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解析 第1题,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第2题,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液态水数量最多。
答案 1.A 2.C
下图为我国新疆某年某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
A.湖泊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4.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量偏多 D.夏季融水量过大
解析 第3题,该河流在我国新疆,河流水量大的时间是3~5月,判断是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稳定,变化小;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在6~9月;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流量稳定。第4题,该河流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是冬季降雪、春季积雪融化形成径流;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说明冬季降雪量偏大,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洪峰。
答案 3.C 4.A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完成第5~6题。
5.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
6.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解析 第5题,①环节是蒸发,气温高则蒸发旺盛;②环节是降水,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③环节是地表径流,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7月份降水少,所以地表径流也小;⑥环节是植物蒸腾,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但1月份是其夏季,气温高,蒸腾作用旺盛。第6题,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增大地下径流;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只是改变了水的空间分布;修建水库可以增大下渗量和增加地下径流。
答案 5.C 6.C
7.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 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有哪些??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 资源和水能资源。图中b1、b2、b3水量最大的是 。?
(3)目前,人类主要影响水循环的 (填字母)环节。?
解析 第(1)题,由水循环示意图可看出丁→甲→丙→丁之间的循环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故为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可通过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使陆地淡水得到不断补充,同时促使物质和能量在四大圈层之间、海陆之间进行迁移和交换。第(2)题,水循环示意图中,乙位于内陆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水循环可以给乙地带来降水,补给地表水资源,降水在地表汇聚形成的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又蕴藏了水能资源。由图可看出b1、b2、b3分别属于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中的降水,其中海上内循环的降水量占海洋总蒸发量的90%。第(3)题,目前人类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答案 (1)海陆间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和海洋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2)水 b1
(3)c
能力素养拓展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
B.流域内地表径流增加
C.流域内粮食产量减少
D.流域内水汽蒸发减少
2.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人工降雨 B.围湖造田
C.开发地下水 D.封山育林
解析 第1题,蒸腾作用减弱说明植被覆盖率减少,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植被减少会使涵养水源功能减弱,从而直接导致地表径流增加。第2题,因为地表径流增加是源于植被减少,故稳定径流量的措施应是恢复植被。
答案 1.B 2.D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河流( )
A.有两个汛期,分别为雨水补给和冰川融水补给形成
B. 7、8月汛期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 4月份的汛期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
4.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淮河 D.松花江
解析 图中各月径流量呈现出不均匀现象,其中在7、8月和4月分别形成了两个汛期,可知此河有雨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答案 3.D 4.D
导学号45174026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6.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解析 森林火灾后植被覆盖率下降,降雨下渗量减弱,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洪峰水位较高,故第5题选D项,第6题选B项。
答案 5.D 6.B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据此完成第7~8题。
7.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
B.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道
D.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
8.“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7题,绿化带高度过低,颜色不同,也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图中裸露地面铺设砂石,颗粒大,可以减少扬沙天气;绿化带面积大,利于下渗,不易发生城市内涝。第8题,“海绵城市”建设吸收、滞留水分,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调节地表径流,利于增加下渗;但不能调节水汽输送和增加大气降水。
答案 7.B 8.B
9.(研究性学习)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考察家乡的河流水文状况,并结合所学的水循环原理进行分析。下面是他们查阅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绘成的家乡某河流域特征示意图(图甲)和①②两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年变化示意图(图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
图乙
(1)在图甲中画上箭头表示使该区域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的水循环类型。
(2)表示图甲中②水文站流量变化曲线的是图乙中的 ,理由是 。?
(3)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4)图中④处近年来时有咸潮(枯水期河口海水上溯导致河流水变咸的现象)发生,其发生的季节大多在 季。?
