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蔡年迟 蒲海洋辽宁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歼-15——中国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 ,属于重型舰载战机戴明盟——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中国舰载机首飞第一人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与前面所学的消息、新闻特写进
行对比。
2.仔细品读课文,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
舰的过程及其意义,感受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气
势;找出叙述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中穿插的其他内容,体会其
作用;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
3.感受祖国的强大,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
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
热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激情。学习目标 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富国强军的
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
义上的航母。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
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
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
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
式进行了着舰试飞。本文报道的就是这场
训练的情况。背景资料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典型人物的一种新
闻报道形式。它属于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
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一般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
讯两类。
世界四大通讯社: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
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
中国最大的通讯社:新华社
知识链接 通讯的特征:
(1)报道详细深入。要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重要环境、
背景做具体描写。
(2)注重思想意义。要报道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有现
实意义的题材,还要讲究主题的开掘。
(3)强调用形象说话。不仅用事实说话,还要有情节、
有联想,用形象说话。
(4)突出评论性。思想观点一目了然,对就是对,错就
是错。
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通讯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
的人和事,但通讯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通讯与新闻特写的区别:
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侧剖
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
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并且比通讯更
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
1.订正字音
桅杆( ) 浩瀚( ) 娴熟( )
默契( ) 咆哮( ) 凛冽( )
着舰( ) 坠毁( ) 舰艉( )
湛蓝( )?澎湃( ) 镌刻( )
殚精竭虑( ) 咔嚓( )
承载( ) 丧生( )检查预习wéihànxiánqìpáo xiàolǐn lièzhuózhuìwězhànpàijuāndān jiékā chāzàisàng2.词语释义
一丝不苟:
浩瀚:
娴熟:
默契:
惊心动魄:
白手起家:
殚精竭虑:
镌刻: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本意为水势盛大,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熟练。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 起一番事业。用尽精力,费尽心思。雕刻。 1.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
这篇通讯按时间顺序,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形象地勾
勒出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战斗
机的全过程。
整体感知 2.快速浏览课文,提取从这篇通讯中获取的信息。
辽宁舰的航行位置
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重要性
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
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 3.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本文的内容、层次。
第一部分(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意义和风险。
第一层(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前的最后一次准备。
第二层(3、4):交代这次舰载机着舰的重要意义和风险性。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全过程 。
第一层(5~16):记叙了舰、机默契配合。
第二层(17~19):展现了舰载机成功着舰。
第三部分(20~25):记叙舰载机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4.简析文章标题“一着惊海天”的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
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
天”既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
着”和“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5.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
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
代。 1.作者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物
的神态和心情,有何作用?
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
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了感染力;
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
从而突出了主题。内容探究 2.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形状比作“V”
字,有何寓意?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地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感受。 航母上的舰载机阻拦索 3.作者在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中,穿插了一些其他内容。请找出来,细细品读,体会其作用。
(1)“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
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绘,
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把我国航母舰载
机首架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
氛,又能展现出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
(2)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
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
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
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
着舰的时候。
这两段文字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
意义,将新闻事件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吊起了读者期
盼的胃口,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
读者会想:首次着舰能不能成功?首次着舰的过程是怎样的?
读者有了这样的思索,反映出作品的吸引力所在。 (3)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
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
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
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
架次着舰的关注;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
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从侧面表现了舰载机着舰风险极
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4)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
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
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今天,
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侧面描写,突出了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了中国
人民富国强军的梦想以及实现这一梦想的坚定信念和无数科研
人员的奉献精神,表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
意义。
1.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A.“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
着一把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
舞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的困难以及危险程
度之高,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让读者感同身受。品味赏析 B.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
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机比作“凌波海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歼-15舰载机即将着舰时的轻巧灵活。 C.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
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某国上将对我国海军
建设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临的困难之
大,凸显了成功来之不易;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
人员自主创新、为国争光的斗志。 D.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
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
无悔,默默奉献……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我国科研人员为填补技
术空白而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表现了他们顽强不屈、无私
奉献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和感染力。 2.阅读第12—15段的对话描写,说说飞行员与舰载指挥
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这段对话描写,语言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
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
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
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
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3.阅读第18、19段,勾画出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
次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感受舰载机着舰时惊心动魄的气势。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
势,极具感染力。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如
“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响;“眨
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
震撼场面;“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了我国舰载机着
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
“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镜头,既是对
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
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喜悦和自豪。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本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试验这一重大事件,
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到飞行塔台内的着舰指挥员
与飞行员的连续对话,整个试验过程都作了完整的记叙。主
体部分紧紧围绕着“检查阻拦索、塔台内广播、着舰指挥员
引导、战斗机降落”来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写法探究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舰载战斗机着舰试验是一个复杂、危险的系统工程,
每一个环节都同成败密切相关。要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是
不可能的,也完全没有必要。所以,本文作者抓住重点,
集中笔墨叙写了塔台内指挥和着舰动作这两个环节,将着
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作为科技类的新闻题材,要想让读者对事件有最清晰、
最科学的把握,语言就不能太过含蓄。因此,作者在叙写时,
将关键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地进行了阐述,为的就是更
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高深的试验事件显得更
加平实,从而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这则通讯抓住了舰载战斗机着舰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回答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一篇集新闻和史实的佳作,曾获得第4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惨遭列强的凌辱和践踏,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通讯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国防建设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实力的显著提升,增强了华夏儿女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鉴赏评价
2012年11月23日,由我国航母战斗机成功着舰第一人——戴明盟驾驶的歼-15飞机第一个成功降落在辽宁舰的甲板上。随后,又有4名飞行员驾驶歼-15飞机在辽宁舰甲板上降落、起飞。紧接着,一张飞行助理指挥舰载机起飞手势的照片在网络上走红,有网友将飞行助理马甲上的“起飞”二字改为“走你”,于是在网络上刮起了一阵“航母style”旋风。 拓展延伸 “走你”这个简单的动作,何以引发万千网友热烈的追捧呢?有网友评论说:“这是一个有力的动作,这是一个自信的动作,这是一个自豪的动作。”据辽宁舰副航空长李晓勇介绍,由于飞机起降时声音巨大,对舰载机下达的所有口令都是通过手势来表达的。在一个起落架次中,就能看到30多种手势。飞行助理“走你”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也是要反复练习的。因为在起飞过程中,飞行员无法感知外界因素,所以飞行助理的手势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规范。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飞行助理们都刻苦练习,经常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了。
通过对通讯这种文体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我们把握了文章
的主体和结构,了解了辽宁舰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
过程。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味和揣摩,感悟了试飞人员、科研
人员为了祖国国防事业的强大而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
更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总之,阅读新闻作品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了解
文章的内容。其次要注意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从表达方
式、表达效果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等角度分析。总 结
着舰环境、着舰前的最后一次准备情况 惊世之举
一着惊海天 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惊心动魄 强军之梦
着舰成功后,人们激动、庆祝的场面 爱国之情
结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