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训练卷
生 物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将玉米幼苗的顶端以下的部位用不透光的锡箔遮住,再放在右侧光照条件下培养(如下图),玉米幼苗将( )
A.向右侧弯曲生长 B.向左侧弯曲生长
C.不生长 D.在立生长
2.如图所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 )
(1)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2)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3)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4)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A.(1)(2) B.(2)(3)
C.(1)(2)(4) D.(1)(2)(3)(4)
4.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下列说法与科学事实不相符的是( )
A.达尔文证明了胚芽鞘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鲍森?詹森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实验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温特实验证明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5.下列属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式的是( )
A.内吞外排 B.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6.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D.色氨酸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7.如下图所示,a、b、c、d四个琼脂块中,a、c含生长素,下列不生长的胚芽鞘是( )
A. B. C. D.
8.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产生、运输及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B.从收集的植物侧芽中可大量提取生长素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至侧芽
D.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9.如图中曲线Ⅲ表示茎伸长与植物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果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侧芽,则能代表它生长状况的曲线是( )
A.Ⅰ B.Ⅱ C.Ⅳ D.Ⅴ
10.图1 c、d依次表示顶芽、侧芽,图2表示生长素的作用曲线。当顶端优势发生时,c、d的生长素浓度依次处于 ( )
A.CD段、AB段 B.B点左右、CD段
C.B点、A点 D.C点、B点
11.下列实例能证明低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会抑制植物生长的是( )
①植物的向光性 ②顶端优势 ③根的向地性生长 ④茎的背地性生长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2.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
B.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C.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D.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13.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技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
B.根据实驗结果无法比较a、b浓度的大小
C.实装结果表明捉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和c之间
D.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1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2
53.7
53.2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30 mg/L
D.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15.为了使从南方运到内地的生香蕉尽快成熟,以便提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 )
A.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放在塑料薄膜袋中
C.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 D.放入冷库中低温保存
16.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A.2,4—D B.乙烯 C.吲哚乙酸 D.吲哚丁酸
17.植物的果实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激素共同起作用的( )
①萘乙酸 ②吲哚乙酸 ③细胞分裂素 ④2,4—D ⑤乙烯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18.下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C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激素是赤霉素,它能促进果实发育
B.B激素是生长素,它能促进果实发育
C.C激素是乙烯,它能促进果实发育
D.这三种激素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幼苗的生长
19.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
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
20.下表所示为五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促进作用;-: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种子发芽
顶端优势
果实生长
器官脱落
插条生根
生长素
+
+
-
+
赤霉素
+
+
+
-
-
细胞分裂素
+
-
+
-
脱落酸
-
+
乙烯
-
+
A.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
B.在果实生长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表中结果说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D.解除植物顶端优势只能采取去除顶芽的方法
21.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移栽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在移栽过程中能( )
A.促进侧根细胞分裂 B.促进侧根的生长素的形成
C.破坏根的顶端优势 D.破坏侧根生长素的形成
22.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脱落酸可促进种子萌发
B.利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
C.利用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
D.利用一定浓度的赤酶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促使其纤维明显增长
23.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 )
A.培育无子番茄
B.果树整枝修剪
C.棉花摘心
D.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24.摘下一片叶子,放在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不久叶子逐渐失去绿色;若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同时摘下的另一相同部位的叶子,在相同情况下叶片可保持绿色。这一事实说明可用细胞分裂素作为( )
A.生根剂 B.保鲜剂
C.除草剂 D.催熟剂
25.为了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制备插条时要除去根系和幼芽,目的是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B.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生长受到抑制
C.将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目的是排除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实验II、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于A叶的关系是A叶数量越多,B叶生长越慢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50分)
