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时同步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时同步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2 08: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揉皱(zhòu) 默许(mò) 尽管(jǐn) 筋疲力尽(jǐn)
B.祈祷(dǎo) 降服(xiáng) 丧葬(sāng) 垂头丧气(sàng)
C.陶冶(yǐ) 讥诮(qiào) 游说(shuì) 说长道短(shuō)
D.怂恿(sǒng) 辖制(xiá) 瘦削(xiāo) 削足适履(xuē)
【答案】B
【解析】A项,“筋疲力尽”中的“尽”应读“jìn”;C项,“陶冶”中的“冶”应读“yě”;D项,“瘦削”中的“削”应读“xuē”。
2.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夸张手法主要体现在:一是夸张人物性格本身,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其次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缩影。
B.大多数老师是“有思想”“很正派”受过民主思想的陶冶的人,别里科夫只是“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 ,可是结果却是后者胜利,前者战战兢兢地过日子。
C.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就结婚了,结婚可以说是一场关于别里科夫的拯救运动,如果他结婚了,在华连卡的影响下,就能走出套子而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D.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就样子”。这个结局暗示着,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任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据路透社报道,在右翼势力的________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众议院提议修改和平宪法,提出在宪法第九条中“明确写进自卫权”。
②现代人时常这样欺骗自己:明明是孤独,却要用另一种可怜的方式________着,不能坦然面对。
③契诃夫生活在俄国农奴制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________兴起的时期。
④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舞团,现代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_______的事实。
A.怂恿 掩盖 逐步 质疑
B.怂恿 掩饰 逐渐 置疑
C.纵容 掩盖 逐步 置疑
D.纵容 掩饰 逐渐 质疑
【答案】B

4.对下列各句特别是画线词语的表达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才”字突出了人们对别里科夫的憎恶,他的死大快人心。)
B.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通过夸张的细节,写出别里科夫的外表特点。“最”字夸张地突出了他的特征之怪。)
C.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千万”一词,说尽了别里科夫对现行秩序、既有传统,以及代表这种传统秩序的官方、政府的恐惧。)
D.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通过环境描写形象地揭示出别里科夫生活在“套子”中,加点词语突出了他的卧室之小。)
【答案】D
【解析】D项,“活像一只箱子”突出他的卧室的封闭性,非常像密封严实的箱子。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 , , , , , ,仿佛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②你不想要它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画了一个缺口
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
⑤它却如影随形
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A.③②⑤①⑥④ B.③②①⑥④⑤ C.①⑥④③②⑤ D.①⑥②⑤④③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题中横线前的语句,可确定③紧承其后;由横线后的语句,可确定④在其前,由上述两点即可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6.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指出漫画的寓意。

【答案】示例 内容:漫画的主体是一个人穿着雨靴,带着雨伞,大衣领子高高竖起地行走着,他的上方太阳发出灿烂的光芒。他头脑中始终在想着:“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寓意:讽刺了社会上一部分故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止变革的人。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
“哈哈哈!”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埋葬别里科夫既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为什么又要“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呢?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我们受到良好教育的结果。
B.别里科夫虽使人讨厌,但他死去毕竟使人悲伤。
C.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代表人物死去了,我们担心还会有这样的人物出现。
D.在这个令人窒息的社会中,人们都变得虚伪起来了。
【答案】D

2.试对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
(1)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2)(华连卡)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
【答案】(1)夸张的细节和滑稽的动作描写,写出别里科夫不忘维护面子的性格。
(2)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华连卡充满活力的生命,与别里科夫形成对比。

3.如何理解“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请简要说明。
【答案】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还有许多像他那样维护旧制度、旧思想的人存在,人们不可能享受完全的自由。只要沙皇专制制度没有被推翻,腐朽的思想不被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
【解析】作答时注意挖掘作品深层含意,指出问题的实质。本题需要指出为什么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许多。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胖子和瘦子
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因沾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散发着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散发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 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奈尔,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奈尔!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他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对,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勋章。”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嘿嘿笑着。他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啪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有删改)
1.两个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见面,瘦子向胖子介绍了自己哪些方面的情况?
【答案】①妻子和儿子的情况;②自己供职和官位情况;③获奖和薪金情况;④工作之余的赚钱情况。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把瘦子所说的内容分成几个层次,然后加以概括。如跟胖子介绍“我已经成家了……这是我的妻子……这是我的儿子……”,可概括为介绍了妻子和儿子的情况。此外还有自己升了八品文官、薪金等情况,把内容分点概括出来即可。
2.根据要求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1)你认为瘦子是个怎样的人?文章对他的描写采用了哪些方法?
(2)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各表现了瘦子怎样的心情和态度?
【答案】(1)瘦子的个性特点:①念旧;②虚荣、喜欢炫耀;③卑躬屈膝,阿谀奉承,庸俗。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2)第一处表现了瘦子见到老同学时的激动、兴奋、炫耀之情;第二处表现了瘦子对高官的敬畏与奉承,说话诚惶诚恐,无话找话的心情。

