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学案)(打包6套)人民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学案)(打包6套)人民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21 13:45:04

文档简介

第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学习本专题,一要注意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比较的方法,理解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注意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加深对伟大思想同历史发展的关系的理解;二要注意从理论本身的内涵和重大作用两个角度去把握其发
展演变的过程。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1.掌握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意义。(重点)
2.理解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认识其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重难点)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2.提出
孙中山于1905年11月,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民主义。
3.内容
内容
关系
来源
具体主张
作用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前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在一起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核心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补充发展
平均地权
核定全国地价、国民共享、“家给人足”
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4.意义
(1)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2)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
[易混易错]
“民族、民权、民生”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和基础,民权主义是核心,而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民权主义之所以成为核心,是因为它着重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辛亥革命的根本问题。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辛亥革命后,同北洋军阀所进行的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新希望。
(3)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提出: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
3.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1)在民族主义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在民权主义方面,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在民生主义方面,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意义: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1.(教材第67页学习思考)
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在民族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在民权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在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以及“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2.下图是同盟会纲领,后来孙中山先生将其阐发为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 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3.谈一谈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提示 (1)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的目标。(2)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4.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不同?
提示 (1)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
主题 三民主义思想
1.三民主义的内容
史料一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①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②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民国政府。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史料二 ③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①指出清朝专制政治的根本是君主专制。②表明民权主义的内涵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说明的是“平均地权”,这是阐释了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的思想,一方面保障地主利益,另一方面“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1)史料一中“现在的恶劣政治”指什么?“恶劣政治的根本”又是指什么?民权主义要实现什么目标?
(2)依据史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
提示 (1)“现在的恶劣政治”指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恶劣政治的根本”指君主专制政体。目标: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史料 (一)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根据史料分析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民生主义中提出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
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史料 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者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
史料说明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革命途径、具体方针。
 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项目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主义
相同: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增加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
相同: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赋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
相同: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实践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格。
1.《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并注释为“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中国民族主义之始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 B
解析 黄帝被看作是汉族的祖先,其用意显然是尊汉排满。
2.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民本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材料“以民道代天道”、让民“顶天立地”可知反映的是民权思想,故选C项。
3.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C.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但各国还是压制的”反映了孙中山明确主张反帝,故C项正确。
4.1924年,孙中山说:“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  )
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
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
答案 C
解析 A项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D项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与本题无关。
5.毛泽东说:“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成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材料中达到“基本上一致”(  )
A.直接原因是辛亥革命失败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C.政治背景是北伐胜利进军
D.彻底改善了工农生活状况
答案 B
解析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基础达标]
1.(2018·承德高二检测)1905年,孙中山在为《民报》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驱除鞑虏——民族主义
B.恢复中华——民主主义
C.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D.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答案 B
解析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都应解释为民族主义。
2.“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 C
解析 分析材料,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朝政府,却无法铲除君主专制政体。要想使革命成功,必须把“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而“政治革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选C项。
3.孙中山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为避免“第二次革命”而倡导“社会革命”,他提出了(  )
A.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孙中山针对资本主义国家因为贫富不均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了民生主义,想通过辛亥革命一次性的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再次革命。
4.(2018·南宁高二检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族主义理念 B.民权主义价值
C.民生主义思想 D.民主主义内涵
答案 A
解析 五色旗表明了孙中山民族平等的思想,这体现在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理念当中。
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革命”“剪掉辫子”“独立”等词语来看,这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歌谣。据此可知,“鞑子”指满洲贵族,这一称呼体现了一种不正确的大汉族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思想,并且当时这种思想已经影响到民众。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排除C项;反帝并不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主流,故D项排除。
6.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答案 D
解析 由“1924年”“孙中山”“诸君担负责任……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等信息可知“这个办法”就是实行新三民主义,D项正确;A、B、C三项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
7.“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已超越了满汉他我之辩,而将重心放在抵抗帝国主义的诉求上。”下列最能反映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
C.颁布《临时约法》 D.国民革命
答案 D
解析 “民族主义已超越了满汉他我之辩,而将重心放在抵抗帝国主义的诉求上”,说明与新三民主义有关,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及开展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基础,故选D。A、B、C与旧三民主义有关,排除。
8.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答案 A
解析 由“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见,反帝是明确的,结合时间,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提出的,故A项正确。
9.(2018·福州高二检测)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C.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民生主义“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并结合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含义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故答案为D。
10.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节制资本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平均地权
答案 C
解析 新三民主义中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共二大中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者最基本的相同点是C项。A、B、D项在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没有体现。
[能力提升]
11.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答案 A
解析 “赶走北京皇帝”说明宣传的重点是民族革命要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我们都要当官”说明对政治革命的目标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并不清楚。
12.“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答案 D
解析 由“孙中山晚年”可知题中所指的为新三民主义;由“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可知,与旧民族主义相比,新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由“多数之民众”可知革命所依赖的力量也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为全体民众。
13.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知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故答案选D。
14.(2018·延边高二检测)“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盖惟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只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选D。A、B、C项不符合题意。
