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故事:青蛙实验你听过吗?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故事:鲶鱼效应你听过吗?正是有了“鲶鱼”这样的“敌人”,沙丁鱼才得以存活。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走进作者,知人论世孟子:名轲 战国
儒家 孔孟“亚圣”
孟子: “仁政”
“王道” 《孟子》 语录体
“四书 ”
孟子的文章 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磅礴 。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要求:
1、听准字音;
2、分清句读;
3、读出气势。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疏通文意 ,理解内容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起,被任用被选拔狱官 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选拔起用的,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市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 动心 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责任,使命这使……痛苦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使……劳累使……饥饿使……穷困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乱,错乱用这些来使……惊动使……坚韧通“增”,增加才干 人恒 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常过错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表现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明白。(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灭亡。这样,就知道忧患能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却能使人灭亡的道理了。通“横”,梗塞,不顺表现脸色明白,知晓在国内通“弼”,辅佐奋起在国外分析课文,探究内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文开头列举了六位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这六个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都是出身卑微、生活贫困的小人物。 2、都经过艰苦的磨练,后来都成了能够担当重任、干出非凡事业的大人物。结论:困境出人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所谓:
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3、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4、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造就人才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是从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到一个怎样的论点?常常处在困境,
往往能够奋发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致灭亡 个人国家正反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结 本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砺而终于负担“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举例论证),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再由个人类推到国家的治理,拥有贤臣,居安思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最终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挖掘文本 ,拓展延伸林肯你知道吗?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 ;9岁母亲去世;22岁,经商失败 23岁,竞选众议员落选了;24岁,借钱经商,年底破产;接下来花了16年,才把这笔钱还清; 26岁,未婚妻病逝; 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31岁,争取成为被选举人,落选了; 34岁,参加国会大选落选; 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40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被拒绝了 46岁,竞选参议员,落选; 49岁,再度参选参议员,再度落选 ;51岁,当选美国总统;55岁,连任美国总统,北方军取得胜利 ;56岁,内战结束被枪杀在剧场。故事:如火如荼
卧薪尝胆你知道吗?再读课文 ,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