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1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本节聚焦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 2某家庭体温日变化调查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有没差别?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3 1.正常人体温有个范围,变化一般不超过1℃。个人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2.体温随年龄差异,一般年轻者较高。
3.体温随性别差异,一般女性较高。
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结 论4 体温是理化性质的一方面,处于动态平衡。
怎么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 如多饮多尿等。 56 1. 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包括多种代谢产物含量。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检测值超出正常范围,因此该指标可反映健康状况。问题探讨答案 2.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处于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有差异。7 3.(1)肌酐含量超标,它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累积影响健康.表明肾脏排泄功能障碍.(2)葡萄糖超标,血糖过高导致糖尿病等.(3)甘油三脂超标,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8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指标,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肝脏发生炎症,转氨酶即从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病变可引起转氨酶升高—>肝炎。 9 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时,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以致大量尿素和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尿毒症。 10 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糖尿病有重要意义。 11 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脂水平的指标。无论哪个含量增高,都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两者都增高的,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 1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血浆的PH:7.35-7.45
体温:约37OC
血浆渗透压:约770kPa(37OC)稳态的事实13(一)稳态的定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二)稳态的特点:
(1)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恒定的动态变化;
(2)不同个体有差异。14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5呼吸
系统细胞食物
(营养成分)氧气CO2和H2O体外体外体内消化
系统泌尿
系统皮肤血浆淋巴组织液内环境呼吸
系统1617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 贝尔纳 推测:稳态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后来,美国生理学家 坎农 提出:稳态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
之后,人们发现,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病菌等影响稳态的因素—它也起重要调节作用。18 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血糖过低和过高分别出现低血糖和糖尿病。 稳态失调的病例:尿毒症、糖尿病、高原反应、高烧、腹泻、酸碱中毒等。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血钙过低→佝偻病等。19思考与讨论提示 1.病人感觉头晕、厌食、恶心。正常体温是生化反应最适温度,高烧影响酶活性,导致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使机体功能异常。应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来退烧。P9 2. 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此时内环境的水较多地渗入细胞,造成肿胀,使细胞代谢紊乱。出现疲倦、不适、恶心、厌食、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使体内缺氧。说明外界环境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20P9与社会的联系:空调病 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
主要原因:体表水分蒸发多,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以及内外温差大,致内分泌紊乱等。21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正常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与功能
(2)适宜体温和pH:适宜酶发挥作用
(3)正常血糖含量和含氧量:机体的能量保障
(4)细胞代谢包括众多反应,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必将引起代谢紊乱.22练习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 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 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