26.(12分)关于植物生长素,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相继进行了长期的具体研究。某同学对植物生长素研究非常有兴趣,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一
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则能影响胚芽鞘下端的生长。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设计:见实验设计示意图1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1不完善,缺少的是__________,你的具体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
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
实验材料:同实验一。
实验设计:在上述示意图1改进后的基础上进行单侧光照射,实验设计及其实验预测结果见示意图2。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2中的实验预测结果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2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3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3补充完整,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通常包括: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订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某同学及其他同学对生长素进行的上述探究过程,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相比,缺少的是________和⑥。
27.(14分)如图一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
(1)比较图一中三条曲线,能说明 。
(2)图一中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 (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 。
(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假设: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作图二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的X处应放置 ,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两重性。
②观察记录三组的 ,得出实验结论:
若 ,则假设成立。
若 ,则假设不成立。
28.(14分)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豌豆黄化幼苗茎切段伸长的影响,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IAA和GA分别处理相同的茎切段,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将相同的茎切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到3/4处后,分别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图1实验结果,图2中的IAA理想浓度应为__________μ mol/L,GA理想浓度应为__________μ mol/L。
若想进一步研究IAA和GA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
(3)分析图2结果,研究者推测IAA和GA的作用部位有差异,用图2中的甲、乙、丙三组弯曲部位的茎切段为实验材料,分别制作____________(横切片、纵切片)进行显微观察。若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乙组______________现象,则表明IAA作用于表皮细胞;若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表明GA作用于内部组织细胞。
29.(10分)科学家们经大量研究,已经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1)在无乙烯条件下,酶T催化E蛋白________,从而使E蛋白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酶剪切,最终植株表现无乙烯生理反应。
(2)在有乙烯条件下,乙烯与________结合后,酶T活性________,导致E蛋白被剪切,最终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有两种拟南芥突变体,1#为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2#为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仅丧失与乙烯结合的功能),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有”乙烯生理反应的突变株是________。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训练卷
生 物(二)答 案
1. 【答案】A
【解析】将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用不透光的锡箔遮住,在右侧光照条件下培养,由于其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光部位都在尖端,并没有受到影响,作用部位也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右侧光使得胚芽鞘尖端的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右侧多,左侧生长快,所以会向右侧弯曲生长,故选A。
2.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每当小窗转到左侧时,植物的左侧就接受一次光照射,所以植物向左弯曲生长;固定纸盒,旋转植株,光源在左,小窗在右,植物不能被光照射,所以植物直立生长;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物和小窗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每当小窗转到左侧时,植物近小窗侧就接受一次光照射,所以植物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故选B。
3. 【答案】C
【解析】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一段,故要研究胚芽鞘感光部位,自变量为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1)正确;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光照不均匀,自变量为是否光照不均匀,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2)正确;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是否感受光刺激,应设置③④进行对照,(3)错误;①光照均匀,直立生长;②没有尖端,不生长;③有单侧光照,向光弯曲生长;④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帽套住,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直立生长;⑤不透光的锡箔帽包住尖端以下部位,不影响尖端,向光弯曲生长;⑥无尖端,不生长,(4)正确。故选C。
4. 【答案】A
【解析】达尔文通过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A错误;1913年,丹麦人鲍森?詹森发现,切除燕麦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不再向光弯曲生长,如果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片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在琼脂片上,在单侧光的情况下,琼脂片以下部位仍发生弯曲,该实验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向下传递,B正确;已知光照会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所以为了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选择在黑喑环境进行,C正确;1928年,温特将胚芽鞘的尖端切下,放在一块琼脂块上,1小时后再将琼脂切成小块,放置在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发生了弯向对侧生长的现象,而对照实验中放置了空白琼脂块,胚芽鞘不生长,因此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D正确。
5.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它的运输方式只可能是主动运输。
6. 【答案】B
【解析】吲哚乙酸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的尖端可以产生少量的吲哚乙酸,A错误;色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其特点是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B正确;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是有机酸,C错误;色氨酸不存在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7. 【答案】D
