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读城市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图L2-1-1),完成1~3题。
图L2-1-1
1.在P区域形成的城市地域功能区是( )
A.工业区
B.住宅区
C.中心商务区
D.高科技区
2.P区域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交通便利
B.地租较高
C.人口密集
D.科技发达
3.影响城市楼层高度与市中心距离关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租高低 B.建筑水平
C.环境质量 D.发展历史
图L2-1-2示意10月份某工作日,我国某城市18时较子夜时分人口聚集度差异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图L2-1-2
4.下列四地中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关于图中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空间差异18时最大,这是因为人口向住宅区集中
B.该城市10时人口数量的空间差异最小
C.图示信息能反映城市人口的空间流动
D.图示信息能反映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
图L2-1-3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图L2-1-3
6.图中M、N、L依次表示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商业、住宅、工业 B.商业、工业、住宅
C.住宅、工业、商业 D.工业、商业、住宅
7.当L线变成P线时,城市各功能区的变化是( )
A.商业区范围变小
B.工业区范围变小
C.住宅区范围变大
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围扩展
图L2-1-4甲为北京2016年的348路公交车运营线路示意图,图L2-1-4乙为1995年的348路公交车站牌。读图,回答8~10题。
甲
乙
图L2-1-4
8.目前348路公交车途经的城市功能区主要是( )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9.目前348路公交车沿线( )
A.站点1附近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
B.站点3附近适合建大型批发市场
C.站点14附近适合开发高端住宅区
D.站点l5周边高楼林立,建筑密集
10.与1995年相比,目前348路部分站名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图示地区( )
A.交通通达程度的提高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C.地域分化程度的降低
D.土地地租水平的提升
图L2-1-5是我国某城市简图。读图完成11~12题。
图L2-1-5
11.造成铁路穿越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行政因素 D.历史因素
12.图L2-1-6中能正确表示a到b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
图L2-1-6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L2-1-7是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图L2-1-7
(1)市政府计划将传统工业区A的工业外迁,在此建设大型文化广场,此举是否合理?为什么?
(2)该城市的规划是住宅区向东部发展,工业区向西部发展。这是否科学?为什么?
(3)该城市拟在B、C两地中选择一处规划商业用地,你认为应选择在何地?为什么?
14.读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图(图L2-1-8),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L2-1-8
(1)如果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商业区应该是字母______对应的区域。
(2)在甲、乙、丙、丁四处开发房地产,何处地价最高?理由是什么?
(3)丁处铁路、公路交会,经常发生堵车和交通事故,现已建设立交桥,但仍然拥堵,其原因何在?
1.C 2.A 3.A [解析] 图中的P区域位于市中心,这里交通方便、通达度高,对商业吸引力最大,为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又因其地价高,为减轻地价压力,房屋建筑多高大稠密。
4.A 5.C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甲地18时较子夜时人口最密集,且甲地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可能是傍晚购物时间人流多,故此处最可能是商业区。第5题,由图不能推测出城市人口空间差异18时最大,也不能推测该城市10时人口数量的空间差异情况;图示信息可以反映城市人口的空间流动;图示信息不能反映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
6.A 7.D [解析] 第6题,商业活动受距市中心距离影响程度最大,工业活动受距市中心距离影响程度最小,据此可知答案。第7题,读图,L线表示的是工业付租能力。当L线变成P线时,工业区的范围不断扩大,向城市外围延伸。
8.A 9.A 10.B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348路公交车途经富力城小区、双花园小区、九龙花园小区、百环家园、珠江帝景小区、紫南家园等居民区,故其途经的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第9题,站点1在国贸附近,该区域位于商业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站点3位于住宅区,附近不适合建大型批发市场;站点14在焦化厂附近,环境较差,不适合开发高端住宅区;站点l5位于工业区,周边工厂林立,高楼不多。第10题,1995年的348路部分以工厂命名的车站站名变为2016年居民区的名称,说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
11.D 12.B [解析] 第11题,本题考查了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土地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铁路穿越市区是城市早期布局的遗留。第12题,本题考查城市地租的变化规律。图中a到b依次主要穿过住宅区、商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商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地租最高,次级商业区地租较高,住宅区地租较低。
13.(1)合理。该工业区位于住宅区中间,对环境污染严重,应该外迁。居民区基本上呈半环状围绕工业区A,在此建文化娱乐场所,能最大限度方便所有居民的文化生活。
(2)科学。西部邻近铁路和主要公路干道,运输方便,但空气和噪声污染较严重;东部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
(3)选择在C地。C地离另外两个商业区的距离相对适中,B地与南侧商业区距离太近;C地交通条件好。
[解析] 第(1)题,传统工业区A位于住宅区中间,会造成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第(2)题,工业区向西发展交通便利,东部远离工业区则环境质量好。第(3)题,商业区要和其他商业区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交通便利。
14.(1)C (2)甲处。理由:甲处远离工业区和闹市区,位于城市的上风地带,位于林区,靠近城市河流上游,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靠近交通线,交通方便,出行方便。
(3)附近工厂集中,运输量大;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拥有量大增,公路交通流量增大;该城市向东的出城公路仅此一条。
[解析] 第(1)题,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或交通最优的地方。第(2)题,主要从环境、交通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仔细分析丁处位置,结合图例,可以从工业、出城公路条数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