3.胖子后来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做了伏笔暗示?请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答案】①“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因沾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散发着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而瘦子身上“散发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二人对比可以看出胖子生活优越,经济条件远好于瘦子。②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外貌穿戴:“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这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③“胖子”这个称号的使用。在那个时代,高官和财主的体形多肥胖。
【解析】既然是伏笔,就需要从文本中找出可以透露其身份地位,也就是能够突出其官员身份的句子。比如他的体形,他和瘦子饭后的不同描写以及瘦子对他的描述等。
4.你认为文章讽刺的对象是谁?为什么?
【答案】文章讽刺的对象主要是瘦子,原因是:①开始与老同学见面时,他重视友情,热情大方,但当听到胖子宣布自己“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勋章”时,他就变得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了,由官阶大小引起的变化,在瘦子身上体现得更充分,更有戏剧性;②文章通过瘦子前后的态度变化,折射出当时畸形的社会形态——官场上不平等的人际现状,鞭挞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契诃夫是很温和的
在很多国人心中,俄国作家契诃夫以短篇小说著称,《变色龙》《套中人》等充满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脍炙人口。相比其短篇小说,契诃夫的戏剧成就,少有人知。
今年适逢契诃夫逝世110周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将推出《契诃夫戏剧全集》(总四卷),收录契诃夫一生创作的17个剧本,共53万字,这是契诃夫戏剧在国内首次以“全集”形式呈现,收录了焦菊隐、李健吾、童道明三位名家的译本。
契诃夫戏剧为什么在今天仍值得阅读?他的戏剧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近日,记者赴北京采访了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他对记者表示,契诃夫对戏剧的贡献要大于对小说的贡献,他所传递的人文关怀穿越时空。
读+周刊:很多中国人认识契诃夫,是通过中学课本中他的小说《变色龙》,在很多人印象中,契诃夫是一位充满讽刺、批判意识的激进作家,事实是这样吗?
童道明:这是一种误解。相比19世纪的其他俄国作家,契诃夫是很温和的。他并不非常激烈,他更善于挖掘人性本身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批判现实。
托尔斯泰、高尔基都非常喜欢契诃夫。高尔基曾说:“每一个来到契诃夫身边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己希望变得更单纯,更真实,更是他自己。”他在回忆录中也曾说他想成为契诃夫那样自由的人。
我曾经编过一本《阅读契诃夫》,其中收录了很多以前在国内知名度不是很高的作品,其实就是想扭转人们对契诃夫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契诃夫是一个开放的作家。
读+周刊:契诃夫逝世半个世纪后,他的戏剧价值才被人承认,您认为他戏剧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童道明:上世纪50年代,西方现代派戏剧崛起。当时的戏剧研究者发现,现代派戏剧剧中人物之间没有直接冲突,也没有正面和反面角色,戏剧冲突不再是个体之间的冲突,而是一群人和社会现实的冲突,反映人的生存境遇与现实环境对人性的压迫。于是,人们向上溯源,发现了契诃夫。契诃夫的戏剧人物同样没有冲突,但他们都痛苦着、渴望着。
关于契诃夫还有一个关键词——人文关怀,虽然这个词并不新鲜,大家都在说,但它的确是契诃夫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品质。他的人文关怀可以穿越时空。
读+周刊:(1)
童道明:在如今的戏剧界,被演出剧目最多的戏剧家,一个是莎士比亚,一个是契诃夫。著名戏剧导演、英国人彼得·布鲁克有两部经典剧目,一部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部是契诃夫的《樱桃园》,这两部剧被国际戏剧界公认为经典戏剧的典范。
读+周刊:在契诃夫戏剧成就的发现上,中国为什么晚了西方50年?
童道明:契诃夫描写的是在没有物质匮乏的时代之下,人们精神上所遭受的痛苦,关注的是人们超脱于物质追求之上的精神追求。契诃夫曾说过,多年以后,我们的物质生活会变得非常好,但依然会有人说:我们不快乐。他预见了100年以后的现代生活。
在亚洲,经济较为发达的日本先于中国理解契诃夫。当我们衣食无忧后,才发现契诃夫所倡导的精神追求是多么重要。
读+周刊:契诃夫为何能在那个年代预见未来的生活?