【解析】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据图分析:a中的生长素能够运输到b;c中的生长素不能够运输到d,故a、b、c、d四个琼脂块中,只有d不含生长素,将a、b、c、d四个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放置d的胚芽鞘不能生长,故选D。
8. 【答案】B
【解析】人们在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中,发现了生长素,A正确;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而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因此从收集的植物侧芽中不能大量提取到生长素,B错误;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因此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至侧芽属于极性运输,C正确;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D正确。
9.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侧芽也能产生生长素,且其对生长素浓度比茎敏感,所以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侧芽,会起抑制作用,使侧芽生长速度降低,图中曲线Ⅰ符合,故选A。
10. 【答案】B
【解析】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可知,图1中c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顶芽的生长,d处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因此d处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在图2的CD之间,而c点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在B点左右,故选B。
11. 【答案】D
【解析】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因此,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①错误;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双重性,②正确;根的向地生长,即根的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③正确;茎的背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大,基近地侧和远地侧都体现出生长素的促进作用,④错误。综上所述,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实例是②③,故选D。
12. 【答案】D
【解析】根据探究的目的可知,探究的问题是,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A正确;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浸泡法处理枝条的时间较长,要求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较低;沾蘸法处理枝条的时间较短,要求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较高,B正确;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确定合适实验浓度范围,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C正确;本实验是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实验要满足单一变量原则,所以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时间长短要一致,D错误。
13. 【答案】C
【解析】实验中只要能控制单一变量即可,扦插枝条可以带有相同数目的芽或幼叶,A正确;根据一般规律,生长素类似物应在低于最适浓度时随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增强,高于最适浓度随浓度增加促进减弱甚至抑制,根据题干只能判定出c最大,a、b大小无法判定,B正确;根据B项分析,无法判定最适浓度的范围,C错误;据表格可以判定a、b促进生根,c抑制生根,体现了两重性,D正确。
14. 【答案】C
【解析】2,4—D浓度为0的一组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均能促进果实生,所以2,4—D浓度超过25 mg/L时,对果实发育仍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A错误;本题没有将2,4—D和生长素对照使用,因此不能说明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B错误;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C正确;该实验没有涉及枝条生根,不能说明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错误。
15. 【答案】C
【解析】为了使从南方运到内地的生香蕉尽快成熟,以便提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原因是成熟的苹果释放出乙烯,能够催熟香蕉,ABD错误,C正确。
16. 【答案】A
【解析】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2,4-D不属于植物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一种,故选A。
17. 【答案】A
【解析】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2,4-D不属于植物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一种,故选A。
18. 【答案】C
【解析】如图表示某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激素A和激素B由幼根、幼苗等部位合成,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应该为赤霉素和生长素;由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A为赤霉素、B为生长素;生长素浓度较低时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素浓度较高时能促进乙烯的合成,因此C为乙烯。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A、B正确;C激素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由分析可以知道这三种激素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幼苗的生长,D正确。
19. 【答案】A
【解析】植物激素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生长,脱落酸和乙烯抑制植物生长。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赤霉素逐渐增加。脱落酸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脱落酸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或幼嫩部位,而种子贮藏过程不会有变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种子贮藏过程中,乙烯变化不大,可见,图中a表示是赤霉素,b表示脱落酸的含量。
20. 【答案】D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同一种激素在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不同的器官起的生理作用不同,A正确;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果实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三者表现为协同作用,B正确;如赤霉素可促进种子发芽、引起顶端优势,但能抑制器官脱落和插条的生根;在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C正确;摘除顶芽或施用细胞分裂素均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D错误。
21. 【答案】C
【解析】根尖能够产生生长素,向其形态学下端运输,从而使其下端生长素分泌过多,抑制其生长,故可通过移栽破坏根尖,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根的生长;选C
22. 【答案】A
【解析】利用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A错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所以利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B正确;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2,4-D可用于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C正确;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D正确。
23. 【答案】D.