(5)图中③⑥处近年来地下水减少,说明与⑤处生态环境的关系。
(6)图中⑦处地下水易受人类污染,说明其自然原因。
解析 图中②处河流流量经湖泊调节变得平缓;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应为雨水补给;咸潮出现在枯水期,即冬春季;③⑥处地下水减少,可能与⑤处破坏森林有关;⑦处地下水为浅层地下水,易受污染。
答案 (1)画图略。(海陆间水循环)
(2)b 经过湖泊的调节,河流流量变得平缓
(3)雨水补给
(4)冬春(或枯水)
(5)⑤处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6)浅层地下水埋藏浅,易受地表下渗的污水影响。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读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①洋流是( )
A.北大西洋暖流 B.加那利寒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西风漂流
2.图中数码代表的四支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从海陆轮廓和纬度可知图中的区域位于北半球大西洋中的中低纬海区,图中①为北大西洋暖流。第2题,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洋流分别是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其中的寒流为②加那利寒流。
答案 1.A 2.B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第3~5题。
3.若AB线是3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4.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印度洋 D.西半球
5.若AB线是30°纬线,且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则甲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
A.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B.日本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C.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
D.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解析 在全球洋流模式中,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以副热带(30°纬线附近)和副极地(60°纬线附近)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分别呈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只有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若AB线是30°纬线,洋流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甲是大洋东部、陆地西侧的洋流,在南太平洋上为秘鲁寒流,在南大西洋上为本格拉寒流,在南印度洋上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答案 3.B 4.A 5.D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
7.①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解析 据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为顺时针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向东流。
答案 6.B 7.C
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 ;当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 ,请说明原因。?
(2)说出洋流①的名称,并简析①对甲地气候的影响。
(3)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解析 第(1)题,由图中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洲南部;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图中陆地东侧有巴西暖流向南流,大陆西侧有秘鲁寒流向北流,轮船自城市A向城市B航行方向与洋流运动方向相同,所以轮船航行速度较快。当航行至丁海峡时,由于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轮船航行方向相反,所以其航行速度减慢。第(2)题,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洋流①位于南美洲大陆西侧是秘鲁寒流;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降温、减湿,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而且使热带沙漠气候直逼海岸;扩大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第(3)题,丙处渔场为秘鲁渔场;该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处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表层海水随风而去,底层海水上升,在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答案 (1)快 减慢 因为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
(2)秘鲁寒流。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降温、减湿,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扩大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
(3)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能力素养拓展
下图为某海域洋流模式图,S线代表某一纬线。读图,完成第1~3题。
1.该海域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2.若该海域地处北印度洋,且洋流②势力强劲,则此时为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若该海域地处北太平洋,则洋流①为( )
A.墨西哥湾暖流 B.日本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加那利寒流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海域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可能为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也可能为北印度洋的夏季环流。第2题,北印度洋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形成了顺时针流动的季风环流,夏季时西南季风强盛,洋流②势力强劲。第3题,若该海域地处北太平洋,则洋流①为日本暖流,洋流②为北太平洋暖流,洋流③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洋流④为北赤道暖流。
答案 1.A 2.B 3.B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读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①地的洋流名称是( )
A.本格拉寒流 B.厄加勒斯暖流
C.日本暖流 D.墨西哥湾暖流
5.若我国一商船6月份从④海域回国,此时商船( )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解析 第4题,该海域位于我国东部,①为日本暖流。第5题,6月份④海域盛行西南风,受其影响,洋流向东流动。
答案 4.C 5.A
