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热的传递》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热可以在 、 、气体中的传递。
2. 使用酒精灯前要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 。打开瓶帽,将瓶帽 在灯旁。
3. 酒精灯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 部分。
4. 热在固体中,从 的地方传到 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 ”。
5. 热在水中主要是以 的方式传递。
6. 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 来实现的。
7.热的传递方式有 、 、 。
二.选择题
1.热在固体中传递,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温度低的到温度高的传递 B.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C.交流受热
2.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受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
A.传导 B.辐射 C.对流
3.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
B. 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体,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C. 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他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嘴吹灭。
三.判断题
1. 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
2.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也能用嘴吹灭。( )
3. 加热放有木屑的水,在加热过程中,有的木屑循环运动,有的木屑一会上升一会下降。( )
4. 不依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传导”。( )
5. 阳光下的石头很热,热的传递方式是对流。( )
四.实验题
1.热在固体中传递,下面是热在固体中传递的实验,请完成实验过程。
(1)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使用的酒精的最热的 部分。
(2)使用酒精灯之前要检查酒精灯内酒精 。
(3)如上实验中,通过加热,最先掉下来的火柴是 号,最后掉下来的是 号,说明 。
(4)实验结论是 。
2. 请根据提示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结论。
(1)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 。
(2)根据图示,完成实验过程
观察到的现象
画出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路线
实验结论
(3) 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受热液体或气体相互 ,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
答案:
一.1. 固体、液体
2.2/3 竖放
3. 外焰
4.温度高 温度低 传导
5. 对流
6.冷热空气的对流
7.传导、对流、辐射
二.1.B 2. C 3. C
三.1. √ 2. × 3. √ 4. × 5. ×
四.1.(1)外焰 (2)最多不能超过灯体的2/3 (3)1号 4号 离加热火焰近先受热,远的受热慢 (4)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2.(1)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
(2)
(3)液体或气体 混合 对流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2.2 热的传递 教学设计
课题
热的传递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2.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象力
重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难点
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设置情景: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使我们的小手逐渐温暖起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如果把汤勺放入盛有滚烫水的杯子内,2分钟后,当你再拿起汤勺时,会有什么感觉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老师总结: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递
学生思考回答——爸爸妈妈把热传给我们
学生体验后回答:勺子柄热了
因为汤把勺子加热了
身边亲身经历的事物入手,简单易懂
让学生
讲授新课
一.学会使用酒精灯
1.展示酒精灯,引导学生学习使用酒精灯,并叮嘱学生学习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灯芯,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芯。
(2)灯体内酒精,最多不能超过灯体的2/3。
(3)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
(4)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他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备好的湿抹布盖灭。
(5)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体,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6)不能用嘴吹灭。
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酒精灯在实验中能帮助你。
二.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
1.引导学生完成实验一:
利用酒精灯、蜡烛、勺子、镊子
知道学生完成,并时刻提醒学生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烫伤。
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2.引导学生完成实验二:证明热在固体中如何传递
材料: 火柴、酒精灯、铁架台、铁丝(用蜡粘有火柴)
实验操作: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3.请同学学习科学概念——传导
三.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
热在液体和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
1.引导学生操作实验,完成理论的认识——做下面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说说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拓展提升:你知道烧开的水在水壶里是怎样运动的?
3.拓展提升:你知道冬季屋内使用暖气暖气流又是怎样充满整个屋子的吗?
4.科学概念的学习——对流
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东西摸上去很烫呢?
四.了解热辐射:
1.引导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总结:
2.科学概念的学习——辐射
补充:像太阳就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我们地球上来的
五.拓展提升:你会总结分析下图中热的传递方式吗?