【解析】培育无籽番茄的原理是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与植物激素有关,A错误;果树整枝修剪是消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B错误;棉花摘心是消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C错误;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是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与植物激素无关,D正确;
24.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放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皿中植物可以保鲜的时间更长些,因此推知细胞分裂素可延长植物的保鲜时间。故选B。
25. 【答案】D
【解析】通过该实验的研究问题可以判断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细胞分裂素,所以在处理材料时,要出去植物自身产生的激素的干扰,A正确;由实验Ⅰ可知B叶面积指数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值小,所以用激素处理A叶片,抑制B 的生长,B正确;插条的处理浸泡应该在蒸馏水中,若是在营养液中,则营养物质会对该实验结果产生影响,C正确;根据实验II、III、IV的结果可知,在开始时,A叶片数量的减少促进B的生长,而后当A叶片没有时,B的生长趋势降低,D错误。
26. 【答案】(1)对照组 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上
(2)去尖端的胚芽鞘不向光弯曲(或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
生长素不会向背光一侧转移(或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注:甲方框把两琼脂小块分开,各标字母A、B,左(或右)侧光照射尖端;乙方框琼脂小块各标字母A、B,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放A(B)块的比放B(A)块的弯一些)
(3)①④
【解析】实验设计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以及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原则。分析实验一发现,本题中只有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快放置实验,没有空白琼脂快放置实验,所以缺少对照实验,应再设置一组无胚芽鞘尖端培养的相同大小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切面上。实验二的目的是要验证“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而示意图3中的胚芽鞘不完整,缺少尖端,不能得出正确结论,所以还应设计单侧光对胚芽鞘尖端作用的实验。(1)实验一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的有无,所以应设计一组对照实验,故实验设计示意图1缺少的是对照组,具体的改进方案是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上。(2)因为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对光不敏感,所以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下端的生长,导致右边的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左边,所以应该是向左弯曲生长。因为此实验是要探究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实验二中的示意图中未体现单侧光对胚芽鞘产生生长素运输的影响,所以还应设置一组在单侧光照射下,选择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琼脂块作为对照,补充如图:
(3)科学探究通常包括: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和⑥表达交流等过程,某同学及其他同学对生长素进行的上述探究过程缺少的是①提出问题、④实施计划和⑥表达交流过程。
27. 【答案】(1)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程度不同
(2)f 两重性
(3)①空白琼脂块 有无生长素
②植株的落叶时间(或情况) 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两组 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
【解析】(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可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茎最不敏感。(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处,抑制侧芽的生长,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促进顶芽生长,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f,抑制侧芽生长,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3)①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其他变量要相同,所以图中X处应放置空白琼脂块.②若甲、乙两组落叶数量基本相等且明显少于修改后的丙组,说明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若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则假设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若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则假设不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没有抑制作用。
28. 【答案】(1)IAA和GA均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且GA的促进效果比IAA大
(2)250 50 IAA和GA同时
(3)纵切片 表皮细胞较长 内部组织细胞较长
【解析】 (1)观察比较柱形图可知,IAA和GA均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且GA的促进效应比IAA大。(2)根据图1实验结果,图2中的IAA理想浓度为250 μmol/L, GA理想浓度应为50 μmol/L。若想进一步研究IAA和GA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IAA和GA同时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然后和乙组、丙组进行对照。(3)分析图2结果,研究者推测IAA和GA的作用部位有差异,用图2中的甲、乙、丙三组弯曲部位的茎切段为实验材料,为了便于观察茎的伸长生长情况,可以分别制作纵切片进行显微观察。若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乙组表皮细胞较长现象,则表明IAA作用于表皮细胞;若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丙组内部组织细胞较长现象,则表明GA作用于内部组织细胞。
29. 【答案】(1)磷酸化 不能
(2)R蛋白 被抑制
(3)1#
【解析】 (1)由图可知,在无乙烯条件下,酶T催化E蛋白磷酸化,从而使E蛋白不能被酶剪切,最终植株表现无乙烯生理反应。(2)在有乙烯条件下,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活性受到抑制,导致E蛋白被剪切,最终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3)从图中可以看出,酶T活性表达,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酶T活性被抑制,表现为有乙烯生理反应。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有”乙烯生理反应的突变株,应该是酶T活性不能发挥所致, 该突变体为1#为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训练卷
生 物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将玉米幼苗的顶端以下的部位用不透光的锡箔遮住,再放在右侧光照条件下培养(如下图),玉米幼苗将( )
A.向右侧弯曲生长 B.向左侧弯曲生长
C.不生长 D.在立生长
【答案】A
【解析】将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用不透光的锡箔遮住,在右侧光照条件下培养,由于其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光部位都在尖端,并没有受到影响,作用部位也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右侧光使得胚芽鞘尖端的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右侧多,左侧生长快,所以会向右侧弯曲生长,故选A。