6.导学号45174029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寒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②海域容易出现海雾的理由。
(2)简述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3)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解析 第(1)题,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因此②海域易出现海雾。第(2)题,从盛行风、地形、洋流三方面考虑。第(3)题,图示海域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地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答案 (1)②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
(2)P地冬季吹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后,补充了大量水汽,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增大,故P地冬季多降水。
(3)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的大陆架地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7.(研究性学习)2015年是“厄尔尼诺年”,世界各地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性格”相反,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大范围异常变冷叫拉尼娜现象,有人将其称为圣婴的邪恶妹妹“圣女”。这个“坏女孩”虽然威力不及圣婴,但也会给人类造成相当大的危害。2017年“拉尼娜”现象较明显。湖北武汉某高级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以“拉尼娜现象对太平洋东西两岸天气的影响”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面是他们从网上搜集的相关资料,请完成以下两个子课题简明报告。
图甲 赤道附近海水运动示意图
图乙 2007年8月以来太平洋海水表层
温度与常年平均值差异示意图(单位:℃)
(1)正常年份在图甲所示海区上空形成一个热力环流,请在图中标出,并说明对东西岸天气的影响。
(2)与正常年份相比,图乙所示海区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有何变化?对东西两岸天气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成因及对天气、气候的影响。读图,要明确表层洋流是信风造成的,其结果是使大洋西岸形成一个水温较高的“暖水池”,大洋东岸形成一个水温较低的“冷水池”,从而形成高低气压差,进一步形成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强弱变化影响东西两岸的天气,甚至是全球气候。
答案 (1)见下图:
大洋东岸水温低,气压高,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干燥晴朗。大洋西岸水温高,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2)热力环流势力加强,使大洋东岸更加干旱;大洋西岸降水偏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受限于各种水体的储存量及循环更新时间,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下表为全球淡水量的部分数据(单位:1 000 km3)。读表,完成第1~2题。
水 体
冰川
地下水
湖泊
河流水
储存量
24 230
10 100
91
1.2
循环更新时间
9 700年
840年
17年
16天
1.在人类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最多水资源的水体是( )
A.冰川 B.地下水 C.湖泊 D.河流水
2.下列水体中,对新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 )
A.冰川 B.地下水
C.湖泊 D.河流水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可知,河流水的循环周期越短,获得的水资源越多。第2题, 新疆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水源主要靠高山冰川融水补给。
答案 1.D 2.A
2018年3月22~28日是中国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其宣传主题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水资源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据此完成第3~4题。
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
①西北多,东南少 ②东南多,西北少 ③春秋多,冬夏少 ④夏秋多,冬春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图为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解析 第3题,我国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方区水资源所占比重明显低于人口、耕地和GDP所占的比重,西南区水资源所占比重却明显高于人口、耕地、GDP所占比重,B项正确;西北区和南方区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相对较好。
答案 3.D 4.B
坎儿井古称“井渠”,是吐鲁番盆地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坎儿井水流量不断下降,很多已经干涸。读图,完成第5~6题。
5.坎儿井工程直接利用的水源是( )
A.高山冰雪融水
B.地下水
C.河流水
D.淡水湖泊水
6.近年来坎儿井水流量不断下降甚至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
A.冰雪融水量减少
B.当地年降水量不断下降
C.蒸发、下渗量增加
D.人口增多,耕地面积扩大
解析 第5题,坎儿井工程直接利用的水源是地下水,没有直接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坎儿井连接地下含水层,通过地下渠道输水,不是直接利用地表河流或淡水湖泊水。第6题,近年来坎儿井水流量不断下降甚至干涸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多,耕地面积扩大,灌溉用水量增大;全球变暖,近几年冰雪融水量增加;当地年降水量少不是主要原因;下渗量增加,地下水应增多。
答案 5.B 6.D
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
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C.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
D.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
8.解决③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增加人工降雨 B.修建梯田
C.大力开采地下水 D.跨流域调水
解析 第7题,结合四地所处的位置及其自然和人文特征可知,③地位于华北地区,地处东部季风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加上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需水量大,故该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第8题,解决我国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最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答案 7.C 8.D
9.读世界用水量增长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知,自1900年到2000年,增长最快的是 用水量,主要原因是什么??
(2)农业用水一直占全球用水量的大半,能否既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同时又减少农业用水量?若可能的话,应怎样做?