1.学习如何操作使用酒精灯: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实验一:逐步完成操作并观察记录
(1)点燃蜡烛,在金属汤匙柄前段,中间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
(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汤匙,用酒精分别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烛熔化的情形
(3)完成记录:
2.学生观察实验准备过程,观察记录实验操作的过程。
完成实验记录:
3.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观察记录:
2.学生看图解释:烧开水时,壶底部的水受热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下降,冷水、热水的上下相对流动,使整个壶里的水都变热了。
3.结合冷暖空气的性质,解释热在空气中的传递:在室内,暖气片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上升,冷空气下降又被加热,冷热空气不断相对流动使整个屋子温暖起来。
结论: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4.阅读课本找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受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学生对夏季感受到的现象进行讨论:阳光因自身的温度而向外发射能量,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种物体传给其他物体。
2.在课本上找出:不依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展示:
炉子到水壶—传导
壶中的水—对流
炉子的热传到四周—辐射
俗话说:“书听百变,不如经历一回”,学生亲自体验酒精灯的使用,不仅学会操作,更有助于学生记忆相关理论知识
本环节内容的设计是以学生学习操作为主,老师点评补充为辅,体现学生的课堂主导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拓展学习思维
先实验后理论利于学生学习接受
把实验的每一步观察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便于观察,总结
联系生活,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建立学生知识源于生活的科学理念
对于一些科学概念的知识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精准是对科学概念学习的基本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即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应用,也强化学生们的团队意识
课堂练习
1.热可以在( )( )和( )中传播。
2.热的传递方式有( )( )和( )。
3.热在( )中,总是从( )的地方传到( )
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 )。
4.使用酒精灯时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 )。打开瓶帽,将瓶帽( )在灯旁。
下面的热是用什么方式传递的?1、把金属汤勺放入热汤里,勺柄逐渐变热了。
2、把冷的菜油放进热锅里,菜油逐渐变热了。
3、阳光下的石头很热。4、火钳夹过烧红的蜂窝煤后很烫。
学生认真完成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当堂解决所学的知识
作业布置:
做一做:器材:烧水的壶、水、茶叶
要求:
1.降水加入壶中烧开
2.将茶叶加入烧开水的壶中,浸泡2分钟
3.继续加热带有茶叶的开水,观察茶叶的运动规律
4.写出你的观察记录和结论
课堂小结
1.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式为传导
2.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酒精灯
4.我们通过观察总结知道热的传递方式还有辐射
板书
热的传递
一.酒精灯的使用
二.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温度高——温度低
传递方式称为“传导”
三.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
“对流”
四.热辐射——太阳辐射——不借助水、空气和其他物体
课件25张PPT。热的传递科学苏教版 四年级上新知导入热的传递新知导入一个瓷汤勺、一杯100℃的水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递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1、使用前检查灯芯,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芯。
2、灯体内酒精,最多不能超过灯体的2/3。
3、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
4、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他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备好的湿抹布盖灭。
5、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体,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6、不能用嘴吹灭。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加热前端 加热中端前端熔化快,中端变软、后端没有变化前端熔化慢,中端熔化快、后端熔化慢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新知讲解材料: 火柴、酒精灯、铁架台、铁丝(用蜡粘有火柴) 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新知讲解1—2—3—41—2—3—4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新知讲解新知讲解 做下面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说说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热,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新知讲解 在加热过程中,有的木屑循环运动,有的木屑一会上升一会下降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新知讲解Re 热冷冷烧开水时水的对流示意图新知讲解热空气冷空气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新知讲解受热遇冷新知讲解 阳光因自身的温度而向外发射能量,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种物体传给其他物体。 新知讲解 不依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课堂练习1.热可以在( )( )和( )中传播。
2.热的传递方式有( )( )和( )。
3.热在( )中,总是从( )的地方传到( )
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 )。
4.使用酒精灯时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 )。打开瓶帽,将瓶帽( )在灯旁。固 体液体气体传导对流辐射固体温度高温度低传导2/3竖放课堂练习1、把金属汤勺放入热汤里,勺柄逐渐变热了。( )2、把冷的菜油放进热锅里,菜油逐渐变热了。( )3、阳光下的石头很热。( )4、火钳夹过烧红的蜂窝煤后很烫。( )传导对流辐射传导下面的热是用什么方式传递的?拓展提高炉子到水壶—传导壶中的水—对流炉子的热传到四周—辐射你会总结分析下图中热的传递方式吗?传导对流辐射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1.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式为传导
2.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酒精灯
3.我们学习热在液体、气体中传递的方式为对流
4.我们通过观察总结知道热的传递方式还有辐射作业布置器材:烧水的壶、水、茶叶要求:
1.降水加入壶中烧开
2.将茶叶加入烧开水的壶中,浸泡2分钟
3.继续加热带有茶叶的开水,观察茶叶的运动规律
4.写出你的观察记录和结论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2.2《热的传递》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热可以在 、 、气体中的传递。
2. 使用酒精灯前要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 。打开瓶帽,将瓶帽 在灯旁。
3. 酒精灯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 部分。
4. 热在固体中,从 的地方传到 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 ”。
5. 热在水中主要是以 的方式传递。
6. 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 来实现的。
7.热的传递方式有 、 、 。
二.选择题
1.热在固体中传递,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温度低的到温度高的传递 B.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C.交流受热
2.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受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
A.传导 B.辐射 C.对流
3.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
B. 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体,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C. 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他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嘴吹灭。
三.判断题
1. 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
2.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也能用嘴吹灭。( )
3. 加热放有木屑的水,在加热过程中,有的木屑循环运动,有的木屑一会上升一会下降。( )
4. 不依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传导”。( )
5. 阳光下的石头很热,热的传递方式是对流。( )
四.实验题
1.热在固体中传递,下面是热在固体中传递的实验,请完成实验过程。
(1)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使用的酒精的最热的 部分。
(2)使用酒精灯之前要检查酒精灯内酒精 。
(3)如上实验中,通过加热,最先掉下来的火柴是 号,最后掉下来的是 号,说明 。
(4)实验结论是 。
2. 请根据提示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结论。
(1)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 。
(2)根据图示,完成实验过程
观察到的现象
画出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路线
实验结论
(3) 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受热液体或气体相互 ,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
答案:
一.1. 固体、液体
2.2/3 竖放
3. 外焰
4.温度高 温度低 传导
5. 对流
6.冷热空气的对流
7.传导、对流、辐射
二.1.B 2. C 3. C
三.1. √ 2. × 3. √ 4. × 5. ×
四.1.(1)外焰 (2)最多不能超过灯体的2/3 (3)1号 4号 离加热火焰近先受热,远的受热慢 (4)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2.(1)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
(2)
(3)液体或气体 混合 对流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2.2 热的传递 教学设计
课题
热的传递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2.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象力
重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难点
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设置情景: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使我们的小手逐渐温暖起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如果把汤勺放入盛有滚烫水的杯子内,2分钟后,当你再拿起汤勺时,会有什么感觉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老师总结: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递
学生思考回答——爸爸妈妈把热传给我们
学生体验后回答:勺子柄热了
因为汤把勺子加热了
身边亲身经历的事物入手,简单易懂
让学生
讲授新课
一.学会使用酒精灯
1.展示酒精灯,引导学生学习使用酒精灯,并叮嘱学生学习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灯芯,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芯。
(2)灯体内酒精,最多不能超过灯体的2/3。
(3)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
(4)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他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备好的湿抹布盖灭。
(5)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体,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6)不能用嘴吹灭。
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酒精灯在实验中能帮助你。
二.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
1.引导学生完成实验一:
利用酒精灯、蜡烛、勺子、镊子
知道学生完成,并时刻提醒学生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烫伤。
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2.引导学生完成实验二:证明热在固体中如何传递
材料: 火柴、酒精灯、铁架台、铁丝(用蜡粘有火柴)
实验操作: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3.请同学学习科学概念——传导
三.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
热在液体和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
1.引导学生操作实验,完成理论的认识——做下面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说说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拓展提升:你知道烧开的水在水壶里是怎样运动的?
3.拓展提升:你知道冬季屋内使用暖气暖气流又是怎样充满整个屋子的吗?
4.科学概念的学习——对流
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东西摸上去很烫呢?
四.了解热辐射:
1.引导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总结:
2.科学概念的学习——辐射
补充:像太阳就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我们地球上来的
五.拓展提升:你会总结分析下图中热的传递方式吗?
