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导学案
【基础梳理】
一、内力和外力作用
分 类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
作用
来自地球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使地表变得 。
在塑造地表形态中,内外力是 起作用的,它们的作用结果往往交织在一起。
外力
作用
来自地球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使地表趋于 。
二、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按性质、方向分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方向
岩层沿 方向运动
岩层沿 方向运动
对地表的影响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
使岩层发生隆起和凹陷引起 。
两者关系
相伴发生,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主要以 运动为主, 运动为辅。
【合作探究】
材料一 我们知道喜马拉雅山是至今为止,全世界最高的山脉。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为8848.43米,现在还在以平均每年约1.27厘米的速度继续升高。而在2.25亿年前,这里却是一片汪洋大海,被称为古地中海。
1. 结合课本案例分析,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属于三大内力作用中的什么作用?和岩浆活动比较,作用速度有何差异?
2.你有什么依据能证明喜马拉雅山地区以前是一片汪洋?
3.根据初中所学的板块运动,从喜马拉雅山所处的板块位置分析讨论,试着描述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材料二 在敦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创造出了许多奇观异景。比如敦煌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
敦煌雅丹地貌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这里的泥岩层结构紧密坚硬,一般不易遭受风水的侵蚀,但是,它却抵御不住温差的作用。罗布泊地区处于极端干旱区,昼夜温差变化剧烈,常达30°C~40°C以上。热胀冷缩的效应,使外露的岩石崩裂发出声响,连被称为“顽固不化”的花岗岩,在这种气候环境中也只能顽而不固,逐渐崩裂成碎块。所以在罗布荒原旅行,常会听见突发的“辟拍”声,有时似鞭炮,有时似狼嚎,难怪当年行经此地的法显和尚毛骨悚然,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
1.根据以上材料说出古罗布泊地区的岩石发生崩解破碎的成因?
2.根据材料说出“魔鬼城”在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3.试着猜想,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和西北地区的沙漠有什么联系?
【真题演练】
1.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下列选项与右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内力塑造
3.下列地貌中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黄土高原 B.冲积平原 C.风蚀柱、谷 D.沙丘
4.埃及金字塔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水的溶蚀
课件38张PPT。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来自地球的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内力作用汶川地震前后地貌对比图岩浆活动 来自地球的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形态产生地貌关系绵长的断裂带、巨大的褶皱山脉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1.同时存在
2.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地壳运动的形式喜马拉雅山地区 古今对比东非大裂谷
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P70活动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形态产生地貌关系绵长的断裂带、巨大的褶皱山脉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1.同时存在
2.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地壳运动的形式小结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海洋、山脉与盆地,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风冰川流水风化作用岩石碎块或沙砾崩解破碎风力侵蚀地貌风力堆积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堆积作用形成三角洲地貌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连 续 的 过 程风冰川流水海水侵蚀地貌秦皇岛岩溶地貌云贵地区《送桂州严大夫》
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角峰冰斗冰川侵蚀地貌阿尔卑斯山总结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知识回顾看图思考问题1.岩石圈有哪三大类岩石?
2.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条件是?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各环节的进行
伴随哪些内、
外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