(3)从图中可知,城市居民用水量增长也比较快,长此下去是否会造成水资源紧缺?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据图分析可得出工业用水量增长最快。第(2)题,农业要减少用水量应推广节水农业,循环用水。第(3)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用水量还会增加。
答案 (1)工业 世界工业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
(2)可以。一方面,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培育需水量较少的高效节水的农作物品种,如早稻旱作;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可以将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农业灌溉用水。
(3)会。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大,用水量会随之加大,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会减少;另一方面,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对水质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进行沉淀、消毒等一系列净化过程,需消耗大量水,所以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大幅度增加,会造成水资源紧缺。
能力素养拓展
浙江是“江南水乡”,但水乡亦愁水。结合漫画《挥汗如雨》,完成第1~2题。
1.造成浙江省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
A.时空分布不均 B.需求结构不合理
C.人均拥有量少 D.生产利用效率低
2.漫画中人类过度的行为最可能导致( )
A.水质下降 B.地面沉降
C.降水增多 D.土壤酸化
解析 第1题,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时空分布不均。第2题,过量抽取地下水最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答案 1.A 2.B
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下图为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读图可知,我国农产品虚拟水( )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
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
C.国际调入量小于国际调出量
D.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
4.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 )
A.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
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
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农产品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
D.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解析 第3题,从图中数据看,东北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调出量为69亿米3,国内调出量为258亿米3,是图中各区域中总体调出量最多的。第4题,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减轻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当地农产品生产量不能满足消费量;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当前我国北方农产品虚拟水调出量较多,会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状况,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 3.A 4.C
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图显示的是( )
A.城市地表径流利用系统
B.城市污水利用系统
C.城市雨水利用系统
D.城市地下水利用系统
6.图中右侧的深井,所发挥的作用是( )
A.滴灌 B.渗灌
C.回灌地下水 D.抽取地下水
解析 第5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图示显示的是城市雨水的利用系统。第6题,从图中右侧深井底部的箭头可知其作用是回灌地下水。
答案 5.C 6.C
7.(研究性学习)河北石家庄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以“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利用”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面是他们搜集的相关图文资料。试写出下面两个子课题的报告纲要。
材料一 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出现的严重问题:一些地下水开采区补给条件发生了变化,使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锐减;一些地区污水渗透加大及含盐浓度变化,使地下水水质出现明显恶化;更有甚者,一些地区不顾地下水的承载能力,导致当地采补严重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以及荒漠化加剧第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二 中国各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1)子课题: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子课题: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
解析 本题以材料和示意图的形式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1)题,从图中可知,我国地下水资源具有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较多,中部、中西部和北部地区较少的分布规律。第(2)题,我国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其他的问题,如过度开采、海水入侵、污染加剧等。这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
答案 (1)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较多,中部、中西部和北部地区较少。
(2)问题:①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或枯竭;②沿海地带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变坏;③地面沉降或塌陷;④加剧荒漠化;⑤工业污水、生活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措施:①加强立法和管理,制订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②控制开采量,做到旱季开采,洪水季节回灌;③防治水污染。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图,完成第1~2题。
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河流的补给水源包括( )
①大气降水 ②高山冰雪融水 ③湖泊水 ④南极冰川融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若在图中甲处修建一水库,该工程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植物蒸腾 D.水汽输送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出,该河的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湖泊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第2题,修建水库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
答案 1.A 2.B
读北半球某水文站某年实测流量和降水量图,完成第3~4题。
3.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4.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东北平原
B.浙江南部山区
C.新疆塔里木河上游
D.青藏高原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知河流流量与降雨量多少呈正相关,且四季均有一定流量,由此可知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和少量地下水。第4题,从降水量多少和流量多少可知该地应位于浙江南部山区。
答案 3.A 4.B
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甲、乙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坡面径流
