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8-23 16:3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人类对地球内部状况的探测,主要用地震波观测等地球物理手段”,对本课程的要求如下:
1.充分利用课本图1.25,讲解地震波、横波、纵波的特征以及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等,
2.区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特征,在讲解内部圈层时,可利用实物“半熟的鸡蛋”来比拟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而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空间分布上。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书中的地位是:《地球的圈层结构》是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内容。本节主要通过学习两个知识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让学生在宏观了解地球结构的特点,为后面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三、学情分析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们思维比较活跃,在初中时也简单了解了地理这一门课程,但很多学生对地理的理论知识,特别是空间思维能力和基本的认图能力欠缺。在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中,可以了解学生不够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本节通过宏观整体展现了地球的内外部圈层结构,虽然内容抽象,但为以后学习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这一节的学习,上课时需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利用实物模拟或图片进行教学,通俗易懂,更能激发地理基础差的学生有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圈层主要特点和划分依据。
(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2.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的研究中,学会思考并分析地理问题,养成不断探索的好习惯。
(2)了解地球内外圈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2)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观,从而培养学生保护地球这一家园的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
1.了解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分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及分界点。
3.让学生知道岩石圈是属于内部圈层还是外部圈层。
六、教学难点
1.如何区分地壳和岩石圈。
2.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喜欢地理这一门课,顺利通过高考。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方法
本着新课标标准以及“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中使用讲授法、启发法以及分组探究讨论法,争取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高效课堂,加强师生互动。
九、教具设计
1.煮好鸡蛋。
2.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3.从网上、杂志、辅导书收集有关本节课的教学资源。
十、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手中拿着前一天准备好的鸡蛋)
师问:同学们,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答:是鸡蛋。
师问:那同学们早上有没有吃鸡蛋呢?
生答:有或没有。
师问:那同学们在吃鸡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鸡蛋分为几层?
生答:有(3/4/5)层
【展示课件】从课件图片中可知道鸡蛋最基本分为三层,由外到里:蛋壳-蛋白-蛋黄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引发思考】我们地球经过专家的研究,它的结构跟我们的鸡蛋有点类似,它的结构也分为3层,我们经常听说“上天容易,入地难”,那专家是怎么知道地球的内部情况的呢?
【展示课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获得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
【小组讨论】师问:那么,同学们,什么是地震波?它可以分为几类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小组回答】略。
【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层。
【板书】
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1.地震波概念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
【小组讨论】想一想:师问: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摇晃,为什么?纵波和横波哪个对地表的破坏程度大,为什么?
小组抢答:略。
公布答案(课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因为当地震发生时,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传播速度比较快,所以人们先感到下上颠簸。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教师补充:那在海上发生地震时,海洋中航行的渔民有什么感觉呢?答:海上的渔民只能感到上下颠簸,不能感到左右摇晃。是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
【过渡】虽然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仅是皮毛,但人类的认识潜力是无限的,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从了解宏观结构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观结构。对地球内部认识就是如此,首先通过研究地震波变化曲线了解地球结构。
【板书】
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核、地幔、地壳
1.观看课本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归纳讲解】根据P、S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引入不连续面的存在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①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P、S波(依据:同一物质中P波速较S波快)
②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大致深度。
③定义不连续界面:霍面(平均地下33Km),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
【小组讨论】详看课本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回答“读图思考”
(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在莫霍界面以下,地震波纵、横波的波速迅速上升,说明物质组成和物质密度发生改变;古登堡界面以下,地震波纵波的波速突然下降,横波消失,说明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答:地幔-固态 地核:外核-液态 内核-固态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板书】(板图边讲边绘边讲述)
通过分析图表总结(投影-让学生回答完成),巩固知识点
【课件展示】
【注意难点】在学习总结知识点时,教师详见地壳,岩石圈之间的关系?
【难点讲析】
根据板书内容思考:地壳=岩石圈?
答: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过渡】要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整体面貌,除了需要对地壳内部结构的了解外,还需要对地球外部结构的层次。那么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有哪些层次?
【板书】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思考】1.根据课本“图1.27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连接地球内外圈层的纽带是哪个圈层?
【学生回答】岩石圈。岩石圈既属于内部圈层的一部分,同时其上层还属于大气圈、生物圈等外部圈层的一部分,故岩石圈是连接地球内外圈层的纽带
【课件展示】2.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
【想一想】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小组合作探究】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
答:A 生物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课堂小结】 同心圈层结构(地心)
地壳 大气圈
地幔 地球的圈层结构 水圈
地核 生物圈
【课堂练习】
1.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两大部分。 ( )
  A.地壳与地幔 B.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
C.生物圈、岩石圈 D.水圈与大气圈 
2.(双)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B.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3.(双)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组成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4.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 )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生物圈 ④岩石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B 2.A C 3.B C 4.A
【作业布置】
完成《高中新课程》第四节(P20---P22)
预习 第二章 第一节且完成导学案
【板书设计】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1.地震波概念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
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核、地幔、地壳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