲近代史之曙光”是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否定天主教会的主导性作用,主张信仰得救。所以“两大潮流”的核心分别是人文主义和信仰得救。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某学者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材料二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提到的“古代传统”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仅仅是恢复古代传统吗?试作说明。
(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
(3)结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的特点及宗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古希腊罗马文化。不是。这场运动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2)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每个基督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3)特点: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出现;教会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的主张。积极影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统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部分障碍。
第18课 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知道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理解“理性”的内涵。(重点)
2.归纳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重点)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自然科学的成就,打破了套在人们心灵上的神学枷锁,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力。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壮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神学束缚。
2.概况:这场运动率先从英国拉开帷幕,很快波及整个欧洲,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思维点拨] 启蒙运动之前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借助于外力和披上宗教外衣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而启蒙运动从一开始就直接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主要是因为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1.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怎样理解材料中的“枷锁”?人们挣脱“枷锁”的思想武器是什么?根本原因何在?
提示 枷锁:专制王权的强化和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武器:理性主义。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
1.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
(1)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2)思想主张
①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②提出“三权分立”的理论,力主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君主保留行政权,立法权由贵族和人民共同享有,司法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③强调国家的法律应当是人的理性的体现。
(3)作用:①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不仅给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锐利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设计了一个依法治国的完整方案。
②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都吸取了它关于分权和法治的一些政治主张。
2.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1)地位: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公认的领袖和导师。
(2)代表作:《哲学通信》和《路易十四时代》等。
(3)主要观点
①抨击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号召人民摧毁天主教会邪恶势力。
②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③倡导“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④主张法律应该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评价
①伏尔泰比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更尖锐地批判封建制度,更热情地讴歌理性,倡导平等、自由、民主。
②他的思想在欧洲产生巨大影响,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3.卢梭的启蒙思想
(1)阶层:代表18世纪法国平民和小资产阶级利益。
(2)思想
①核心: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社会不平等、倡导人民主权论。
②“人民主权”学说的中心内容是:第一,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第二,属于人民的主权既不能转让,也不能分割。第三,人民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第四,主权在民的国家的最好组织形式,是实行民主共和制。
(3)意义:卢梭的思想在当时有着极大的进步性和革命性,他的“人民主权”学说被庄严地写进《人权宣言》,成为新兴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
[误区警示] 启蒙运动强调的“理性”并不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否定,而是发展。“理性”是指人的思考和判断,仍然是强调人,只是把人的自然欲求发展到更高的层次。
2.伏尔泰的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应如何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评价?
伏尔泰 雨果
提示 (1)充分表明了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人人平等、思想自由的主张。(2)伏尔泰强烈反对天主教会,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雨果用“整整一个时代”来评价他的历史地位。
3.法国三位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异同。
提示 (1)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2)异: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
三、启蒙运动在欧洲的发展
1.代表人物:德意志著名哲学家康德。
2.代表作品:《纯粹理性批判》。
3.主要观点
(1)启蒙运动的核心是教导人们独立思考问题,作出自己的理性判断。
(2)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非工具。
(3)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
(4)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存在于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4.影响:康德从哲学上为人们开启了智慧的大门,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4.康德认为启蒙的真谛是什么?有何意义?
提示 (1)启蒙的真谛:人是自由平等的;提出了思想自由的主张:认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意义: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主题一 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1.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史料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
[教你读史]
“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体现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方面的主张,是关键信息。
[问题思考]
史料中伏尔泰关于国家制度方面的主张是什么?
答案 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
史料 他(孟德斯鸠)主张君主①国家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他还强调②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要由君主批准,而立法机关也要干预一些行政方面的问题——如财政问题和军队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教你读史]
①体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②体现了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
[问题思考]
史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哪些思想主张?
答案 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3.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史料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卢梭《社会契约论》
[教你读史]
“社会契约”指卢梭主张通过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人民主权,反对私有制及其压迫。
[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卢梭怎样的政权设想?
