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二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性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一二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时间上。
①总趋势: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②③目前,世界总人口已超过70亿,每年增加7 000多万。一二(2)空间上。
①特点:不平衡。
②表现链接生活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10%的税,其初衷是什么?
提示:鼓励生育,促使人口增长。一二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一二(2)类型及特征。 一二2.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 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等。一二思考讨论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中国也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银色浪潮”扑面而来。何为人口老龄化?目前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哪一种类型?
提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探究一探究二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及人口问题
主题活动
预计2030年左右,印度人口将超过16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印度政策花样迭出,惩罚超生,奖励少生。而俄罗斯却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生育子女多的妇女,被称为“英雄母亲”,放产假3年,且工资奖金照发。
结合材料探究:(1)印度人口问题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2)俄罗斯鼓励生育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印度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大,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缓慢。
(2)长期以来,俄罗斯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为解决人口数量下降、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俄罗斯政府实施鼓励人口生育的政策。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上具有不匀速性和持续性,在空间上具有不平衡性。
(1)时间差异。探究一探究二(2)空间差异。 探究一探究二2.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探究一探究二方法技巧不同类型国家人口问题的对比分析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表现明显不同,可结合有关人口统计资料,从人口增长的速度和数量、人口年龄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1】 我国台湾省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许多男女的传宗欲望是避开虎宝宝,偏爱兔宝宝,更期待龙宝宝。下图是台湾省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推测台湾省下一轮人口出生高峰期与低谷期可能分别出现在( )
A.2023年、2022年 B.2024年、2025年
C.2026年、2025年 D.2024年、2022年
(2)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省( )
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
C.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 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目前台湾省人口出生高峰期是2012年,低谷期是2010年,12年后,分别是2024年和2022年。第(2)题,人口出生率先上升,2013年下降,2014年稍上升;死亡率波动值约为0.1%,出生率波动值约为0.25%;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社会老龄化严重;人口自然增长率2013年是下降的。
答案:(1)D (2)C探究一探究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别
主题活动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等,专家估计,到2026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3亿。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
我国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是基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过去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模式,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对比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2.纲要图示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探究一探究二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1)读构成:读懂纵横坐标含义,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人口分别所占的比重,如上表中三图横坐标中间为0,向左为男性某一年龄段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向右为女性某一年龄段所占总人口的比重。把该地区人口按5或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设为纵坐标。顺着纵坐标向上,可依次判断出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所占的比重。探究一探究二(2)作判断。
①关注塔形:不同的塔形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宽上窄的塔形反映出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过高的问题(如图1);上宽下窄或上下差别不大的塔形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如图3)。
②关注某年龄段人口比重:由此可以推知该年龄段人口出生时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或推知其人口发展中某种因素的变化。
③关注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对比状况:由此可判断某时期男女性别比例状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探究一探究二方法技巧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别方法
(1)依据人口增长的数值特征区分。
判断人口增长模式时,一方面要看“三率”数值的高低,另一方面要看“三率”的变化趋势,二者结合判断较为准确。现阶段,判断“高”或“低”的参考数值如下。
?
传统型与现代型的根本区别是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可以把1%的数值指标作为二者的划分界线。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则多为传统型;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且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则多为现代型。探究一探究二(2)依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特征区分。
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此种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2】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解析:第(1)题,从a、c两方案的人口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少儿人口比重;其次是青壮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差异最小;人口性别比差异不大。第(2)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a方案到2050年,老龄化问题会特别严重;c方案到205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增高,人口总数难以控制;而b方案能兼顾两方面问题,使人口结构更为科学。
答案:(1)D (2)B读1950—2010年世界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在1950—201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欧洲
2.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发展中国家( )
A.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严重
B.大多数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问题
C.大多数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
D.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解析:第1题,由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可知,非洲自然增长率最高。第2题,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主要为增长快,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发达国家则为人口老龄化严重。
答案:1.C 2.C(2017·山西太原检测)读人口增长模式与总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阶段Ⅰ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
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4.阶段Ⅱ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
A.迅速下降 B.保持不变
C.迅速增长 D.缓慢增长
解析:第3题,读图可以判断出阶段Ⅰ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4题,读图中总人口的变化曲线可知,阶段Ⅱ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迅速增长。
答案:3.D 4.C5.读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丁和甲 D.甲和丙
解析: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可以判断甲属于原始型,乙属于传统型的后期,丙属于传统型的前期,丁属于现代型。目前发展中国家多是传统型后期,发达国家多是现代型。
答案:B6.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填数码),该国应当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2)四个国家中,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填数码),该国可能位于 洲;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有哪些??解析:该题关键在于明确读图方法。纵坐标表示人口死亡率,横坐标表示人口出生率,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这样就可以比较出四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状态。第(1)题,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③,该国家应采取的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第(2)题,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①,它可能在欧洲,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着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
答案:(1)③ 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2)① 欧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社会福利保障负担过重。课件35张PPT。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二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思考讨论一个地区的人口增减主要是由哪两个方面的变化决定的?