15.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主要考查新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解题关键是审清要求“客观上反映”,选项分别从时代背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发展阶段方面加以说明。
16.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内涵发生了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孙中山《中国内乱之原因》(1924年11月)
材料二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又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孙中山全集》
(1)与孙中山以往的民族主义思想相比较,材料二有何明显进步之处?据材料一说明出现这种进步的原因。
(2)材料一、二中孙中山的主张在当时形势下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1)进步之处:对外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的统治,主张各民族自求解放、一律平等。
原因:经过总结一系列革命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孙中山认识到封建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的内乱和分裂的主要因素。
(2)积极作用: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和动力,团结和激励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有助于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课件35张PPT。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时空坐标学习本专题,一要注意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比较的方法,理解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注意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加深对伟大思想同历史发展的关系的理解;二要注意从理论本身的内涵和重大作用两个角度去把握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学习指导第1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中国 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2.提出
孙中山于1905年11月,在同盟会的机关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民报3.内容民族的独立自主创立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土地4.意义
(1)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2)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__________
》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易混易错
“民族、民权、民生”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和基础,民权主义是核心,而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民权主义之所以成为核心,是因为它着重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辛亥革命的根本问题。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辛亥革命后,同北洋军阀所进行的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
(2)俄国 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新希望。
(3)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提出:1924年1月召开的 ,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十月革命国民党一大3.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1)在民族主义方面,提出了 的口号,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 。
(2)在民权主义方面,主张普遍平等的 。
(3)在民生主义方面,提出了平均地权和 的办法,承认“______
”,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意义: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成为第一次 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平等民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国共合作1.(教材第67页学习思考)
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提示 在民族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在民权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在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以及“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2.下图是同盟会纲领,后来孙中山先生将其阐发为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提示提示 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民权主义。3.谈一谈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提示提示 (1)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的目标。
(2)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4.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不同?提示 (1)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 三民主义思想1.三民主义的内容
史料一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①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②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民国政府。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史料二 ③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教你读史]
①指出清朝专制政治的根本是君主专制。②表明民权主义的内涵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说明的是“平均地权”,这是阐释了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的思想,一方面保障地主利益,另一方面“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中“现在的恶劣政治”指什么?“恶劣政治的根本”又是指什么?民权主义要实现什么目标?提示提示 “现在的恶劣政治”指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恶劣政治的根本”指君主专制政体。目标: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依据史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提示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史料 (一)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示 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民生主义中提出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提示[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史料 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者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教你读史]
史料说明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革命途径、具体方针。提示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提示[问题思考] 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史论总结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格。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并注释为“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中国民族主义之始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答案12345√解析 黄帝被看作是汉族的祖先,其用意显然是尊汉排满。解析2.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民本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答案√解析 从题干材料“以民道代天道”、让民“顶天立地”可知反映的是民权思想,故选C项。解析12345解析 材料信息“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但各国还是压制的”反映了孙中山明确主张反帝,故C项正确。3.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C.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答案解析√123454.1924年,孙中山说:“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
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
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答案12345√解析 A项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
D项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
B项与本题无关。解析5.毛泽东说:“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成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材料中达到“基本上一致”
A.直接原因是辛亥革命失败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C.政治背景是北伐胜利进军
D.彻底改善了工农生活状况答案√12345解析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解析本课结束第2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掌握毛泽东思想产生、成熟及新发展的主要过程。(重点)
2.认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重难点)
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之下,军阀混战,国家分裂。
(2)近代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及革命道路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3)俄国十月革命后,“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和追求。
(4)毛泽东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积极投身于改造中国的革命实践中。
2.过程
(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①1925年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②1927年初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2)形成——井冈山时期(1927~1934年)
①理论文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形成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概念阐释]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蓄、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1.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 (1)现实需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2)物质基础: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3)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
(5)主观因素: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正确分析。
(6)国际条件: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2.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是怎样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道路的。
图一     图二
提示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条件
(1)长期参加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历。
(2)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相对稳定的环境。
2.代表作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3.内容
(1)革命性质:中国革命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2)革命动力: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3)革命前途: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4.成熟标志:1945年4月,中共七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5.历史意义: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思维点拨]
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党在理论上的成熟,也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产生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2.理论
(1)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
3.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评价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易混易错]
毛泽东思想不等同于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3.(教材第69页学习思考)
毛泽东思想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提示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等。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采取“一化三改”的方针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游击战;人民战争路线等。
(4)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党的作风建设等。
(5)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统一战线理论等。
(6)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群众路线;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等。
4.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什么?