1.学习如何操作使用酒精灯: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实验一:逐步完成操作并观察记录
(1)点燃蜡烛,在金属汤匙柄前段,中间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
(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汤匙,用酒精分别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烛熔化的情形
(3)完成记录:
2.学生观察实验准备过程,观察记录实验操作的过程。
完成实验记录:
3.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观察记录:
2.学生看图解释:烧开水时,壶底部的水受热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下降,冷水、热水的上下相对流动,使整个壶里的水都变热了。
3.结合冷暖空气的性质,解释热在空气中的传递:在室内,暖气片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上升,冷空气下降又被加热,冷热空气不断相对流动使整个屋子温暖起来。
结论: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4.阅读课本找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受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学生对夏季感受到的现象进行讨论:阳光因自身的温度而向外发射能量,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种物体传给其他物体。
2.在课本上找出:不依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展示:
炉子到水壶—传导
壶中的水—对流
炉子的热传到四周—辐射
俗话说:“书听百变,不如经历一回”,学生亲自体验酒精灯的使用,不仅学会操作,更有助于学生记忆相关理论知识
本环节内容的设计是以学生学习操作为主,老师点评补充为辅,体现学生的课堂主导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拓展学习思维
先实验后理论利于学生学习接受
把实验的每一步观察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便于观察,总结
联系生活,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建立学生知识源于生活的科学理念
对于一些科学概念的知识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精准是对科学概念学习的基本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即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应用,也强化学生们的团队意识
课堂练习
1.热可以在( )( )和( )中传播。
2.热的传递方式有( )( )和( )。
3.热在( )中,总是从( )的地方传到( )
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 )。
4.使用酒精灯时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 )。打开瓶帽,将瓶帽( )在灯旁。
下面的热是用什么方式传递的?1、把金属汤勺放入热汤里,勺柄逐渐变热了。
2、把冷的菜油放进热锅里,菜油逐渐变热了。
3、阳光下的石头很热。4、火钳夹过烧红的蜂窝煤后很烫。
学生认真完成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当堂解决所学的知识
作业布置:
做一做:器材:烧水的壶、水、茶叶
要求:
1.降水加入壶中烧开
2.将茶叶加入烧开水的壶中,浸泡2分钟
3.继续加热带有茶叶的开水,观察茶叶的运动规律
4.写出你的观察记录和结论
课堂小结
1.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式为传导
2.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酒精灯
4.我们通过观察总结知道热的传递方式还有辐射
板书
热的传递
一.酒精灯的使用
二.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温度高——温度低
传递方式称为“传导”
三.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
“对流”
四.热辐射——太阳辐射——不借助水、空气和其他物体
课件25张PPT。热的传递科学苏教版 四年级上新知导入热的传递新知导入一个瓷汤勺、一杯100℃的水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递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1、使用前检查灯芯,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芯。
2、灯体内酒精,最多不能超过灯体的2/3。
3、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
4、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他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备好的湿抹布盖灭。
5、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体,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6、不能用嘴吹灭。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加热前端 加热中端前端熔化快,中端变软、后端没有变化前端熔化慢,中端熔化快、后端熔化慢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新知讲解材料: 火柴、酒精灯、铁架台、铁丝(用蜡粘有火柴) 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新知讲解1—2—3—41—2—3—4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新知讲解新知讲解 做下面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说说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热,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新知讲解 在加热过程中,有的木屑循环运动,有的木屑一会上升一会下降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新知讲解Re 热冷冷烧开水时水的对流示意图新知讲解热空气冷空气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新知讲解受热遇冷新知讲解 阳光因自身的温度而向外发射能量,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种物体传给其他物体。 新知讲解 不依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课堂练习1.热可以在( )( )和( )中传播。
2.热的传递方式有( )( )和( )。
3.热在( )中,总是从( )的地方传到( )
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 )。
4.使用酒精灯时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 )。打开瓶帽,将瓶帽( )在灯旁。固 体液体气体传导对流辐射固体温度高温度低传导2/3竖放课堂练习1、把金属汤勺放入热汤里,勺柄逐渐变热了。( )2、把冷的菜油放进热锅里,菜油逐渐变热了。( )3、阳光下的石头很热。( )4、火钳夹过烧红的蜂窝煤后很烫。( )传导对流辐射传导下面的热是用什么方式传递的?拓展提高炉子到水壶—传导壶中的水—对流炉子的热传到四周—辐射你会总结分析下图中热的传递方式吗?传导对流辐射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1.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式为传导
2.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酒精灯
3.我们学习热在液体、气体中传递的方式为对流
4.我们通过观察总结知道热的传递方式还有辐射作业布置器材:烧水的壶、水、茶叶要求:
1.降水加入壶中烧开
2.将茶叶加入烧开水的壶中,浸泡2分钟
3.继续加热带有茶叶的开水,观察茶叶的运动规律
4.写出你的观察记录和结论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