B.打井抽水、跨流域调水
C.坡面径流、下渗
D.修建水库、打井抽水
6.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条件对径流过程不同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
A.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流速慢
B.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雨水多
C.岩体破碎程度高,地下径流量小
D.降水强度大,坡面径流下渗多
解析 第5题,地表径流包括河道径流和坡面径流,则甲应是坡面经流;乙应为地表水的下渗环节。第6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高,下渗的雨水越多;地势起伏大,则坡面径流流速快,降水强度大,不利于坡面径流的下渗;岩体破碎程度高,有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使地下径流量增大。
答案 5.C 6.B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8.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
答案 7.C 8.D
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沿非洲海岸延伸2 100千米。读图,完成第9~11题。
9.影响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大气环流 D.洋流
10.纳米布沙漠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成因是( )
A.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
B.入海河流带来大量泥沙
C.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D.东南信风带来大量鱼类饵料
11.下列关于奥兰治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汛期在当地夏季
B.下游地区农业欠发达
C.雨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D.自上游至下游水量渐多
解析 第9题,纳米布沙漠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因此影响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洋流;地形、降水、大气环流与沙漠形成有关,不是沙漠沿海岸向北延伸的原因。第10题,纳米布沙漠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成因是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鱼类饵料丰富;纳米布沙漠附近海域没有寒暖流交汇;纳米布沙漠附近海域沿岸几乎没有河流流入;纳米布沙漠附近海域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背风坡,吹离岸风,不能带来大量鱼类饵料。第11题,奥兰治河位于南半球,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汛期在当地夏季;奥兰治河下游地区位于沙漠区,农业欠发达;奥兰治河的热带草原区,雨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奥兰治河水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
答案 9.D 10.C 11.D
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在图中洋流处放一漂流瓶,最有可能先发现漂流瓶的地区是( )
A.南美洲西海岸
B.亚洲东海岸
C.非洲西海岸
D.北美洲西海岸
13.图中洋流对相邻的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降低了热、干程度
B.增加了热、湿程度
C.加剧了冷、干程度
D.减轻了冷、湿程度
解析 第12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其东岸为暖流,并可知此洋流为巴西暖流。根据分布规律,非洲西海岸最有可能先发现漂流瓶。第13题,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答案 12.C 13.B
14.历史上的海难,没有比1912年4月14日深夜英国巨轮“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而沉没更令人震惊的了。下图中实线代表“泰坦尼克号”航线,虚线代表洋流。“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部的南安普敦港出发到纽约的前大半航程里,由于受 (洋流)影响不可能遇到冰山;轮船快要接近美洲大陆却不幸遇到冰山,其冰山是 (洋流)从高纬地区带来的。( )?
A.北大西洋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 加那利寒流
C.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D.北赤道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解析 北大西洋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不会带来冰山,而拉布拉多寒流可能把高纬地区的冰山带来。
答案 A
读我国钓鱼岛位置及景观图,完成第15~16题。
15.该海域附近的洋流的流向是( )
A.自东向西流
B.自南向北流
C.自西北流向东南
D.自西向东流
16.影响该地洋流方向的因素是( )
A.东北信风带
B.西南季风
C.陆地形状及地转偏向力
D.中纬度西风带
解析 第15题,我国东部海岸有自南向北的日本暖流。第16题,此处洋流是太平洋中的北赤道暖流,受东南亚群岛阻挡折向北行,也受到北半球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
答案 15.B 16.C
17.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中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轮船航行在南印度洋的过程中,大致上是(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解析 7月份,澳大利亚北部附近的南印度洋盛行东南季风,轮船自东南向西北航行过程中顺风顺水。
答案 A
18.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北半球受寒流影响易形成海雾的地区,据此推断南半球海雾主要分布在( )
A.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海域
B.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海域
C.东南信风影响海域
D.南极大陆外围海域
解析 图中阴影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寒流流经海域,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也有寒流分布,其海雾成因与阴影部分相似。
答案 B
读某大洋表面水温图,其中P点经度为120°,且P点以西为陆地。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洋西侧A地等温线向北凸是受寒流影响
B.大洋东侧C地等温线向南凸是受暖流影响
C.从整体上看,B地等温线向北凸,这可能是势力强大的洋流经过而造成的
D.大洋中部等温线向北凸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20.A处附近有一世界著名渔场,它是( )
A.纽芬兰渔场
B.北海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秘鲁渔场
解析 第19题,根据图中温度变化和题干信息,可判断为北半球太平洋海域,太平洋中部的等温线向北凸,是因为北半球冬季海洋温度高于同纬度的大陆温度,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而不是洋流。第20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P点的经度为120°可知,应为东半球北海道渔场。
答案 19.D 20.C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1平方千米。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永兴岛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近年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一问题才有所改善。读图,完成第21~22题。
21.永兴岛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水不易存储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D.气候炎热,蒸发强烈
22.永兴岛为解决淡水不足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可能有 ( )
①岛内跨流域调水 ②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 ③收集雨水 ④人工降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21题,由图及材料可知,永兴岛面积小,四面环海,地表水不易存储。第22题,该岛位于热带海洋中,不适宜调水,但降水丰沛,可通过收集雨水和节约用水的措施解决淡水不足的问题。
答案 21.A 22.B