提示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教材第72页学习思考)
应该如何认识毛泽东个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
提示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个人在这个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毛泽东个人也犯过许多错误,甚至晚年犯过严重错误,但其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主题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
史料一 ①这个贫农大众,合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史料二 ……②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涨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①强调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是革命的主力军;②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国情,两段材料说明毛泽东注意从实际出发,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1)史料一中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有何历史意义?
(2)史料二中“红色区域的建立”是指什么事件?毛泽东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
提示 (1)观点: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革命力量的源泉。
意义:解决了无产阶级正确对待农民这个最主要同盟军的重大原则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伟大理论。
(2)红色区域的建立是指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道路: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发展
史料一 
史料二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史料一分别是《论十大关系》书影和中共八大上的毛泽东照片,说明建国后毛泽东思想得到新发展。
史料二为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内涵的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史料反映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理论贡献。毛泽东此时是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
(2)毛泽东是怎样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道路的?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
提示 (1)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这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其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是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2.抗战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革命领导阶级、目标、前途等问题,阐述了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思想得到新的发展,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发表这篇文章时,“我们的敌人”应是(  )
A.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
B.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
C.日本帝国主义
D.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
答案 A
解析 这篇文章发表于1925年12月,当时统治中国的是北洋军阀及其主子帝国主义。B、D两项错误,国共合作还在进行,C项主要出现在1931年后。
2.毛泽东曾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古语来形容中国革命的道路。这一“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点燃于(  )
A.北京 B.武汉 C.井冈山 D.遵义
答案 C
解析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先后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指(  )
A.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
C.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答案 A
解析 获得农民阶级的支持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A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并不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B项错误;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也不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C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与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
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  )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C.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
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
答案 C
解析 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首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他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习总书记的讲话可以说明(  )
A.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B.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毛泽东思想完全适应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论及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故C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完全适应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说法不符合实际,故D项错误。
[基础达标]
1.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故答案为D项。
2.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答案 D
解析 根据“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可知,毛泽东注意分析中国的国情。根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实质即可排除A、B、C三项。
3.(2018·成都高二检测)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主要取决于(  )
A.中国农村人口多
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敌人在农村的力量薄弱
答案 C
解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造成了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而农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同时也加剧了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和相对分散,客观上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
4.毛泽东曾经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里的“具体政策”属于(  )
A.国民革命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D.“初级阶段”理论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在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选B。
5.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报告发表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论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可知中国共产党希望抗战胜利后建立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由此可见该报告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正确。
6.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少谈些抽象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答案 B
解析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搬照套,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故B项符合题意。
7.下图所示邮票纪念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是(  )
①提出“一化三改”理论 ②发表《论十大关系》 ③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 ④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以及图片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八周年纪念”说明发行邮票的时间是1949年,提出“一化三改”理论和发表《论十大关系》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①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含有①②的选项,故选B。
8.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其主要依据在于毛泽东(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C.《论十大关系》等文章的发表
D.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故选C。
9.(2018·长春高二检测)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段论述出自(  )
A.《论持久战》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十大关系》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材料“论述社会主义建设”可知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故选C。A、B、D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著作。
10.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营造经济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7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能力提升]
11.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这里的“最基本条件”指(  )
A.实现国共两党的团结与合作
B.建立一支党直接领导的工农红军
C.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答案 D
解析 中国是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农民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革命力量,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就保证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同时,解决了这一问题,农民还会从物质上支援中国革命,建立稳定的根据地也才有保障。
12.(2018·济宁高二检测)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从中可表明(  )
A.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重心应转向农村
B.农民有检验革命党派和革命同志的决定权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中国革命应当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看出,毛泽东认识到了农民及农民运动的重要性,但材料来自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农村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的,故A、D两项不正确;B项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项。
13.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发展。这些史实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是(  )
A.星火燎原、均贫富、武装斗争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团结一切力量、坚持革命斗争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思想是“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即毛泽东思想中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故D项正确;B项是内容的体现,不是灵魂,故B项错误;A、C项和题意不相符,故A、C项错误。
14.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答案 D
解析 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即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在此基础上,再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
15.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 毛泽东的言论说明毛泽东思想不是其个人的思想,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6.(2018·太原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实际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刘少奇
材料三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学好文件,抓好纲》(摘自1977年《人民日报》)
材料四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比如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2)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对毛泽东思想分别持什么态度?
