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昆明的雨》课件(共22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17《昆明的雨》课件(共22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8 11:2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昆明的雨
——汪曾祺赏:雨的美图 品:雨的美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约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情感。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闲适自由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4、培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和美。学习目标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更被视为“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这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还结识了与之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个故乡。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自主学习鲜腴 青头菌 鸡枞
炽红 缅桂花 绿釉
密匝匝 花骨朵 苔痕(yú)(jùn)(chì) (miǎn)(yòu)(zā)(gū) (tái) (zōng)  重点词语
鲜腴: 孟夏:
方比:
密匝匝: 字音
新鲜肥美。 夏季的第一个月。
比较、对比。
非常浓密的样子。走进美文:
1、作者想念的昆明的雨有怎样的特点?
雨季长
明亮的、丰满的,浓绿的,使人动情的
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儿淡淡乡愁的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作者想念的仅仅是雨吗(人、事、物)?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为宁坤作画、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牛肝菌青头菌干巴菌鸡油菌雨季的果子
杨梅昆明的缅桂花3、文中花了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共同特点:生长旺盛、肥大、滋润。侧面描写,衬托出昆明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多、均匀的特点。
4、作者写昆明的雨,为什么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还写了昆明雨季的植物,人还有事?
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昆明的雨,到雨季的仙人掌,菌子等,以及人们的生活,饶有趣味。汪曾祺曾经说:
我希望把散文写得
平淡一点、
自然一点、
家常一点。
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却内容隽永多味、饶有趣味。品语言 体悟深情
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 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的动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等,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沉沉”是对漫天细雨的形象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这首诗包含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和对那种心境的怀念,以及作者淡淡的乡愁。文本精读 探究写法《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爱寄托感情的载体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各类菌、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具有非凡的意义,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 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形散而神不散主旨文章描写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宁静、恬淡生活的留恋。昆明的雨雨季长
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淡淡的乡愁倒挂的仙人掌
各种菌子
雨季杨梅
雨季缅桂花
给宁坤作画
和徳煕饮酒喜欢、怀念、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