2.如图所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每当小窗转到左侧时,植物的左侧就接受一次光照射,所以植物向左弯曲生长;固定纸盒,旋转植株,光源在左,小窗在右,植物不能被光照射,所以植物直立生长;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物和小窗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每当小窗转到左侧时,植物近小窗侧就接受一次光照射,所以植物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故选B。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 )
(1)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2)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3)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4)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A.(1)(2) B.(2)(3)
C.(1)(2)(4) D.(1)(2)(3)(4)
【答案】C
【解析】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一段,故要研究胚芽鞘感光部位,自变量为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1)正确;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光照不均匀,自变量为是否光照不均匀,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2)正确;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胚芽鞘尖端是否感受光刺激,应设置③④进行对照,(3)错误;①光照均匀,直立生长;②没有尖端,不生长;③有单侧光照,向光弯曲生长;④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帽套住,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直立生长;⑤不透光的锡箔帽包住尖端以下部位,不影响尖端,向光弯曲生长;⑥无尖端,不生长,(4)正确。故选C。
4.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下列说法与科学事实不相符的是( )
A.达尔文证明了胚芽鞘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鲍森?詹森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实验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温特实验证明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答案】A
【解析】达尔文通过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A错误;1913年,丹麦人鲍森?詹森发现,切除燕麦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不再向光弯曲生长,如果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片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在琼脂片上,在单侧光的情况下,琼脂片以下部位仍发生弯曲,该实验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向下传递,B正确;已知光照会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所以为了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选择在黑喑环境进行,C正确;1928年,温特将胚芽鞘的尖端切下,放在一块琼脂块上,1小时后再将琼脂切成小块,放置在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发生了弯向对侧生长的现象,而对照实验中放置了空白琼脂块,胚芽鞘不生长,因此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D正确。
5.下列属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式的是( )
A.内吞外排 B.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它的运输方式只可能是主动运输。
6.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D.色氨酸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B
【解析】吲哚乙酸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的尖端可以产生少量的吲哚乙酸,A错误;色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其特点是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B正确;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是有机酸,C错误;色氨酸不存在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7.如下图所示,a、b、c、d四个琼脂块中,a、c含生长素,下列不生长的胚芽鞘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据图分析:a中的生长素能够运输到b;c中的生长素不能够运输到d,故a、b、c、d四个琼脂块中,只有d不含生长素,将a、b、c、d四个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放置d的胚芽鞘不能生长,故选D。
8.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产生、运输及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B.从收集的植物侧芽中可大量提取生长素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至侧芽
D.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答案】B
【解析】人们在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中,发现了生长素,A正确;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而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因此从收集的植物侧芽中不能大量提取到生长素,B错误;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因此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至侧芽属于极性运输,C正确;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D正确。
9.如图中曲线Ⅲ表示茎伸长与植物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果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侧芽,则能代表它生长状况的曲线是( )
A.Ⅰ B.Ⅱ C.Ⅳ D.Ⅴ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侧芽也能产生生长素,且其对生长素浓度比茎敏感,所以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侧芽,会起抑制作用,使侧芽生长速度降低,图中曲线Ⅰ符合,故选A。
10.图1 c、d依次表示顶芽、侧芽,图2表示生长素的作用曲线。当顶端优势发生时,c、d的生长素浓度依次处于 ( )
A.CD段、AB段 B.B点左右、CD段
C.B点、A点 D.C点、B点
【答案】B
【解析】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可知,图1中c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顶芽的生长,d处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因此d处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在图2的CD之间,而c点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在B点左右,故选B。
11.下列实例能证明低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会抑制植物生长的是( )
