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上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6 12:04:17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琐屑(xiè)  秀颀(qí) 蹒跚(mán) 赋闲(fù) 蔓延(màn)
B.婆娑(suō) 主宰(zǎi) 倔强(juè) 狼藉(jí) 潜滋暗长(qiǎn)
C.洗涤(dí) 肆意(sì) 俯瞰(kān) 濒临(pín) 遏制(è)
D.草茎(jīng) 苔痕(tái) 炽热(chì) 踌躇(chú) 密匝匝(z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傲然  伟岸  遵循   恹恹欲睡
B.栅栏  开垦  挺拔  无边无银
C.靠拢  错综  怅惘  坦荡如底
D.倦殆  鄙视  焦躁  纵横决荡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一个生动传神的词语看似妙手偶得,实则需要深厚的生活和文学积淀。
B.看着眼前的一张张笑脸和一枚枚奖章,她不禁触目伤怀,喜极而悲。
C.这个才被发现的溶洞,目前还没探明通向何处,真是深不可测。
D.实行供给侧改革,必须对赋闲的人员进行转岗新技能培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 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 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 ④③②①⑤ B. ①⑤②③④ C. ④②①③⑤ D. ①②⑤④③
6.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昆明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杨梅啊、石榴啊、木瓜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儿。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
B.《昆明的雨》作者是汪曾祺,他曾在昆明西南联大教过书,对昆明有很深记忆。沈从文是他的高徒。
C.但是它(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7.诗句默写。(6分,每题2分)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 。
(2)《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
(3)《赠从弟》以松为喻,借赞颂松柏经严寒而不凋、坚贞不变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诗句是: , 。
8.综合性学习:(5分)
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3分)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伴随看“寻找最美声音读书读报”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书香漂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包括滨海公因在内的55个漂流书籍点参与活动,覆盖中小学校、企业车问、社区活动中心和部队基地等城区多地,充分将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空间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用书页和文字把人们联系在一起,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氛围。书香漂流活动还推出了“全民阅读·志愿风采”微信图书借阅平台,利用“互联网+阅读”进一步浓厚阅读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自清的《背影》文质兼美,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有位同学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悟,要拟写一副对联,请您帮他写出下联。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2分)
上联:老父亲步履蹒跚买朱橘,父爱似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著阅读。(3分)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云峰在狱中经受了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写下《我的“自白书”》。
B. 《水浒传》中宋江成为梁山寨主之后,将“忠义堂”改名为“聚义厅”。
C. 《童年》中的外祖父自私冷酷、专横暴戾,他残忍地打死了把布染错了颜色的小茨冈。
D.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写了迷信啰嗦却善良真诚的“长妈妈”,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
二、阅读探究(38分)
(一)古诗词赏析(6分)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分)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两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淳于髡①者,齐之赘婿②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④,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⑤,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淳于髡(kūn):人名。②赘婿:泛指微贱之人。③喜隐:喜好说谜语。④沉湎不治:陶醉其中,不管政事。⑤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
1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B.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C.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D.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好:
(2)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以: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2)左右莫敢谏。
14.如果用文中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淳于髡的智慧,应为 。 (2分)
15.怎样全面评价齐威王这个人 (3分)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6.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事件。 (4分)
①那个夏天趴在弟弟家的窗口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 。
③ 。
17.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4分)


18.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4分)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2)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19.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三、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③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琐屑(xiè)  秀颀(qí) 蹒跚(mán) 赋闲(fù) 蔓延(màn)
B.婆娑(suō) 主宰(zǎi) 倔强(juè) 狼藉(jí) 潜滋暗长(qiǎn)
C.洗涤(dí) 肆意(sì) 俯瞰(kān) 濒临(pín) 遏制(è)
D.草茎(jīng) 苔痕(tái) 炽热(chì) 踌躇(chú) 密匝匝(zā)
【答案】D
【解析】A 蹒跚(pán)  
B. 倔强jué, 潜滋暗长qián
C 俯瞰(kàn) 濒临(b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傲然  伟岸  遵循   恹恹欲睡
B.栅栏  开垦  挺拔  无边无银
C.靠拢  错综  怅惘  坦荡如底
D.倦殆  鄙视  焦躁  纵横决荡
【答案】A
【解析】
B项“无边无银”应为“无边无垠”;
C项“坦荡如底”应为“坦荡如砥”;
D项“倦殆”应为“倦怠”。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一个生动传神的词语看似妙手偶得,实则需要深厚的生活和文学积淀。
B.看着眼前的一张张笑脸和一枚枚奖章,她不禁触目伤怀,喜极而悲。
C.这个才被发现的溶洞,目前还没探明通向何处,真是深不可测。
D.实行供给侧改革,必须对赋闲的人员进行转岗新技能培训。
【答案】B
【解析】“触目伤怀”指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 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答案】A
【解析】B.语序不当;C.缺主语;D.两面对一面。
5. 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 ④③②①⑤ B. ①⑤②③④ C. ④②①③⑤ D. ①②⑤④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本段文字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第④表明作者的观点,应该为首句;②句紧随④句阐述心灵空间的大小;①句在②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③⑤是作结;⑤句是对③的进一步说明。据此,本段文字的正确语序是:④②①③⑤。故答案为C。本题也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判定。结合文段表达中心和答案特点,确定第④句为首句,然后A、C项比较,A项中第③句中“因此”“这个意义”和首句无法承接和照应,所以选C。