答案 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启蒙运动的特点
(1)从批判的对象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卢梭提出“主权在民”反对专制主义。
(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强调“理性”。启蒙思想宣扬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强大的反映。
(3)从批判的领域上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主要目的也是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4)从历史作用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做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提供了治国的理论和政权组织的方案。
主题二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史料 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①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②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
[教你读史]
①表明启蒙先驱们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判断一切事物。②表明启蒙运动把批判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问题思考]
据史料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答案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启蒙运动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发展,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
(2)启蒙运动把论述问题的角度提高到哲学的高度,用无神论否决了宗教与神学。
(3)启蒙运动为未来的“理性”社会提出了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思想主张,后来成为许多国家奉行的原则,至今仍在实行。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2.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伏尔泰的“天赋人权”思想,卢梭的“主权在民”学说,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思想武器。
1.(2017·安徽江淮十校联考)美国学者马文·佩里等人在《西方文明史》中描述道:“自然世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现在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
A.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
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
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答案 B
解析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这就增加了人们的自信心,他们开始带着同样的认识转而思考人类社会本身,对传统的社会制度进行理性的思考,故B项正确。
2.这些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这表明启蒙思想家主张( )
A.理性至上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分权制衡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个备选项的内容都是启蒙思想家追求的。但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这表明启蒙思想家强调理性至上。
3.“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有可能会变得专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句话强调的是( )
A.生而平等 B.民主政治
C.人民主权 D.信仰自由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提取信息分析,政府专横的表现是只允许有一种宗教出现,因此是一种宗教迫害的体现,而伏尔泰不赞成这种仅有一种宗教的观点,因此提倡信仰自由。
4.“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夺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这句话反映了他的________思想。( )
A.三权分立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人民主权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时注意抓住材料中“如果有人夺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这一信息,明确“自由”就是人权的一种,从而判断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就是天赋人权。
5.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启蒙思想( )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
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答案 C
解析 把握材料中的“法国大革命”,可知此题考查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联系,故选择C项。
[基础达标]
1.(2017·山西学业水平测试)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为寻求“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这些哲人”发起了(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这些哲人以科学规律为引导,寻求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这与启蒙运动相符,故本题选D;A、B发生于牛顿力学成就以前,C属于科学领域,故A、B、C错误。
2.恩格斯说:“18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他做出上述论断的最主要依据是法国( )
A.发动战争,开始征服整个欧洲
B.率先进行和完成了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达到了高潮
D.人文主义思想广泛深入人心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提供的时间和材料的含义可以判断出18世纪的法国对世界的影响很大,结合当时法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影响可以判断C项正确。
3.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启蒙思想家“大兴土木”的工具是( )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故答案为B项。
4.“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该材料表明卢梭主张( )
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
C.自由平等 D.制约平衡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可以看出这体现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
5.(2017·河南学业水平测试)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他的代表作是( )
A.《论法的精神》
B.《社会契约论》
C.《纯粹理性批判》
D.《十日谈》
答案 A
解析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奠定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故选A。
6.(2017·湖南学业水平测试)认为财产的私有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并在其所著《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的是( )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康德
答案 B
解析 卢梭的代表作《社会契约论》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伏尔泰代表作是《哲学通信》和《路易十四时代》,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主张;康德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主张人非工具。
7.(2017·武汉高二检测)“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是启蒙运动时期富有代表性的口号之一。下列对该口号理解最贴切的是( )
A.分权思想 B.自然权利说
C.社会契约论 D.理性主义
答案 C
解析 “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实际上否定了君主专制,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故选C。A强调的是分权制衡,B强调的是天赋人权,D强调的是人独立思考和判断,都与题干无关。
8.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
A.摆脱教会的思想控制
B.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用‘人权’反对‘王权’……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可知,启蒙思想家主要是进行思想启蒙,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进行反封建斗争,故选D。
9.(2018·北大附中高二检测)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这是因为( )
A.它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B.各国君主还没有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C.它明确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D.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答案 C
解析 启蒙运动明确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教权主义,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封建统治,引起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由此,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故选C。
10.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它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提倡人性解放
B.冲击宗教神权束缚
C.主张信仰得救
D.获得人本身的解放
答案 D
解析 提倡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的表现,故A错误。主张信仰得救和冲击宗教神权束缚是宗教改革的表现,B、C错误。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主张获得人本身的解放,故选D。
[能力提升]
11.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L.汉金斯在《科学与启蒙运动》一书中说:“18世纪的哲学家们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此材料主要强调( )
A.科学革命启发理性的出现
B.理性主义成为科学革命的根源
C.启蒙运动破坏了天主教会的教规
D.科学革命冲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答案 A
解析 由“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可知,题干材料强调科学革命与理性的关系,科学革命的发生促进了理性解决方法的出现。由此可知,A项正确。B项过分夸大了理性主义的作用,C、D两项不符合题干材料强调的角度。
12.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是指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是指( )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答案 D
解析 启蒙运动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D项正确。
13.(2017·湖南五市联考)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制定契约防止官吏滥用职权
B.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只是服从的问题”可以看出,官吏行使权力时需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其他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为B项。
14.(2017·华中师大附中期末测试)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而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主义”和“法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人文主义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B.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改造整个封建社会
C.封建迷信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D.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动摇了神学世界观
答案 B
解析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改造封建社会,故而提出了“理性主义”和“法制”原则。
15.(2017·天津武清期末测试)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三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B.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都具有反封建的作用,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不具备摧毁宗教与迷信的作用,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不具备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作用,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不具备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作用,故D项错误。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图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全球通史》
材料三 因为您是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本领,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
——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
请回答:
(1)材料一所体现出的思想及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指什么?
(3)材料三所体现出的思想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4)以上三则材料体现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1)体现的是信仰得救的宗教思想,其实质就是反对封建神学,肯定人的价值。
(2)指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抨击天主教会,宣扬“人民主权”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3)思想:反映了启蒙思想家要求自由、平等、人权的强烈愿望。
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4)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