童道明:因为契诃夫是一个绝对自由的人。他没有宗教信仰,蔑视一切权威,对任何事物都不顶礼膜拜。最重要的是,他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认为,时代是前进的,人们的精神追求是永恒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俄国作家罗扎诺夫曾说:“他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不过他更精致、更典雅。”
读+周刊:(2)
童道明:一个美国文学史论家曾说过:“在反映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剧作家能超过契诃夫。”这给我们重大启示。人与人的隔膜也是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主题。中国文坛,最能反映“隔膜”的作家是鲁迅。我很同意德国汉学家顾彬的一句话:从20世纪到21世纪,说哪个中国作家比较伟大,如果真的有的话,鲁迅肯定是伟大的。
读+周刊:59岁时,您尝试写戏剧,契诃夫给了您怎样的影响?
童道明:现代派戏剧所展现的,是一群人跟包围这一群人的社会环境的冲突。契诃夫的作品是如此,曹禺的作品也是如此。
那时候,我就想写一部悲剧,因为中国没有当代悲剧,戏剧缺少悲悯情怀,这是中国当代戏剧最大的缺憾。而曹禺在他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善良和充满悲悯的人文关怀,自他之后,就再没有出现过。
读+周刊:近年来,您对契诃夫的研究有没有新的发现?
童道明:要深入了解契诃夫,读他的书信是一个好渠道。契诃夫的书信有4000余封,占他文学遗产的1/3,与列夫·托尔斯泰的日记并称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两大奇观。从他的书信中,你可以读出他的人格:怀有善良之心、悲悯情怀。而这正是他能写出伟大戏剧的原因。
(选自《读+周刊,有删改)
1.下列关于访谈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中国人对契诃夫是有一定误解的,其实他不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是一位温和的善于挖掘人性本身的问题的作家。
B.童道明在传播契诃夫作品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曾经编过《阅读契诃夫》,收录了国内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契诃夫作品,目的在于扭转人们对契诃夫的认识。
C.契诃夫作品在戏剧界的影响可以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因为他与莎翁都是被演出剧目最多的戏剧家。
D.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展现的是一群人跟包围这一群人的社会环境的冲突,曹禺的作品也是如此。
E.童道明认为要想对契诃夫有深入的理解,只能从阅读他的书信开始,他的书信展现了他的悲悯情怀。
【答案】BD
【解析】A项,“其实他不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错,原文是说“不仅仅是批判现实”。C项,强加因果,演出剧目多不是他们能相提并论的原因。E项,“只能从阅读他的书信开始”说法绝对。
2.根据后面童道明的回答,把文中(1)(2)处记者提的问题写在下面。
【答案】(1)我们如何形象地理解契诃夫及其戏剧在如今戏剧界的地位?
(2)在您看来,契诃夫戏剧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

3.根据访谈内容进行概括,童道明认为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上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①善于挖掘人性本身的问题;②具有很强的悲天悯人(人文主义)情怀;③对未来有高度的预见性;④能反映人与人之间的隔膜;⑤关注人们的精神追求。
【解析】关于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上的特点,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然后加以总结概括。比如原文中有“他更善于挖掘人性本身的问题”,这样的论述可以直接摘录,也可以进行概括。
4.在现代社会,你认为还有传播契诃夫戏剧的现实意义吗?请结合文本及个人理解进行阐述。
【答案】在契诃夫的戏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伟大作家所具有的优良品质,比如他的善良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对未来的高度预见性、对精神的追求等,这些东西都会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他对未来的预见性,更能让我们从他的作品中看到未来,反观自身。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多读一些契诃夫的作品,让我们感受精神的追求和自由,让我们学会善良和悲天悯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从作品来看,应该传播契诃夫的戏剧作品。阐述理由时,重点分析其在精神方面的作用,此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也要注意其条理性和指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