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 常见酸、碱的性质(复习课)从变色面条走进化学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产物的检验方案。学习目标3、通过合作交流,分析废液的成分和处理方法。蓝紫色红色绿
色蓝色
气泡观察到什么现象?资料展示:
紫甘蓝汁在酸性溶液中变为红色;
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变为绿色或黄色;
碱性较弱的溶液中变为蓝色;
中性溶液中为紫色。紫甘蓝
氢氧化钠
稀盐酸
碳酸钠
酸碱指示剂碱 酸盐探究1.废液探究NaCl
HCl①紫色石蕊试液①变红②pH试纸③活泼金属⑤碳酸盐(Na2CO3)②pH<7③产生气泡⑤产生气泡④金属氧化物(CuO或Fe2O3)④固体减少,溶液变色⑥不溶性碱Cu(OH)2⑥固体减少,溶液变蓝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Ⅰ:甲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课堂检测11探究Ⅱ: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 HCl
猜想三:CaCl2、HCl、Ca(OH)2
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CaCl2、Ca(OH)2 2HCl+Ca(OH)2=== CaCl2 + 2H2O 【实验设计】气泡产生 【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
【表达与交流】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你认为该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 (填一点)。腐蚀下水道戊合理。三种猜想都含有CaCl2,都有白色沉淀探究2.产生的气体探究如何吸收这种气体?总结: 吸收气体(效果明显)
检验气体(现象明显)取样,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取样,加入足量酸,有气泡。NaOH探究3.产物的检验如何证明A中有新物质生成?并找出其他几条路中谁是狼?
小羊选择哪条路才不会羊入狼口呢?
课堂检测2变色面你最棒!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
A.HCl B.KNO3
C.K2CO3 D.CuSO4能除去铁锈的试剂是( )
A. 氯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水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形管内液面a低于b,不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生石灰和水
B.铁粉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纯碱和稀盐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