①植物的向光性 ②顶端优势 ③根的向地性生长 ④茎的背地性生长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因此,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①错误;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双重性,②正确;根的向地生长,即根的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③正确;茎的背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大,基近地侧和远地侧都体现出生长素的促进作用,④错误。综上所述,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实例是②③,故选D。
12.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
B.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C.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D.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答案】D
【解析】根据探究的目的可知,探究的问题是,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A正确;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浸泡法处理枝条的时间较长,要求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较低;沾蘸法处理枝条的时间较短,要求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较高,B正确;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确定合适实验浓度范围,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C正确;本实验是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实验要满足单一变量原则,所以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时间长短要一致,D错误。
13.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技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
B.根据实驗结果无法比较a、b浓度的大小
C.实装结果表明捉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和c之间
D.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C
【解析】实验中只要能控制单一变量即可,扦插枝条可以带有相同数目的芽或幼叶,A正确;根据一般规律,生长素类似物应在低于最适浓度时随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增强,高于最适浓度随浓度增加促进减弱甚至抑制,根据题干只能判定出c最大,a、b大小无法判定,B正确;根据B项分析,无法判定最适浓度的范围,C错误;据表格可以判定a、b促进生根,c抑制生根,体现了两重性,D正确。
1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2
53.7
53.2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30 mg/L
D.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答案】C
【解析】2,4—D浓度为0的一组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均能促进果实生,所以2,4—D浓度超过25 mg/L时,对果实发育仍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A错误;本题没有将2,4—D和生长素对照使用,因此不能说明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B错误;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C正确;该实验没有涉及枝条生根,不能说明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错误。
15.为了使从南方运到内地的生香蕉尽快成熟,以便提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 )
A.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放在塑料薄膜袋中
C.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 D.放入冷库中低温保存
【答案】C
【解析】为了使从南方运到内地的生香蕉尽快成熟,以便提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原因是成熟的苹果释放出乙烯,能够催熟香蕉,ABD错误,C正确。
16.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A.2,4—D B.乙烯 C.吲哚乙酸 D.吲哚丁酸
【答案】A
【解析】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2,4-D不属于植物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一种,故选A。
17.植物的果实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激素共同起作用的( )
①萘乙酸 ②吲哚乙酸 ③细胞分裂素 ④2,4—D ⑤乙烯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植物果实发育过程中,需要②吲哚乙酸促进细胞的伸长,需要③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在果实发育到一定程度后,需要⑤乙烯促进果实成熟,①萘乙酸和④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体内激素,故选A。
18.下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C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激素是赤霉素,它能促进果实发育
B.B激素是生长素,它能促进果实发育
C.C激素是乙烯,它能促进果实发育
D.这三种激素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幼苗的生长
【答案】C
【解析】如图表示某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激素A和激素B由幼根、幼苗等部位合成,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应该为赤霉素和生长素;由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A为赤霉素、B为生长素;生长素浓度较低时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素浓度较高时能促进乙烯的合成,因此C为乙烯。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A、B正确;C激素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由分析可以知道这三种激素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幼苗的生长,D正确。
19.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
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
【答案】A
【解析】植物激素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生长,脱落酸和乙烯抑制植物生长。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赤霉素逐渐增加。脱落酸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脱落酸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或幼嫩部位,而种子贮藏过程不会有变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种子贮藏过程中,乙烯变化不大,可见,图中a表示是赤霉素,b表示脱落酸的含量。
20.下表所示为五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促进作用;-: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种子发芽
顶端优势
果实生长
器官脱落
插条生根
生长素
+
+
-
+
赤霉素
+
+
+
-
-
细胞分裂素
+
-
+
-
脱落酸
-
+
乙烯
-
+
A.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