涌泉是指水由下向上冒出的泉水。某城市有一著名的涌泉景观,近年来该涌泉的水质有下降的趋势,甚至出现断流现象。下图为该地区涌泉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3~25题。
23.该城市的涌泉属于淡水资源中的 ( )
A.河流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水
24.该城市涌泉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游客数量过多
B.城市污水随意排放
C.海水倒灌
D.新增采矿点的设立
25.若想解决涌泉断流问题,可行的措施是( )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提高山地森林覆盖率
C.对城市进行人工降雨
D.提倡节约用水
解析 第2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的涌泉为地下水依据地势从低处喷出。第24题,涌泉的地下水的补给区位于新增矿点所在的山地迎风坡,由于新采矿导致补给区的水质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涌泉的水质。第25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涌泉的水源的补给区位于新增矿点所在的山地迎风坡;若想解决涌泉断流问题,提高山地森林覆盖率,增加下渗量从而补给泉水最为合理。
答案 23.C 24.D 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2018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十周年的日子。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有哪些?我国西部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哪些?
(2)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修建的“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的 环节和 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什么??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乙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5)试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某些地区水资源出现枯竭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三大水循环都有蒸发和降水环节,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主要参与了陆地内循环,还有少部分河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第(2)题,修建水窖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和下渗环节;对保障西部地区用水具有积极意义。第(3)题,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利于增加丁环节水量。第(4)题,海陆间水循环对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以及促进物质和能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第(5)题,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人类用水量超过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污染严重,都会造成区域水资源短缺。
答案 (1)蒸发、降水。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2)地表径流 下渗 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地表形态;促进物质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
(5)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到污染。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材料二 青海湖流域图。
(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试分析布哈河的水文特征。?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高盐度的原因。
(3)试分析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的可能原因。
解析 第(1)题,青海湖位于内流区域,参与陆地内循环。分析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水位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几方面分析。第(2)题,青海湖含盐度高主要是因为补给量小,蒸发量大。第(3)题,水体面积增加与全球变暖和生态保护有关。
答案 (1)陆地内循环 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2)青海湖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湖水补给量少,但蒸发旺盛;青海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3)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退缩、入湖水量增加;流域内实施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如保护植被,植树种草)。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
材料二 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图。
(1)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 ℃时,圣约翰斯通常在0 ℃以下,说明其原因。
(2)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借助的盛行风为 ,所借助的洋流是 。?
(3)若丙处海湾发生石油泄漏事故,那么甲、乙两处更容易受污染的是 ,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题,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圣约翰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第(2)题,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经北大西洋海域,顺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第(3)题,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
答案 (1)都柏林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圣约翰斯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2)盛行西风(西南风) 北大西洋暖流
(3)甲 污染物易顺着(借助)洋流扩散。
29.(9分)下表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流域
流域面积
/万km2
多年平均
降水量
/mm
径流总量
/亿m3
水库库容
与径流总
量的比值
/%
水资源
利用率
/%
珠江
流域
45
1 470
3 338
12.3
18.5
淮河
流域
27
920
622
63.3
59.4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1 200万公顷(1公顷=10 000 m2)。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量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 倍(取整数)。?
解析 第(1)题,读表可知珠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明显高于淮河流域,这是淮河径流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第(2)题,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越高,水资源利用率就越高。第(3)题,设珠江污染程度为x1,淮河污染程度为x2,则据题意知x1×3 338/480=x2×622/1 200,则x2/x1≈13。
答案 (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
(3)13
30.(5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该国的气候特征,只需将图2中的信息转化为文字即可;而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可从供应量小、需求量大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措施可以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完成,但完成该题时,一定要密切结合该岛国(由经纬度判断为新加坡)的实际情况组织答案。
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