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打包4套)北师大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打包4套)北师大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12 08:24:56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学习总结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对中国社会巨变的影响
1.三民主义(旧、新)指导下的民主革命实践及影响
(1)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覆灭。
(2)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都以失败告终。
(3)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同时,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运动掀起高潮。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影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打破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禁锢,提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解决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3.当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
(1)内容:第一次思想解放: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冲破了“个人崇拜”,经历大约一年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便大致完成;第二次思想解放:1992年破除姓“社”姓“资”的框框,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思想解放:1997年破除姓“公”姓“私”的框框,冲破了“所有制崇拜”。第三次思想解放是第二次思想解放的继续。
(2)成果: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开始,历经5年时间、两次党的代表大会、两次思想解放的高潮。这个过程概括起来有两大思想成果:其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其二,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新理论。
(3)特点:①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在警惕右的同时,主要防止“左”。②每一次思想解放,都给广大干部和群众带来摆脱枷锁般的解放感,给被压抑的生命带来跃动的复苏。③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④思想解放不能一劳永逸,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一个高潮过去了,还会出现新的高潮。
例题 (2014·课标全国Ⅱ,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解题思路]
一明考点:本题以近代军阀推行主义为切入点,考查近代民主思想。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抓关键:材料展示的是四类人都强调主义,三派为军阀,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是为了扩大革命的影响,三个军阀则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三析选项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项
结合史实可知各界军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故A项错误。
排除
B项
结合史实可知军阀自保凭借的是武力,宣传主义仅是为了迎合社会民众的需求,以粉饰名声减少矛盾,故B项错误。
排除
C项
从各界军阀标榜的主义可知都体现了爱民、民权、人权等内容,可知民主思想已经成为潮流,故C项正确。
正确
D项
孙传芳标榜的“三爱”不是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排除
答案 C
——评价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题型特点
此类题型侧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怎么样”,而且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即在知识框架下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在史实框架下注重对历史理论运用的考查,在旧知识框架下注重对创新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评价型选择题日益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
(2)解答方法
①背景法,适用于与所学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
②理论法,这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对历史的评价离不开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支撑,许多题目命制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
③史学法,即按历史学中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如一分为二法、阶段评价法、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④史论结合法,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其与备选项中的史实的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学习本单元,一要注意运用理论联系的方法,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相关知识,理解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二是注意从理论本身的内涵和重大作用两个角度去把握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三要注意运用历史人物传记、专题文献片及对周围的社会生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采访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2.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难点)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背景
(1)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由于上书未被理睬和清廷的倒行逆施,孙中山放弃改良尝试,走上革命的道路。
2.形成
(1)过程
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并在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推翻清朝统治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合起来。
②1895年10月,兴中会在广州发动起义。
(2)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初步形成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的开始。
1.下图是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后来孙中山先生将其阐发为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 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
(1)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内容
(1)民族主义
①内容: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
②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真正独立的内容。
(2)民权主义
①内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核心。
②局限:没有触动封建专制政体赖以存在的社会阶级基础,即推翻封建地主士绅阶级的统治。
(3)民生主义
①内容:基本原则是“平均地权”,目标是通过实行“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消除贫富悬殊和社会革命。
②局限: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是希望用改良的方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地位及作用
(1)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2)作用
①它集中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迫切愿望,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旗帜。
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成为团结广大革命力量、反对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武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轻巧识记] 图示法理解三民主义
2.观察下面的三幅图画,思考: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图一 清帝退位诏书
图二 大总统誓词 图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提示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孙中山领导的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告失败,使他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须寻求新的途径、新的力量。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提出
(1)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与影响下,改组中国国民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中国国民党。
(2)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
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求得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对内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要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影响:同中国共产党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民主革命的目标基本一致,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的
开展。
[辨析比较] 新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新三民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而旧三民主义主要强调反对清朝统治,具有狭隘性。新三民主义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而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国民一律平等”的空洞口号。新三民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具体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工人生活问题,与“扶助农工”政策紧密相连,而旧三民主义只空洞地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
3.孙中山晚年为什么会提出新三民主义?