【点睛】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排序完成后要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通顺。
6.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昆明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杨梅啊、石榴啊、木瓜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儿。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
B.《昆明的雨》作者是汪曾祺,他曾在昆明西南联大教过书,对昆明有很深记忆。沈从文是他的高徒。
C.但是它(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D
【解析】A项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B汪曾祺曾在西南联大读书,是沈从文的学生。
C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7.诗句默写。(6分,每题2分)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 。
(2)《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
(3)《赠从弟》以松为喻,借赞颂松柏经严寒而不凋、坚贞不变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诗句是: , 。
【答案】(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8.综合性学习:(5分)
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3分)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伴随看“寻找最美声音读书读报”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书香漂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包括滨海公因在内的55个漂流书籍点参与活动,覆盖中小学校、企业车问、社区活动中心和部队基地等城区多地,充分将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空间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用书页和文字把人们联系在一起,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氛围。书香漂流活动还推出了“全民阅读·志愿风采”微信图书借阅平台,利用“互联网+阅读”进一步浓厚阅读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书香漂流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书香漂流活动借助漂流书籍点和微信图书借阅平台,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2)朱自清的《背影》文质兼美,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有位同学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悟,要拟写一副对联,请您帮他写出下联。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2分)
上联:老父亲步履蹒跚买朱橘,父爱似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下联:小儿子泪眼婆娑望背影,亲情如山
9.名著阅读。(3分)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云峰在狱中经受了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写下《我的“自白书”》。
B. 《水浒传》中宋江成为梁山寨主之后,将“忠义堂”改名为“聚义厅”。
C. 《童年》中的外祖父自私冷酷、专横暴戾,他残忍地打死了把布染错了颜色的小茨冈。
D.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写了迷信啰嗦却善良真诚的“长妈妈”,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
【答案】D
【解析】A.有误,《我的“自白书”》的作者是成岗。
B.有误,将“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
C.有误,小茨冈是在背十字架的时候不小心被十字架压死的。
二、阅读探究(38分)
(一)古诗词赏析(6分)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分)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两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示例: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淳于髡①者,齐之赘婿②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④,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⑤,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淳于髡(kūn):人名。②赘婿:泛指微贱之人。③喜隐:喜好说谜语。④沉湎不治:陶醉其中,不管政事。⑤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
1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B.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C.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D.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好:
(2)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以: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2)左右莫敢谏。
14.如果用文中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淳于髡的智慧,应为 。 (2分)
15.怎样全面评价齐威王这个人 (3分)
【答案】11.D( 2分)
12.(1)爱好,喜好(1分) (2)用(1分)
13.(1)(淳于髡)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使国家受过屈辱。(关键词“数、屈辱”,注意句意通顺)(3分)
(2)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关键词是“左右、谏”,注意句意通顺)(3分)
14.(2分)滑稽多辩
15.(2分)齐威王曾沉迷于酒色之中,朝政荒芜,百官没有谁敢劝谏。但齐威王善听忠告,勇于改过,奋发有为,这一点是值得称道的。(应结合齐威王的所作所为,既指出其缺点,又肯定其优点。)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6.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事件。 (4分)
①那个夏天趴在弟弟家的窗口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 。
③ 。
17.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4分)


18.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4分)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2)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19.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答案】
16.②去年秋天(1分),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1分)
③这个周末(1分),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1分)
17.概括人物形象的2分,具体分析内容得2分。
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2分),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2分)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2分),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2分)。
18.(1)讲明“才”的表达效果(1分),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1分)
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1分),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1分)
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2)理解句意1分,合理分析1分
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 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19.能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各1分,分别进行分析各1分
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2分),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2分)
三、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③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