提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人口机械增长率)。一二3.国际人口迁移
(1)流向。
①15—16世纪。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意义。
①15—16世纪: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一二4.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受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二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链接生活为什么很多华侨总想“叶落归根”?
提示:华人、华侨回国定居,反映了思乡的民族情感。探究一探究二人口迁移及其带来的影响
主题活动
“到内地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的父辈甚至祖父辈们曾在20世纪50—70年代,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曾经如火如荼的青春,伴随着朝阳蓬勃向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那一时期人们参与这场特殊的人口迁移的心态。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出现了“民工潮”这一特殊现象。民工多从中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孔雀东南飞”是形象的比喻。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支边支内、上山下乡”和“民工潮”这两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何不同?
(2)改革开放后,“孔雀东南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迁往边境、内地的农村地区;“民工潮”是自发的,流向东部沿海的城市地区。
(2)经济因素,务工经商。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人口迁移的判断
人口迁移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应为永久或长期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图示如下。探究一探究二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3.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4.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入地的影响。(2)对迁出地的影响。 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每年的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移动”。2017年春运期间共发送旅客人数超过30亿人次。
材料二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2017年我国外出务工农民超过2亿。中国民工流出省区空间分布图 中国民工流入省区空间分布图探究一探究二材料三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区迁移人口比重大,指出其主要流向。
(2)简述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 等。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影响我国人口跨省区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第(2)题,人口迁移的影响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第(3)题,北京、上海、广东经济发达,人口迁入量大。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要从资源开发、边贸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方面分析。第(4)题,要从城乡结构方面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答案:(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2)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广东 上海 北京 资源开发、边境贸易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4)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探究一探究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主题活动
历史上,左肩背一只麻袋,右手提一竹皮箱,为了寻找新的生存土地,安土重迁的中国农民被迫“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是指历史上晋、陕北部一带居民到内蒙古河套一带谋生;“闯关东”是指历史上山东、河北等地农民迁往东北;“下南洋”是历史上我国南部沿海穷苦老百姓到东南亚谋生。“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宏大的人口迁移。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影响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移民戍边、战争、自然灾害等。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纲要图示如下。探究一探究二2.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3.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1)经济发展: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
(2)交通和通信: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妨碍人口迁移的障碍,促进了人口迁移。探究一探究二4.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探究一探究二美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2】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空心化”的含义,“空心化”是指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导致农村人口减少的现象;导致农村劳动力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等都优于农村,吸引了农村劳动力迁向城市,造成了农村空心化现象。第(2)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含义,其表示的是人口外迁后导致房屋闲置、耕地闲置,由此可知会带来土地资源浪费,A项正确;农业发展水平提高与科技相关,而与人口向外迁移无关,B项错;农村人口外迁说明城乡发展不协调,C项错;青壮年劳动力迁出,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加重,D项错。
答案:(1)C (2)A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第1~2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 )
A.均由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
B.均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主要由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收入高的地区
D.主要由南半球国家迁往北半球国家
2.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频繁的战争 ②资源开发 ③新大陆开发 ④经济因素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和石油资源丰富、收入高的中东国家。第2题,人口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由发展中国家迁往中东地区主要是因为资源的开发。
答案:1.C 2.D3.读图并结合国情推断,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
?
中国人口迁移示意图(20世纪50—70年代)
①城市迁往农村 ②农村迁往城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青壮年 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解析:从图中看,主要迁出地区是中东部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主要迁往东北和西部边疆地区,即①③符合图中情况。当时主要是为了开发边疆和开发矿产资源而进行的人口迁移,迁移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
答案:B(2017·浙江杭州检测)下表为新疆和浙江在两个时段内的人口迁移变化(迁移率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读表,完成第4~5题。4.影响1995—2005年新疆和浙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资源开发 工业化 B.婚姻家庭 文化教育
C.生态改善 工业化 D.资源开发 文化教育
5.浙江省人口迁移变化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快耕地资源开发 B.加快人口老龄化
C.加快环境质量改善 D.加快城市化进程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判断是外出务工人员。新疆资源丰富,同时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影响,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所以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迁移过去;浙江位于沿海地区,工业化水平高,有较好的生活水平,较高的工资待遇,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第5题,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浙江丘陵山地多,不适宜大量开发耕地;迁入的是青壮年,青壮年比重增加,可能导致老龄化水平降低;人口增加,环境负担增大,环境质量可能下降。
答案:4.A 5.D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
(1)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2)漫画所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当前影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解析:第(1)题,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第(2)题,根据漫画内容可判断影响时期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教育,影响时期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第(3)题,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主要从加强与外界交流、缓解人地矛盾和人才外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1)C
(2)社会(教育)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土地流转”,可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但也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课件28张PPT。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二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一二思考讨论日本的资源较少,但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较高,为什么?