提示 (1)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失败而告终;(2)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3)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4)孙中山个人与时俱进的精神。
4.谈一谈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提示 (1)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的目标。(2)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5.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是什么?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提示 (1)转变: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重新阐发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2)影响: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主题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比较
1.三民主义的内容
史料一 今者中国①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②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教你读史]
①指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②指出当时中国处于满洲贵族以及外国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一,分别说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民族主义试图解决哪些问题?
答案 民权主义解决君主专制统治的问题,民族主义解决满洲及外国压迫的问题。
史料二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选集》
[问题思考]
(2)从史料二看孙中山所提主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难以得到农民的支持?
答案 核心内容:土地国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史料 (一)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民生主义中提出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史料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毛泽东
[问题思考]
史料中“这种三民主义”指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何“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答案 新三民主义。原因: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在反帝反封建方面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一致的。
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项目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
主义
相同: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增加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
主义
相同: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赋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
主义
相同: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实践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成为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格。
1.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所列的各种救国救民的道路,都是采用改良的办法,结果这些努力都失败了,由此表明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2.“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
A.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可以看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核心目的是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3.(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三民主义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明确说到“政治革命……尚未达到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平均地权的内容,故C项错误;题干是就革命的具体阶段分析,不是笼统地叙述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4.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答案 D
解析 由“1924年”“孙中山”“诸君担负责任……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等信息可知,“这个办法”就是实行新三民主义,D项正确;A、B、C三项显然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5.(2018·泰安高二检测)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中国共产党在1937年的文件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共同目的是(  )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答案 C
解析 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的言论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目的就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故C项正确。
[基础达标]
1.(2018·承德高二检测)《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推翻满洲贵族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 B
解析 《民报》宣传的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意思是推翻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所以宣传“黄帝”就是推翻满洲贵族。
2.(2018·锦州高二检测)“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族平等,消除贫富不均
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
答案 B
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民权就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民族平等;民生是为解决财富分配问题而提出的,故B正确。
3.《三民主义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 C
解析 “吾党所宗”是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民权主义是十六字纲领中“创立民国”的内容。
4.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平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  )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答案 A
解析 孙中山的社会革命是主张“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以此避免“欧美今日之不平均”,故A正确。
5.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对当时革命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下对其影响的阐述,正确的是(  )
A.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
B.造成了民主自由思想的产生
C.促成了民主革命团体的形成
D.感召了立宪派转投革命阵营
答案 A
解析 孙中山于1905年《民报》发刊词中阐述了三民主义,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产生深远影响,故A正确。
6.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是指(  )
A.民族、民权、民生 B.民族、民生、民权
C.民生、民族、民权 D.民权、民生、民族
答案 A
解析 在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民族”指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务;“民权”指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封建制度,完成政治革命的任务;“民生”指进行社会改革以满足人民生存需要,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
7.(2016·山西学业水平测试)孙中山说:“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这表明他(  )
A.主张联合苏俄共同革命
B.认识到工农力量的重要性
C.认为民族主义已经实现
D.已经成为工农利益的代表
答案 B
解析 孙中山认为,中国国民党与民众结合后,中国民族才有胜利、自由与独立,故B符合题意。
8.“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句话反映出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
A.反对民族压迫 B.反对君主专制
C.反对满洲贵族 D.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 D
解析 题中引文强调:只要反帝就可以享有自由和权利,把反帝作为必要条件。
9.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以下哪一主张相一致(  )
A.兴中会纲领 B.同盟会纲领
C.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其体现的重要原则是“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这与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一致,故选D项。
10.毛泽东说:“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强调的是新三民主义(  )
A.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
B.符合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特点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D.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 C
