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课前自学学习导航16 昆明的雨课内精读第四单元课外拓展学习导航课前自学一、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昆明的雨想念:一幅画——引出__________
昆明的雨季的特点
昆明______极多
回忆 雨季的果子是________
雨季的花是__________
对一些往事的怀念
想念:“我”想念昆明的雨深切怀念
热爱生活昆明的雨菌子 杨梅缅桂花课前自学2.文章题目为“昆明的雨”,开篇却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课前自学3.联系全文谈谈,“我”想念的只是“昆明的雨”吗?“我”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课前自学二、达标自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xiān yú
( )。
(2)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lí ba( )。
(3)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yāo he( )一声。鲜腴 篱笆 吆喝课前自学(4)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 mù nián( )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
(5)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qíng wèi
( ),写了一首诗。
(6)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tái hén( )一寸深。
(7)mì zā zā( )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暮年情味 苔痕 密匝匝课前自学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草鱼切片轻烫,入口即化,极度鲜腴。
B.聚会结束后,现场一片狼藉,到处是杯子、纸巾和吃剩的食物。
C.当年那位率领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大将军,如今也已经垂垂老矣,真是岁月不饶人!
D.只见他跷着二郎腿,正襟危坐着等待朋友的到来。D课前自学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诺贝尔奖对鲍勃·迪伦的这次加冕,证明了流行音乐的歌词的文学性并不输给小说、诗词和文学载体,它同样给予人类在阅读时的精神享受。(将“和”改为“等”)
B.目前教育过于注重应试,使考试成瘾比网瘾更加可怕,更需要警惕。(删去“使”)
C.由于家中经济困难,因此哥哥曾世才初中毕业后辍学,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曾世杰。(删去“因此”)
D.在中国,物资匮乏的年代,对于穷人来说照相是件奢侈的浪费。(将“照相”调至“对于穷人来说”前面)D课前自学4.阅读下面材料,概括雾和霾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每点不超过20字)
雾是指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物,出现雾时,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95%,含水量大约为0.1~1克每立方米,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情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到10千米之间,给人朦胧缥缈的感觉。
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微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漂浮在空中。出现霾时,大气混浊,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缩短,一般在10千米以下,给人不甚透明的感觉。
不同点:
相同点:雾由微小水滴组成,霾由烟、尘等颗粒组成。
都是悬浮物,都妨碍视觉。课内精读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课内精读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作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课内精读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课内精读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课内精读1.选段中作者描写了雨中的哪些细小事物?杨梅、缅桂花、酒店院子里的木香花。课内精读2.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以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课内精读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课内精读3.选文第三段写“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你读出了作者那天哪些情味?
4.原文开头和结尾都出现“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何用意?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
首尾呼应,点明文章中心,写出作者在昆明雨季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课外拓展夏 天
汪曾祺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课外拓展 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课外拓展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课外拓展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奇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课外拓展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蛤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蛤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在我的家乡叫作“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吵得更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课外拓展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零零零”……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课外拓展1.作者围绕夏天依次描写了哪些内容?
2.文章第一段,两次提到“夏天的早晨真舒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本文依次描写了夏天的早晨(露水)、花朵、野草、瓜果、昆虫和晚上(乘凉)。运用了反复手法,突出了夏天早晨的舒服。开头一句的“舒服”,侧重客观感受,强调夏天早晨给人带来的舒适感的同时,引出了下文对“令人舒服”的具体内容的描写。后一句的“舒服”,侧重主观感受,强调在舒适夏天早晨里写字读文的闲适。课外拓展
3.品味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葵纤弱的特征和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课外拓展
(2)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如“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句中,“以”“之”“剖”等文言词语的使用,与口语相映成趣,体现了“我”对西瓜的喜爱;再如“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咔嚓”一词,绘声绘色,颇有动感!课外拓展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对“夏天”的描写丝毫没有给人以炎热和烦躁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夏的清新、生机,饱含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