(3)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
答案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2)材料三对毛泽东思想持教条主义,完全照搬的态度。材料四混淆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概念,有些人以此来否定毛泽东思想。
(3)一要肯定“毛泽东思想”这一集体智慧结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要正视和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课件41张PPT。第2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内容索引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之下,军阀混战,国家分裂。
(2)近代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及革命道路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3)俄国十月革命后,“ ”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和追求。
(4)毛泽东确立了对 的信仰,积极投身于改造中国的革命实践中。走俄国人的路马克思主义2.过程
(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①1925年发表《 》,提出 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②1927年初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进行 的伟大意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农民农村革命(2)形成——井冈山时期(1927~1934年)
①理论文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形成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井冈山的斗争概念阐释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蓄、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1.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是什么?提示 (1)现实需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2)物质基础: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3)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
(5)主观因素: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正确分析。
(6)国际条件: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提示2.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是怎样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道路的。提示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提示图一      图二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条件
(1)长期参加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历。
(2)抗日战争时期, 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相对稳定的环境。
2.代表作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等著作。延安新民主主义论3.内容
(1)革命性质:中国革命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 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2)革命动力: 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结成广泛的 ,以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3)革命前途: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 。
4.成熟标志:1945年4月,中共 会议确立了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5.历史意义:奠定了 革命胜利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民主主义农民统一战线社会主义七大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思维点拨
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党在理论上的成熟,也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产生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 的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2.理论
(1)提出了 的理论。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 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国情3.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评价
(1)毛泽东思想是 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 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是中国共产党 的结晶。论十大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集体智慧易混易错
毛泽东思想不等同于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提示3.(教材第69页学习思考)
毛泽东思想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示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等。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采取“一化三改”的方针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游击战;人民战争路线等。
(4)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党的作风建设等。
(5)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统一战线理论等。
(6)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群众路线;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等。提示4.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什么?提示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提示5.(教材第72页学习思考)
应该如何认识毛泽东个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提示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个人在这个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毛泽东个人也犯过许多错误,甚至晚年犯过严重错误,但其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
史料一 ①这个贫农大众,合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史料二 ……②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涨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你读史]
①强调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是革命的主力军;②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国情,两段材料说明毛泽东注意从实际出发,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中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有何历史意义?提示提示 观点: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革命力量的源泉。
意义:解决了无产阶级正确对待农民这个最主要同盟军的重大原则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伟大理论。(2)史料二中“红色区域的建立”是指什么事件?毛泽东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提示提示 红色区域的建立是指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道路: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发展
史料一 史料二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教你读史]
史料一分别是《论十大关系》书影和中共八大上的毛泽东照片,说明建国后毛泽东思想得到新发展。
史料二为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内涵的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问题思考]  (1)史料反映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理论贡献。毛泽东此时是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提示提示 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这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毛泽东是怎样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正确道路的?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提示提示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其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是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史论总结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2.抗战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革命领导阶级、目标、前途等问题,阐述了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思想得到新的发展,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发表这篇文章时,“我们的敌人”应是
A.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 B.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
C.日本帝国主义 D.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答案√12345解析解析 这篇文章发表于1925年12月,当时统治中国的是北洋军阀及其主子帝国主义。B、D两项错误,
国共合作还在进行,C项主要出现在1931年后。2.毛泽东曾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古语来形容中国革命的道路。这一“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点燃于
A.北京 B.武汉
C.井冈山 D.遵义答案12345√解析解析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先后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指
A.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
C.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答案解析√12345解析 获得农民阶级的支持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A项正确;
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并不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B项错误;
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也不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C项错误;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与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12345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C.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
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答案√12345解析12345解析 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首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他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习总书记的讲话可以说明
A.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B.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毛泽东思想完全适应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答案√12345解析12345解析 材料中“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特点,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论及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故C项错误;
“毛泽东思想完全适应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说法不符合实际,故D项错误。本课结束第3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1.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2.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重点)

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人民急切期待中国迅速摆脱困境。
(2)由于“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特别是“两个凡是”的思想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
(3)邓小平恢复工作,强调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2.提出: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3.内容:指出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4.意义: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意义
①正式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思维点拨]
“两个凡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际上是背离毛泽东思想,其实质是坚持个人崇拜,是教条主义的“左”倾错误。
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分析材料文章发表的背景,这篇文章的发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背景:“两个凡是”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社会主义建设在“两个凡是”的指导下,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不能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
影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内容
①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④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
⑤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意义: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中共十四大
(1)时间:1992年10月。
(2)内容: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3.中共十五大
(1)时间:1997年9月。
(2)内容: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又一指导思想。
[思维点拨]
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
“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什么?