解析 “联俄”表明孙中山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联共”和“扶助农工”表明孙中山开始联合工人和农民开展革命。新三民主义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也不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能力提升]
11.孙中山说:“譬如坐汽车的与开汽车的,坐汽车的是主人,他有的是权,不必有能……开汽车的是雇员,他有的是能……但是他并没有开到哪里的权……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出一个目标来,就像坐汽车的一般。”此话反映了孙中山(  )
A.主张发展本国的汽车工业 B.宣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主张国家的主权属于民众 D.主张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人民是民国的主人”反映了孙中山主张国家的主权属于民众,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
12.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答案 A
解析 由“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可看出作者强调的是民生主义的地位,它是政治经济的根本,A选项符合题意。
1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C.脱离了中国的现实 D.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答案 D
解析 钱穆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集法西斯精神的优点,民生主义集苏俄共产政权的长处,民权主义集英美代议制的理论,体现了三民主义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故D项正确。
14.章太炎评价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对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做出的努力是(  )
A.建立同盟会
B.提出“三民主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 C
解析 材料认为满洲贵族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敌,而实际上进入近代后,列强的侵略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满洲贵族的影响。联系孙中山的思想发展历程可知,孙中山所做的努力是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因此选C项。
15.(2018·长安一中月考)“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答案 D
解析 由“孙中山晚年”可知,题中所指为新三民主义;由“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可知,与旧民族主义相比,新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由“多数之民众”可知,革命所依靠的力量也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为全体民众。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民国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为民国之前途着想尽力。——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演说词(1912年1月)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核心主张,并简要指出他是如何实践的。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主张的特点。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有何新变化?简要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 (1)主张: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实践: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2)特点:将民族平等团结与反对专制相结合(或强调五族共和,共同反对专制统治)。
(3)新变化: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或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主张国内各民族平等。
原因:自身革命斗争失败的教训;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等。
第11课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影响及其主要代表文章。(重点)
2.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重难点)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
(1)创党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2)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撰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重要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思想。
1.从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先后撰写了哪几篇文章?阐述了什么思想?
提示 (1)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思想: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以及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2.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从此,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时期。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①革命实践:毛泽东亲自发动并领导了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果断地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理论创新:1928年10月至1930年1月,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著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3)建军理论: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改编部队,在部队建立共产党组织,实行官兵一致的原则。三湾改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4)1935年的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而开始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历程。
[思维点拨]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是怎样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道路的。
图一     图二
提示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3.抗日战争时期
(1)形成体系: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达到了成熟阶段,在这个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
(2)确立地位
①确立: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提出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②作用: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思维点拨] 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党在理论上的成熟,也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产生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3.毛泽东在延安时期都有哪些理论著作?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提示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4.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什么?
提示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主要内容
(1)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性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独创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及各项政策。
(4)关于党的建设:着重阐发了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还提出全党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2.精髓: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实质。
3.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2)作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渡。
主题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地位及其影响
1.特点
史料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毛泽东作出了主要的贡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教你读史]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问题思考]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答案 从产生过程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实质看,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贡献看,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理论精髓看,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从科学性看,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体系,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2.地位
史料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教你读史]
划线部分反映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问题思考]
中共七大赋予毛泽东思想怎样的地位?
