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时同步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时同步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2 08:2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髭须(zī) 呐喊(nà) 应承(yìng) 彤云(dān)
B.央浼(miǎn) 庇佑(bì) 飘絮(xù) 玷辱(diàn)
C.仓廒(áo) 防噎(yī) 虞候(yú) 衙内(yá)
D.煨着(wēi) 缠绕(chán) 拜揖(yī) 亲眷(juàn)
【答案】D
【解析】A项,“彤云”中“彤”应读“tónɡ”;B项,“央浼”中“浼”应读“měi”;C项,“防噎”中“噎”应读“yē”。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闲遐 交头接耳 素不相识 鬼鬼祟祟
B.妨碍 不尴不尬 解剜尖刀 贪赃枉法
C.沽酒 朔风彤云 吃饭防咽 人才会聚
D.勤谨 方得脱免 碎琼乱玉 通宵达旦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与林冲、鲁达的故事不同,杨志的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梦。
B.实践“超越自我”,便为人们树起了生活航标;提倡“超越自我”,即是踏上通向理想的道路。
C.西北风卷着雪花,狂暴凶横地撞开人家的门窗,把大把大把冷森森地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
D.4月11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宣判大会,公开宣判杀害崔大庆烈士的凶手于根柱死刑。
【答案】C
【解析】A项,“把……概括”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应将“实践”和“提倡”互换位置。D项,烈士是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杀害……烈士”不合逻辑。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B.电视剧《水浒》拍摄前有很多演员争演林冲,《水浒》中不乏鲜明生动的英雄形象,唯独林冲一角最为奇货可居。
C.比尔·盖茨的豪宅前面俯瞰浩如烟海的华盛顿湖,背后深入湖畔东岸的一座山丘,属于“掩土建筑”。建筑物地上四层,地下深不可测,外观呈现“西北太平洋岸别墅”风格,林木蓊郁、气象万千。
D.美国声称为了应对朝鲜威胁,准备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将破坏和平及地区稳定。
【答案】D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杀死) ②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冒犯、触怒)
B.①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从来) ②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
C.①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消息) ②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给)
D.①我自在门前理会(懂得,领会) ②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办交接手续)
【答案】D
【解析】D项,①理会:招呼,照看。
6.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
②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
③“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
④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
⑤只要提防他便了。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D
【解析】①“不合”在文中的意思是“不该”,今义是“不和”;③“不尴尬”在文中的意思是“鬼鬼祟祟,不正派”,今义是“没有处于无法摆脱的两难境地”。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林冲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①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②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③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④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⑤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A.⑤③④①② B.④⑤③①② C.④⑤③②① D.⑤③②①④
【答案】D
【解析】所补写的内容为时间先后顺序和空间移动顺序,先写林冲预备前往,然后描写入得庙来的情形。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李小二和小酒店,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情节。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合情合理。
B.林冲拿刀怒寻陆谦,矛盾冲突似乎一触即发。也引起了读者“捏着两把汗”,但作者却老练地虚晃一枪,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这样写,使情节形象生动。
C.林冲最终起来反抗,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及手下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不得不手刃仇敌,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D.小说的自然景物和环境描写极为出色。如林冲到草料场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连写三个“草”字,为后文起火预作布置。
【答案】B
【解析】“这样写,使情节形象生动”表述错误。应为“这样写,使情节跌宕起伏”。
9.对下列句子描写风雪所选用的角度,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冲)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侧面描写)
B.(林冲)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侧面描写)
C.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正面描写)
D.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正面描写)
【答案】A
【解析】“侧面描写”解释错误,应为“正面描写”。
