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讲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项选择题
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2.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
D.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
3.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4.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2CO3/NaN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5.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7.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的成分可能有抗体、神经递质和氨基酸
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D.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
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
9.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共同的特点是( )
A.都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B.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C.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
D.在不同人体内种类各不相同
10.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11.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12.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
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
C.②通透性大于③,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
D.①④存在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
二、非选择题
13.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14.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_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________、_____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__。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________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________。
15.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内总称为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_,C代表________。
(2)图中D、E系统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系统、________系统。
(4)一般情况下,A与B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6讲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B C D C C A
7 8 9 10 11 12
A A A A B C
1.解析: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分为血浆、组织液、淋巴。它们之间关系如图,B正确。
答案:B
2.解析:图中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吞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淋巴中。
答案:C
3.解析: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故B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故D错误。
答案:D
4.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会引起细胞失水。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血浆中的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的稳定。血浆渗透压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答案:C
5.解析: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答案:C
6.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递质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喝牛奶和口服药物(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A
7.解析:题图中的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血浆中有无机盐、血浆蛋白、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抗体等,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及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注意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细胞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乙)。
答案:A
8.解析:①与②可以相互渗透,②与③可以相互渗透,可推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正常情况下,血浆中不存在蛋白质水解酶。
答案:A
9.解析:动物激素由相应的分泌细胞分泌到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通过体液到达靶细胞,作用于靶细胞。神经递质由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到组织液中。抗体由浆细胞分泌到组织液中,A正确;抗体不是作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的,它是与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结合,致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B错误;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的是蛋白质,动物激素和神经递质不一定是激素,如性激素是固醇类,神经递质除了乙酰胆碱外,基本都是以氨基酸为前体,有些本身是氨基酸,C错误;不同人体内的激素和神经递质种类相同,由于不同人接触的抗原不同,抗体可能不同,D错误。
答案:A
10.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同时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 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的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配不同。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答案:A
11.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K+浓度较低,O2浓度较高,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K+浓度较高O2浓度较低,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维持组织正常形态。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12.解析:⑥为细胞内液,④为血浆,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需要经过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共有5层生物膜,10层磷脂分子,A正确;饥饿时,血糖水平低,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促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A端为进入端,所以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B正确;②为毛细淋巴管壁,③为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允许大分子通过,②通透性大于③,大分子蛋白从淋巴直接进入血浆,不经过生物膜,C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和血浆中,组织液中没有;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正常情况下抗体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可允许部分抗体通过,D正确。
答案:C
非选择题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渗透压与pH)的相关知识。(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由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2)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答案:(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14.答案:(1)不会 (2)HCO HPO
7.35~7.45 (3)内流 电位变化
15.解析:(1)图中虚线内是内环境,其中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2)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3)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4)血浆与组织液的区别是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答案:(1)内环境(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3)消化 循环 (4)A中含较多的蛋白质,B中一般含较少的蛋白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6讲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生物人教版 必修3
考纲要求 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017·卷ⅠT31,2017·卷ⅢT4,2015·卷ⅠT3,2014·卷ⅠT3,2014·卷ⅠT30,2014·卷ⅡT3
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1.体液
人体内的全部液体,统称为体液,其组成如下:
2.内环境。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
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其各
成分的关系如右图:
(1)血浆成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组织液,组织液成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渗入血浆。
(2)组织液成分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浆。
(3)淋巴循环可以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平衡。
淋巴循环意义:
①回收蛋白质 。②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 。③调节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液体平衡④对动物机体起着防御作用
【知识总结】
1.如何准确区分有关细胞外液(内环境)成分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D淋巴 C血浆
(1)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
(2)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问题思考】
2.不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有何不同?
细胞名称 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3.内环境的物质成分。
内环境的物质成分指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
(1)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等。
(2)细胞的分泌物,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3)细胞的代谢产物,如CO2、水分、尿素等。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蛋白质多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规律归纳】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注意: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这些液体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2)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3)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1.几组易混淆的概念。
(1)血液和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固体”成分。
【规律归纳】
(3)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①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
②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
(1)由图可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过了7和11层生物膜。
(2)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分别在肺泡和组织细胞。
(4)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如图
【典例训练】1.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由①②③④组成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
二氧化碳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
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
是②→③→④
D
【典例训练】2.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题指导】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气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
【答案】A
考点2 内环境的稳态——动态平衡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渗透压的成因:
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
越多 越大 越大
越少 越小 越小
③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2)pH。
①正常范围:7.35~7.45。
②调节过程:
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3)体温: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1)稳态不是恒定而是相对稳定。
(2)稳态的实质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稳定。
稳态调节 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调节
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必须依赖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
能力
大小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稳态
内涵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特别提醒: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稳态失衡将引起代谢紊乱,但应澄清如下两种误区:
①内环境达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②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2)内环境稳态调节中涉及三种信息分子,其来源及靶细胞或作用部位不同:
调节方式 信息分子 来源 靶细胞或作用部位
神经调节 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所释放 突触后膜
体液调节 激素 内分泌腺细胞 相应靶细胞
免疫调节 抗体 浆细胞 抗 原
淋巴因子 T细胞 B细胞
(3)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失调: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
【典例训练】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解题指导】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酶促反应需要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内环境稳定),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B正确;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神经细胞内外Na+、K+的浓度有关,因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答案】D
【典例训练】4.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