答案 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影响
史料 毛泽东思想……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答案 指引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指引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导。
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正确解决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2)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加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
(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并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也是激励和形成中国革命精神的过程,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
(5)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开辟了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并启迪和孕育了邓小平理论。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2.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3.新中国成立后,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思想得到新的发展,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2018·潍坊一中月考)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提出了(  )
A.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
D.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
答案 A
解析 1925年,毛泽东经过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撰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提出要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故A正确。
2.(2018·西安一模)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城市中心论”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找到的这条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B正确。
3.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
B.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C.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等
D.共和国时期的《论十大关系》等
答案 C
解析 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4.(2018·安庆一中检测)1943年,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其历史依据是(  )
A.毛泽东思想已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结合中国国情
C.毛泽东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D.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答案 D
解析 王稼祥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其历史依据要从过去的历史条件中寻找,A项是1945年中共七大上的决定,B项是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C项是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作用,均排除。
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他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习总书记的讲话可以说明(  )
A.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B.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毛泽东思想完全适应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论及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故C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完全适应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说法不符合实际,故D项错误。
[基础达标]
1.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的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文章是(  )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于国民革命失败之后,《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
2.毛泽东曾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星星之火”点燃于(  )
A.上海 B.井冈山
C.遵义 D.延安
答案 B
解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3.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过程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是(  )
A.实现两次国共合作
B.组织革命武装,进行武装反抗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答案 C
解析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当中最具特色和创造性的就是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有学者认为,遵义会议开始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历程,其理由是(  )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答案 B
解析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处理党内问题和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开始,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
5.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进行讨论时,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这两步是(  )
A.第一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B.第一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C.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D.第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步是共产主义革命
答案 C
解析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要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即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6.(2018·福州高二检测)它的发表,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它”是(  )
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此可排除A、C、D。《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符合题目要求。
7.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里,主席台的顶端悬挂着12个红色的大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中共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答案 B
解析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说明毛泽东思想开始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开始于1945年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中共七大上。
8.有外国学者认为,毛泽东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的“功绩”是指(  )
A.民族独立解放 B.社会主义建设
C.民族复兴富强 D.发展人民民主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出毛泽东的最大功绩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赢得民族独立,故A项正确。
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  )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答案 A
解析 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10.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提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④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它们属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故不选。
[能力提升]
11.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这里的“最基本的条件”指(  )
A.实现国共两党的团结与合作
B.建立一支党直接领导的工农红军
C.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
D.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答案 D
解析 农民是中国最基本的革命力量,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就保证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同时,解决这一问题,农民还会从物质上支援中国革命,建立稳定的根据地才有保障。
12.(2018·石家庄检测)秋收暴动后长期在根据地指导实际斗争,使得毛泽东不像前几任中共领导人那样注重得理论的真传,而是更多着眼于现实。这表明(  )
A.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毛泽东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C.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故A项正确。
13.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答案 C
解析 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途和方向,故选C项。
14.1943年,邓小平曾说:“遵义会议之后,党是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彻底克服了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回忆过去机会主义领导下的惨痛教训,每个同志都会感觉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毛泽东思想已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D.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取得巨大成功
答案 C
解析 邓小平认为,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之下,中共克服了党内“左”倾、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使同志们感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说明党内的许多同志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故选C。
15.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如此评价毛泽东:“当他分析被外国侵略者切瓜一样分割的封建中国的种种症结时,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当他领导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斗争时,他就是中国的列宁。”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指毛泽东(  )
A.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认识深刻
B.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C.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领导革命斗争
D.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了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原理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D项说法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正确,但没有反映题干材料的核心思想。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革命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这一成果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的哪些重要论著或理论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理论成果形成的认识。
答案 (1)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历史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诞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探索。
(2)《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
(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12课 新时期的理论成果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重点)
2.探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重难点)
一、邓小平理论
1.形成背景
(1)1978年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阐释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
言书。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主要内容
(1)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2)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和战略重点问题上,提出要分“三步走”,实行台阶式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其中农业是根本,科教是关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在社会主义建设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依靠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5)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以此为原则来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3.地位
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思维点拨]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分析材料文章发表的背景,这篇文章的发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背景:“两个凡是”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社会主义建设在“两个凡是”的指导下,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不能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
影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什么?
提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说:“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邓小平这句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提示 邓小平的意思是机器是无法区分姓“社”还是姓“资”的,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应该为我所用。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在世纪之交,国际和国内形势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内容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2)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易错提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不同。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在解决的问题方面有何不同?
提示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主题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1.内容
史料一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
[问题思考]
(1)史料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
答案 思想: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点: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史料二 ①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教你读史]
①②表明邓小平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志这样一个传统思想的束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问题思考]
(2)根据史料二回答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两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何意义?