B.在果实生长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表中结果说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D.解除植物顶端优势只能采取去除顶芽的方法
【答案】D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同一种激素在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不同的器官起的生理作用不同,A正确;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果实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三者表现为协同作用,B正确;如赤霉素可促进种子发芽、引起顶端优势,但能抑制器官脱落和插条的生根;在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C正确;摘除顶芽或施用细胞分裂素均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D错误。
21.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移栽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在移栽过程中能( )
A.促进侧根细胞分裂 B.促进侧根的生长素的形成
C.破坏根的顶端优势 D.破坏侧根生长素的形成
【答案】C
【解析】根尖能够产生生长素,向其形态学下端运输,从而使其下端生长素分泌过多,抑制其生长,故可通过移栽破坏根尖,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根的生长;选C
22.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脱落酸可促进种子萌发
B.利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
C.利用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
D.利用一定浓度的赤酶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促使其纤维明显增长
【答案】A
【解析】利用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A错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所以利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B正确;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2,4-D可用于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C正确;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D正确。
23.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 )
A.培育无子番茄
B.果树整枝修剪
C.棉花摘心
D.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答案】D.
【解析】培育无籽番茄的原理是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与植物激素有关,A错误;果树整枝修剪是消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B错误;棉花摘心是消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C错误;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是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与植物激素无关,D正确;
24.摘下一片叶子,放在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不久叶子逐渐失去绿色;若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同时摘下的另一相同部位的叶子,在相同情况下叶片可保持绿色。这一事实说明可用细胞分裂素作为( )
A.生根剂 B.保鲜剂
C.除草剂 D.催熟剂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放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皿中植物可以保鲜的时间更长些,因此推知细胞分裂素可延长植物的保鲜时间。故选B。
25.为了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制备插条时要除去根系和幼芽,目的是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B.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生长受到抑制
C.将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目的是排除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实验II、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于A叶的关系是A叶数量越多,B叶生长越慢
【答案】D
【解析】通过该实验的研究问题可以判断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细胞分裂素,所以在处理材料时,要出去植物自身产生的激素的干扰,A正确;由实验Ⅰ可知B叶面积指数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值小,所以用激素处理A叶片,抑制B 的生长,B正确;插条的处理浸泡应该在蒸馏水中,若是在营养液中,则营养物质会对该实验结果产生影响,C正确;根据实验II、III、IV的结果可知,在开始时,A叶片数量的减少促进B的生长,而后当A叶片没有时,B的生长趋势降低,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50分)
26.(12分)关于植物生长素,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相继进行了长期的具体研究。某同学对植物生长素研究非常有兴趣,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一
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则能影响胚芽鞘下端的生长。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设计:见实验设计示意图1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1不完善,缺少的是__________,你的具体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
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
实验材料:同实验一。
实验设计:在上述示意图1改进后的基础上进行单侧光照射,实验设计及其实验预测结果见示意图2。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2中的实验预测结果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2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3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3补充完整,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通常包括: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订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某同学及其他同学对生长素进行的上述探究过程,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相比,缺少的是________和⑥。
【答案】(1)对照组 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上
(2)去尖端的胚芽鞘不向光弯曲(或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
生长素不会向背光一侧转移(或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注:甲方框把两琼脂小块分开,各标字母A、B,左(或右)侧光照射尖端;乙方框琼脂小块各标字母A、B,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放A(B)块的比放B(A)块的弯一些)
(3)①④