提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说:“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邓小平这句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提示 邓小平的意思是机器是无法区分姓“社”还是姓“资”的,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应该为我所用。
4.(教材第76页学习思考)
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
提示 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并以此为标志,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背景
(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时间:2000年。
3.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2)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各解决哪些重大问题?
提示 (1)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问题;(2)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主题 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史料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
史料说明“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仍然束缚人们的思想;通过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人们从“左”倾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联合社论提出了什么方针?其实质是什么?
(2)结合史料分析上图文章发表的背景,这篇文章的发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实质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2)①背景:“两个凡是”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社会主义建设在“两个凡是”的指导下,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不能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
②影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史料一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
 史料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
提示 思想: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点: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史料二 ①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①②表明邓小平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志这样一个传统思想的束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根据史料二回答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两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何意义?
提示 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史料 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依据史料,分析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提示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梳理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
过程
主要理论
首次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初步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成熟并成体系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体系完整
1992年中共十四大
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终形成
1997年中共十五大
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被写入党章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指导意义
(1)精髓: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指导意义:①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②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③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思想品质。
2.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3.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1.(2018·周口高二检测)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答案 C
解析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全党和全国人民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进一步拨乱反正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基础。所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纠正“左”的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
答案 C
解析 1978~1992年中国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对使用雇工发展个体经济是否会伤害社会主义问题的看法还有分歧,邓小平对个体经济经营尝试的支持,说明解放思想推进了改革开放进程,故C项正确。
3. 海南成为经济特区后,省政府决定把洋浦30平方千米的土地租给外商投资开发,租期为70年。虽然邓小平曾经在1989年4月给予批示支持,但仍然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划一块地给外国人,被认为是姓“资”。在这种情况下,洋浦出租开发的方案搁浅,直到1992年后才得以落实。这得益于(  )
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南方谈话”的发表
答案 D
解析 本题抓住关键信息,划一块地给外国人,被认为是姓“资”,影响了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阶段,故D项与题意相符。
4.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说:“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邓小平这句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要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腐蚀和渗透
B.要坚持生产力标准
C.要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抓工业
D.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答案 B
解析 邓小平的意思是机器是无法区分姓“社”还是姓“资”的,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应该为我所用,故选B项。
5.下图是1998年解放军官兵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九江大堤决口的情景。这一画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哪一内容(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故选C。
[基础达标]
1.(2018·周口高二检测)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明了(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答案 A
解析 “从本本出发”就意味着教条主义,生搬硬套,正确的方法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2.“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做出了转移工作重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答案为D项。
4.(2018·洛阳高二检测)“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个“春天的故事”是指(  )
A.冲破“两个凡是” B.提出“一国两制”
C.阐述“三个代表” D.发表“南方谈话”
答案 D
解析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所以这个“春天的故事”是指“南方谈话”。
5.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说:“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可以看到中国(  )
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C.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D.实现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答案 C
解析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20世纪90年代”的时间条件。
6.有人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的老船长是如何摆正船的航向的(  )
A.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解析 解题关键是“已经退役的老船长”“方向摇摆不定”是南方谈话的背景。面对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要消灭贫穷”。这句话 (  )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答案 D
解析 材料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此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答案 D
解析 根据时间“1992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该书记述的应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解决了困扰改革的诸多问题,故选D项。
9.21世纪初,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 D
解析 A项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问题,B项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C项主要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D项重点解决了党的建设问题。
10.(2018·东北三校高二联考)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三位伟人所说的话语中蕴含的本质特征。A项只符合江泽民的谈话,C项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D项是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只有B项是三者共同的本质思想。
[能力提升]
11.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答案 D
解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使人们的思想从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使人们从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标志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D项。
12.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③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都有涉及,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故可排除③⑤,其他四句话都是邓小平的新发展,故B项正确。
13.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主要想说明(  )
A.斯大林模式完全是一种僵化的模式
B.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C.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应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
D.中国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答案 C
解析 从“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说明应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故选C项。
14.(2018·天津高二检测)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 D
解析 “猫论”改变了过去凡事都要先以意识形态考虑、凡事都要先从政治着眼、凡事都要先问问教条的思维习惯,解放了思想。
1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答案 A
解析 抓住题干的本质特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共同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蔡和森在1926年所写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最早将“半封建”“半殖民地”……连为一个完整的新概念,用它来概括说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并将它同党要完成的革命使命联系起来。蔡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环境……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负有解放无产阶级的责任,并且负有民族革命的责任。”
——《关于近代中国“两半”社会性质总理论的由来》
材料二
中共十三大会场   中共十三大代表谈姓
            “资”和姓“社”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当时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十三大是怎样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特征的?这一认识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何发展?