10.前呼后应,榫接缝合,正如金圣叹所说:“草蛇灰线,一以贯之”,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小说对雪、火、枪、刀、酒的描写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请从其中任选一例,写一段25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答案】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因此,小说开始便点明“却早冬来”,前往草料场“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离草料场院前去沽酒,“那雪正下得紧”,离开市井酒店,“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小说反复描写雪,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雪,林冲才去市井沽酒,才会看到山神庙;因为下雪,草厅才会倒塌,林冲才会夜宿山神庙。其次,小说一再描写雪,也暗示了林冲处境的险恶,暗示一场人生搏斗的大风暴即将到来。

11.课文结尾写道:“(林冲)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假如你是导演,请根据当时的情景,就此设计一个画面。
【答案】示例 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知道,自己拼命挣扎想回去和他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没有了,已经被这把大火吞噬了。林冲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芦,眼中含着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地前行,雪地里一串逶迤的脚印渐渐延伸到远方……
【解析】描写画面要注意刻画人物的言行、神态,还要借助其他景物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1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林冲身上的英雄气概。请结合下面一幅图画内容描述你对林冲这一英雄形象的理解。

要求:(1)侧重环境描写和肖像描写,并结合使用议论。
(2)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答案】豹子头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却屡遭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图画中林冲扛着矛枪大步流星地走在雪地里,凛冽的寒风吹动他的英雄氅,纷纷扬扬的大雪烘托着他的英雄气,深仇大恨澎湃着他的英雄血。看,肩扛丈八蛇矛枪,迎着风雪前行,他的目光中充满坚定与刚毅,骨子里透着倔强与顽强。好一派英雄气概!鹅毛般的大雪,为大地铺上了一块辽阔的洁白地毯,就让这洁白的地毯掩盖那些小人、掩盖那些肮脏!这样的背景,难道不是为英雄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吗?难道不是为勇者烘托一种无畏的气概吗?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 不想来到沧州, 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 ,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见你。”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夜送回天王堂。次日又来相请。自此林冲得店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
1.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地里投奔人不着, 不想来到沧州, 一个酒店主人。
②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 ,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
A.迤逦 投靠 顺当
B.迤逦 投托 顺当
C.转折 投托 顺随
D.转折 投靠 顺随
【答案】B
【解析】“迤逦”指缓慢前行,这里有颠沛流离的意思。“转折”指文章或语意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方向。此处应用“迤逦”。“投靠”指前去依靠别人生活,而“投托”指被动去依托。此处用“投托”更恰当。“顺当”是顺利的意思。“顺随”是顺从、依从的意思。根据句意,这里用“顺当”更恰当。
2.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一段所讲的主要内容。
【答案】本段主要插叙林冲在东京时对李小二有恩的往事及叙述二人在沧州相见后的情形。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段内容一共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插叙当初二人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叙述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情形。
3.此段内容看似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无关,应该是“闲话”部分。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答案】不可以去掉。这一段介绍了林冲与李小二相识的原因,同时透露给李小二一个重要信息——林冲的仇人是高太尉,为下文李小二报恩埋下伏笔。

4.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概括。
【答案】二人的对话交代了林冲得罪高太尉被刺配沧州,担心因罪囚身份玷辱李小二夫妇等事,体现了林冲委曲求全、不愿反抗、安分守己、善良软弱的性格特征。
【解析】林冲称高俅为“太尉”,说自己“恶”了高太尉,自称“罪囚”,从这些可以看出林冲安分顺从、委曲求全的性格。林冲资助李小二且怕自己的身份玷辱李小二夫妇,可以看出他性格中善良仗义的一面。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林冲棒打洪教头
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
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
1.下列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经柴进庄院,与武师洪教头较量枪棒的故事。
B.小旋风柴进,为人仗义疏财,广泛结交英雄好汉,较棒一节,作者写他对林冲礼遇有加。
C.较棒的过程写得有些拖沓。先是吃酒等月上,较起棒来又是穿插开枷,又是发彩头,真正较量起来,不过一个回合。
D.较棒进行到四五个回合,林冲跳出圈外认输,因为戴着枷自己处于被动,柴进马上自责“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表明柴进疏于安排。
E.洪教头以武师身份来柴进庄上混饭吃,但目空一切,咄咄逼人,反诬林冲拜访柴进是“流配军人”前来“倚草附木”。
【答案】CD
【解析】C项,说过程写得拖沓不正确,此一节写得曲折精彩。D项,这一细节明写柴进,暗写洪教头挑起竞争却有失公平。
2.请简要概括小说中的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①武艺高强、机智勇敢。②隐忍退让、处事冷静。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3.有人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这几句话是闲笔,可以删掉,你怎么认为?