答案 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历史地位
史料 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
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答案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历史地位
(1)精髓: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历史地位
①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的水平。
②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③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思想品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1.(2018·北京朝阳检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指的是打破了(  )
A.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B.对计划经济的崇拜
C.对高速度增长的崇拜
D.对公有制的崇拜
答案 A
解析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1978年,当时由于受“左”的错误的长期影响,个人崇拜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再加上“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通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针,从而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故A项正确。
2.(2018·抚顺重点高中调研)1992年,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邓小平到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材料中的“新浪潮”的实质是(  )
A.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贸组织以扩大开放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与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符,故C项正确。
3.(2018·黄山一模)下列四张纪念邮票均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共八大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答案 D
解析 中共八大主要内容之一是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主要矛盾,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中共十四大明确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故D项正确。
4.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答案 D
解析 材料并没有体现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排除A、C两项。B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可排除。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答案 B
解析 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不适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不适合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从1949年直至今日,三大理论成果都涉及这一内容。
[基础达标]
1.“中国当时已经进入历史的关键时刻,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四人帮’粉碎了,中国走什么路这在当时是一个大问题。”材料中的“关键时刻”是指(  )
A.“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C.“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
答案 A
解析 “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走什么路这在当时是一个大问题”,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材料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的徘徊时期。故选A。
2.下图是邓小平同志给《光明日报》的题词。对这一题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题词的时间可能是1977年前后
B.题词内容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导思想的转变
C.题词说明中国思想界开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D.题词否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没有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反而是对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选D。
3.下图是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发行的纪念章图片。“实事求是”四个字成为这枚纪念章主要内容的理由是(  )
A.中共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
B.该会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
C.该会议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
D.因为“实事求是”四个字是毛泽东题写的
答案 B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
4.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明了(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了“一切从本本出发”的危害,证明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5.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讲话内容主要围绕的根本问题是(  )
A.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B.如何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 D
解析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两大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故选D。
6.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  )
A.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B.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
C.彻底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
D.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答案 D
解析 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成就,故B错误;彻底结束“左”倾思想束缚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C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可知,D正确。
7.1982~1992年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在理论、路线和政策上表现为:树起了一面旗帜,取得了两大突破。其中,“两大突破”是指(  )
①提出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观念
②阐述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③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④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1982~1992年期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两大突破,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②④分别发生在1981年和1997年,故B项正确。
8.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主要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  )
A.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中国先进思想 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 A
解析 “为人民服务”体现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利益为先。
9.“与时俱进”要求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答案 C
解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所以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1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答案 A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本质特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其共同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能力提升]
11.(2018·荆州高二检测)下图是名为“中国牌”的邓小平漫画像,这位中国现代化建设引路者打的牌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实行市场经济
D.同第三世界国家结盟,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答案 B
解析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正确。
12.1989年3月,邓小平说:“不要怕外国人议论,管他们说什么,无非是骂我们不开明。多少年来,我们挨骂挨得多了,骂倒了吗?总之,中国人的事中国人自己办。中国不能乱。”邓小平意在说明(  )
A.外国的社会制度不合乎中国国情
B.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道路
C.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必须改变
D.要与市场经济体制划清界限
答案 B
解析 关键信息:“不要怕外国人议论,管他们说什么”“总之,中国人的事中国人自己办。中国不能乱”,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强调的是独立自主,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13.有人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的老船长是如何摆正船的航向的(  )
A.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C.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已经退役的老船长”“方向摇摆不定”,这正是南方谈话的背景。面对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4.下图为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的《双猫图》。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 D.戒骄戒躁
答案 B
解析 “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
15.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三位伟人所说的话蕴涵的本质特征。A项只符合江泽民的谈话,C项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D项是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只有B项是三者共同的本质思想。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85年10月23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1987年2月6日《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1990年12月24日《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1)材料一、二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材料三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
(3)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案 (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发展:更明确地提出社会生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说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
(3)一致。因为其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意义:邓小平的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党和人民的重大认识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