【解析】实验设计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以及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原则。分析实验一发现,本题中只有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快放置实验,没有空白琼脂快放置实验,所以缺少对照实验,应再设置一组无胚芽鞘尖端培养的相同大小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切面上。实验二的目的是要验证“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而示意图3中的胚芽鞘不完整,缺少尖端,不能得出正确结论,所以还应设计单侧光对胚芽鞘尖端作用的实验。(1)实验一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的有无,所以应设计一组对照实验,故实验设计示意图1缺少的是对照组,具体的改进方案是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上。(2)因为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对光不敏感,所以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下端的生长,导致右边的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左边,所以应该是向左弯曲生长。因为此实验是要探究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实验二中的示意图中未体现单侧光对胚芽鞘产生生长素运输的影响,所以还应设置一组在单侧光照射下,选择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琼脂块作为对照,补充如图:
(3)科学探究通常包括: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和⑥表达交流等过程,某同学及其他同学对生长素进行的上述探究过程缺少的是①提出问题、④实施计划和⑥表达交流过程。
27.(14分)如图一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
(1)比较图一中三条曲线,能说明 。
(2)图一中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 (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 。
(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假设: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作图二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的X处应放置 ,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两重性。
②观察记录三组的 ,得出实验结论:
若 ,则假设成立。
若 ,则假设不成立。
【答案】(1)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程度不同
(2)f 两重性
(3)①空白琼脂块 有无生长素
②植株的落叶时间(或情况) 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两组 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
【解析】(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可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茎最不敏感。(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处,抑制侧芽的生长,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促进顶芽生长,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f,抑制侧芽生长,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3)①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其他变量要相同,所以图中X处应放置空白琼脂块.②若甲、乙两组落叶数量基本相等且明显少于修改后的丙组,说明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若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则假设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若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则假设不成立,即生长素对脱落酸没有抑制作用。
28.(14分)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豌豆黄化幼苗茎切段伸长的影响,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IAA和GA分别处理相同的茎切段,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将相同的茎切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到3/4处后,分别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图1实验结果,图2中的IAA理想浓度应为__________μ mol/L,GA理想浓度应为__________μ mol/L。
若想进一步研究IAA和GA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
(3)分析图2结果,研究者推测IAA和GA的作用部位有差异,用图2中的甲、乙、丙三组弯曲部位的茎切段为实验材料,分别制作____________(横切片、纵切片)进行显微观察。若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乙组______________现象,则表明IAA作用于表皮细胞;若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表明GA作用于内部组织细胞。
【答案】(1)IAA和GA均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且GA的促进效果比IAA大
(2)250 50 IAA和GA同时
(3)纵切片 表皮细胞较长 内部组织细胞较长
【解析】 (1)观察比较柱形图可知,IAA和GA均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且GA的促进效应比IAA大。(2)根据图1实验结果,图2中的IAA理想浓度为250 μmol/L, GA理想浓度应为50 μmol/L。若想进一步研究IAA和GA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IAA和GA同时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然后和乙组、丙组进行对照。(3)分析图2结果,研究者推测IAA和GA的作用部位有差异,用图2中的甲、乙、丙三组弯曲部位的茎切段为实验材料,为了便于观察茎的伸长生长情况,可以分别制作纵切片进行显微观察。若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乙组表皮细胞较长现象,则表明IAA作用于表皮细胞;若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丙组内部组织细胞较长现象,则表明GA作用于内部组织细胞。
29.(10分)科学家们经大量研究,已经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1)在无乙烯条件下,酶T催化E蛋白________,从而使E蛋白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酶剪切,最终植株表现无乙烯生理反应。
(2)在有乙烯条件下,乙烯与________结合后,酶T活性________,导致E蛋白被剪切,最终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有两种拟南芥突变体,1#为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2#为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仅丧失与乙烯结合的功能),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有”乙烯生理反应的突变株是________。
【答案】(1)磷酸化 不能
(2)R蛋白 被抑制
(3)1#
【解析】 (1)由图可知,在无乙烯条件下,酶T催化E蛋白磷酸化,从而使E蛋白不能被酶剪切,最终植株表现无乙烯生理反应。(2)在有乙烯条件下,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活性受到抑制,导致E蛋白被剪切,最终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3)从图中可以看出,酶T活性表达,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酶T活性被抑制,表现为有乙烯生理反应。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有”乙烯生理反应的突变株,应该是酶T活性不能发挥所致, 该突变体为1#为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