【答案】不可以删掉。在洪教头步步紧逼,林冲一忍再忍之后,作者宕开笔墨写柴进劝酒和月下景色,这些“闲笔”使得情节张弛有度,为下文写林冲棒打洪教头蓄势。
【解析】结合语句内容来看,这几句主要写柴进的劝酒和月下的景色,这是作者处理情节时候的一个技巧,洪教头步步紧逼,林冲一忍再忍。作者宕开一笔,能使情节得到缓冲,为下文情节蓄势。
4.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者在人物形象刻画和情节设计方面的特点。
【答案】人物形象: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鲜明可感。①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②小说尤其着力借助心理描写来表现林冲逆来顺受的性格弱点。③林冲是主要人物,作者却用寥寥数笔来写,成功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
情节:情节结构紧凑有序,故事跌宕起伏。①以“林冲棒打洪教头”构成情节发展的主题,使结构主干突出,不蔓不枝。②故事围绕“打”字写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③经过层层铺垫使情节发展更符合情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看看天色又晚,三个人投村中客店里来。
到得房内,两个公人放了棍棒,解下包裹。
林冲也把包来解了,不等公人开口,去包里取些碎银两,央店小二买些酒肉,籴些米来,安排盘馔,请两个防送公人坐了吃。
董超、薛霸又添酒来,把林冲灌的醉了,和枷倒在一边。薛霸去烧一锅百沸滚汤,提将来倾在脚盆内,叫道:“林教头,你也洗了脚好睡。”
林冲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
薛霸便道:“我替你洗。”
林冲忙道:“使不得!”
薛霸道:“出路人那里计较的许多。”
林冲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
林冲叫一声:“哎也!”
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
林冲道:“不消生受。”
薛霸道:“只见罪人伏侍公人,那曾有公人伏侍罪人。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口里喃喃的骂了半夜。
林冲那里敢回话,自去倒在一边。
他两个泼了这水,自换些水去外边洗了脚收拾。
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薛霸起来烧了面汤,安排打火做饭吃。
林冲起来,晕了,吃不得,又走不动。
薛霸拿了水火棍,催促动身。
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
林冲看时,脚上满面都是燎浆泡,只得寻觅旧草鞋穿,那里去讨,没奈何,只得把新鞋穿上。
叫店小二算过酒钱,两个公人带了林冲出店,却是五更天气。
林冲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正走不动,声唤不止。
薛霸骂道:“走便快走,不走便大棍搠将起来。”
林冲道:“上下方便,小人岂敢怠慢,俄延程途,其实是脚疼走不动。”
董超道:“我扶着你走便了。”
搀着林冲,只得又挨了四五里路。
看看正走动了,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有名唤做“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
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在此处。
今日这两个公人带林冲奔入这林子里来。董超道:“走了一五更,走不得十里路程,似此沧州怎的得到。”
薛霸道:“我也走不得了,且就林子里歇一歇。”
三个人奔到里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树根头。
林冲叫声:“呵也!”靠着一株大树便倒了。
只见董超说道:“行一步,等一步,倒走得我困倦起来。且睡一睡却行。”
放下水火棍,便倒在树边,略略闭得眼,从地下叫将起来。
林冲道:“上下做甚么?”
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
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
董超道:“那里信得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
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
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便多走的几日,也是死数。只今日就这里,倒作成我两个回去快些。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你须精细着,明年今日是你周年。我等已限定日期,亦要早回话。”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有删节)
1.文章第一段提到“看看天色又晚”有何作用?
【答案】林冲他们投宿旅店提供合情合理的故事发展过程,具有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解析】选文故事发生在旅店,如果不是天色已晚,就无法让故事发生在旅店,所以,提到“天色又晚”,可为下文投宿旅店做铺垫。
2.在“夜店洗脚”这一故事情节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手法。通过这些描写手法的运用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表现了两个公差的残忍。
【解析】该题是对描写手法的考查,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的运用以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该故事情节中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手法。
3.野猪林结果林冲一事,其实在旅店中作者已在多处埋下了伏笔,请找出。
【答案】在旅店将林冲的脚烫伤,为的是让林冲行走不便;给林冲穿新草鞋让他行走不便,为在野猪林休息做准备;早晨早起,路上行人少。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作者的写作技巧,官差用热水将林冲的脚烫伤,为的是让林冲行走不便;其次,给林冲穿了新的草鞋;早上早起,天不亮就走了等都是为结果林冲做准备。
4.试分析选文中体现的林冲的性格特征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体现的有哪些不同点。
【答案】选文中的林冲性格具有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特点,而课文中的林冲的性格特点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一开始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后来逐渐具有反抗意识,再到后来手刃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