答案 (1)基本特征: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军阀独裁专制、列强加紧侵华)。革命的基本任务: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2)社会特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贡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发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课件43张PPT。第3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内容索引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人民急切期待中国迅速摆脱困境。
(2)由于“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特别是“两个凡是”的思想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
(3)邓小平恢复工作,强调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2.提出: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题为《____________
》的讲话。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3.内容:指出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提出改革 的任务。
4.意义: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__________________
的主题报告。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意义
①正式开辟了建设 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经济体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邓小平理论思维点拨
“两个凡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际上是背离毛泽东思想,其实质是坚持个人崇拜,是教条主义的“左”倾错误。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分析材料文章发表的背景,这篇文章的发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提示 背景:“两个凡是”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社会主义建设在“两个凡是”的指导下,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不能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
影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 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内容
①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②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指出计划和 都是 。
④ 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
⑤ 才是硬道理;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 是第一生产力。
(3)意义: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生产力市场经济手段改革发展科学技术2.中共十四大
(1)时间: 年10月。
(2)内容: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中共十五大
(1)时间: 年9月。
(2)内容:首次使用“ ”这个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又一指导思想。1997邓小平理论思维点拨
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
“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提示2.“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什么?提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示3.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说:“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邓小平这句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提示 邓小平的意思是机器是无法区分姓“社”还是姓“资”的,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应该为我所用。提示4.(教材第76页学习思考)
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提示 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并以此为标志,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背景
(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 的趋势日益明显,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世纪之交,中国的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时间:2000年。
3.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 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 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 的根本利益。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4.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2)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 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小康社会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各解决哪些重大问题?提示提示 (1)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问题;
(2)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 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史料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教你读史]
史料说明“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仍然束缚人们的思想;通过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人们从“左”倾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问题思考]  (1)联合社论提出了什么方针?其实质是什么?提示提示 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实质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2)结合史料分析上图文章发表的背景,这篇文章的发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提示 ①背景:“两个凡是”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社会主义建设在“两个凡是”的指导下,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不能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
②影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史料一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
[问题思考] 史料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提示提示 思想: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点: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史料二 ①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教你读史]
①②表明邓小平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志这样一个传统思想的束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地推动作用。[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二回答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两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何意义?提示提示 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史料 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提示提示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1.梳理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 史论总结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指导意义
(1)精髓: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指导意义:①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②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③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思想品质。
2.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3.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2018·周口高二检测)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答案√12345解析12345解析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全党和全国人民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进一步拨乱反正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基础。所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纠正“左”的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答案12345√解析12345解析 1978~1992年中国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对使用雇工发展个体经济是否会伤害社会主义问题的看法还有分歧,邓小平对个体经济经营尝试的支持,说明解放思想推进了改革开放进程,故C项正确。3.海南成为经济特区后,省政府决定把洋浦30平方千米的土地租给外商投资开发,租期为70年。虽然邓小平曾经在1989年4月给予批示支持,但仍然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划一块地给外国人,被认为是姓“资”。在这种情况下,洋浦出租开发的方案搁浅,直到1992年后才得以落实。这得益于
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南方谈话”的发表答案解析√12345解析 本题抓住关键信息,划一块地给外国人,被认为是姓“资”,影响了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阶段,故D项与题意相符。123454.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说:“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邓小平这句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要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腐蚀和渗透
B.要坚持生产力标准
C.要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抓工业
D.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答案√12345解析解析 邓小平的意思是机器是无法区分姓“社”还是姓“资”的,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应该为我所用,故选B项。5.右图是1998年解放军官兵为保护人
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九江大堤决口
的情景。这一画面反映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哪一内容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答案√12345解析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故选C。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