提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不仅包括资源,而且包括其他因素,如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日本虽然资源短缺,但是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环境的承载力较高。2.环境人口容量 (2)估计:存在乐观者、悲观者、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三种观点。一二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1)空间:一个国家或地区。
(2)(3)实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一二3.实现的保障措施 思考讨论结合我国国情,要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加强对外开放,利用境外资源;④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探究一探究二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主题活动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成为当时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结合材料探究:(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的13亿多人口?为什么?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消费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将会怎样变化?
提示:(1)不能。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人口数量减少。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等。探究一探究二(1)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探究一探究二(2)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探究二2.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
一个地区的资源不断变化,这是因为资源的数量和开发利用程度,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1】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研究,2051年美国的人口将达到4亿。很多人关注的不是美国人口数量增长,而是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下图为美国人口数量及部分消费品总量占世界比重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与 有关,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主要原因是 ? 。?
(2)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 和 等因素影响。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试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
解析: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外来人口较多。由图示知,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给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探究一探究二答案:(1)国际人口迁移(或机械增长) 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了大量移民迁入
(2)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探究一探究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主题活动
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按世界人均占有淡水量计算,中国能养活3.2亿人;按世界人均耕地计算,中国能养活2.6亿人;按世界人均占有林地计算,中国能养活1.7亿人。有专家认为,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在16亿左右,这并不是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在8亿~9亿。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强调点有何不同?二者的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环境人口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一般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1)从概念入手分析差异。探究一探究二(2)从内涵和意义分析二者的区别。 探究一探究二(3)从特性入手分析二者的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都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二者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具体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2】 (2017·陕西西安检测)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中三个最适宜人口数值的差异,说明( )
A.人口合理容量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人口合理容量只受资源因素影响
C.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为①。第(2)题,从表中数据可知,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越低,这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答案:(1)A (2)C(2017·山东泰安检测)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km2,农业时期为40人/km2,工业时期为160人/km2。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资料反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解析:第1题,渔猎时期、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的环境人口容量不同,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科技发展水平。第2题,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能够容纳的最大的人口规模;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很大;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答案:1.B 2.D3.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 000人、10 000人、6 000人、4 500人,结合木桶理论分析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人
B.10 000人
C.4 500~6 000人
D.4 500人
解析:根据木桶理论,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那种要素决定的。
答案:D(2017·江苏南京检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完成第4~5题。4.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15亿~16亿 B.15.1亿或16.6亿
C.8亿~9亿 D.14亿~15亿
5.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解析:第4题,依农业资源或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为环境人口容量;而人口合理容量即该地区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8亿~9亿。第5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歉、地区开放程度的高低、科技和消费水平的高低等,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
答案:4.C 5.D6.下图为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 、 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 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最大,而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图中不同时间出现了两个环境人口容量,说明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 和 的特征,简述为什么具有这两种特征。?解析:第(1)题,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经济、人口、文化及消费水平,而资源是首要因素。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经济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在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但是从长期来看,资源总数不确定,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答案:(1)资源 经济 消费 资源
(2)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 因为资源总数不确定,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经济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在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课件13张PPT。本 章 整 合答案:①自然增长
②现代
③自然环境
④经济
⑤环境人口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技巧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由于各统计图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也不尽相同。但不论哪种类型的人口统计图,可依如下基本步骤去判读。
①读图名→②读坐标(或图例)→③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④分析数据→⑤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⑥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1)坐标类图。 (2)结构类图。 【典例1】 读甲、乙、丙、丁四地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2)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极高
思路导引:第(1)题,图甲所示人口金字塔塔基很宽,说明自然增长率很 ;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为 ;丙地0~14岁人口占 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占 左右,自然增长率较 ;丁地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第(2)题,甲地少年儿童比例过 ,学龄段人口多,教育压力大。?
思路导引答案:第(1)题:高 0 20% 5% 高 第(2)题:大
题目答案:(1)C (2)A提示:①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
②叙利亚难民大量拥入欧洲 战争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典例2】 读我国部分省(市、区)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示意图(单位:%),完成下列各题。
(1)先期进入老龄化的省(市、区)的共同特点是 ( )
A.位于东南沿海 B.经济发达
C.人口负增长 D.人口迁出量大
(2)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省(市、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
A.社会负担加重 B.经济发展缓慢
C.育龄妇女减少 D.环境人口容量下降思路导引:第(1)题,见下图。 第(2)题,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青壮年人口的比重变 ,因此可能导致需赡养的老年人数 ,社会负担加重;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消费水平和技术等的影响,与老龄化程度无关。?
思路导引答案:第(1)题:7% 江苏 广东 增长 第(2)题:小 增多
题目答案:(1)B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