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访谈 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08 20:5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访谈节目的制作目录一、访谈节目的定义
二、谈话节目的特点
三、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
(1)节目定位对比
(2)内容定位对比
(3)风格定位对比
1、解说词语言风格
2、电视语育的表现形式。
(4)受众定位对比
四、结束语 一、访谈节目的定义 电视谈话节目是在正常谈话状态下,在一定的空间里,以人际传播的形式对某一话题进行议论、探讨、评说、抒发,借助电视媒介进行的一种大众传播活动。 二、谈话节目的特点 (1)主持人的明星化
“明星”一词比喻成绩卓越、才华出众的人。随着时间的演化,明星被用来称呼那些在各个领域卓尔不凡的成名或成功人物。就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来说,他们应该说是介于名人与明星之间的一类“特殊人物”。
(2)访谈对象的名人化
(3)内容丰富多彩 三、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 名人访谈类节目,在我国现有的电视节目中,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为代表,访谈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流完成。
为更好地体现后一类型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1)节目定位对比   定位的目的就是塑造节目品牌,以期从宏观上打造出电视节目有别于其他同类栏目的独特形象。这两档节目就是以其个性化的定位而从诸多同类型节目中脱颖而出的。 <杨澜访谈录>是阳光卫视制作的一个以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特色的访谈节目。它关注人的性格特点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揭示一些‘历史背后的历史’,在对过往的反思中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采访的前提是有交流的必要和对公众传播的价值,将有传播价值的私人性话题拿到节目中去,从而构筑一个开放的、公共的话语空间。 
<鲁豫有约>则将自己定义为“寻访昔日的英雄和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纪录谈话模式”。这种明确而个性化的定位为两档节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2)内容定位对比
对于一档名人访谈节目来说,内容的定位同样重要。因为在嘉宾相同的情况下,要区分不同的节目就要依靠每档节目不同的内容定位了。 <杨澜访谈录>在选题上侧重于人物的事业和他们从事工作的经验和心得。
<鲁豫有约>在选题上就会有很大的不同:<鲁豫有约>在创办之初,就为了区别于其他访谈节目而将自己的采访对象定义为一些有沧桑经历、有争议的人物。因此节目开始定名为<鲁豫有约——说出你的秘密>,后来考虑到传播效果,改了个温和的名字<鲁豫有约—— 说出你的故事>。
(3)风格定位对比 节目风格是一个非常整体的概念,对于一档名人访谈节目来说,所谓节目风格最外化的表现就是主持人主持形象塑造、解说词语言风格和电视语言的表现形式。主持形象塑造,由于名人访谈类节目是以主持人和被访者的交流实录为内容的,主持人的地位就显得尤为突出。主持人的形象塑造不但会影响被访者的访问状态,也是节目是否能够实现预期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杨澜访谈录>中杨澜展示的是一位知识女性的形象,她与被访者一样具有成熟的思想和优良的素质,并具有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在节目中她与被访者平等对话,并就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交锋和碰撞,以求能够挖掘出被访者最真实而深刻的思想。
<鲁豫有约>中鲁豫则被塑造成一位邻家女孩的形象。无论是什么学者什么专家,也无论曾经拥有多么辉煌而丰富的人生,到了这里,被访者就只是一个普通的“说故事的人”。鲁豫始终如一的微笑和内敛的谦和态度,在为被访者创造场内轻松语境的同时,也为受众创造了场外自然的语境。而她那种“在别人想开口时说话,或在观众想知道什么时问为什么”的善解人意,更是加剧了观众亲身发问的虚拟参与感。
1、解说词语言风格 <杨澜访谈录>的解说词一般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哲理性,目的往往是引起观众对于谈话内容的深层次思考,或是将谈话内容从人生体验上升到人生经验的高度。鲁豫的解说词则显得感性和直白得多。用鲁豫自己的话来说:“观众在看我访谈的节目的时候,是想看人性化的东西。”2、电视语育的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策划是指在节目选题设定之后,所考虑的节目内容的制作手法等因素,比如节目在照片、影像、音乐等辅助性资料选用上的差异。
<杨澜访谈录>重在展示新闻人物在特殊新闻事件中表现的超人智慧和独特人生感悟,诉求于人的理性,节目在轻松的表象之下藏着其深刻和严肃的实质。在辅助性资料的选用上也就相对谨慎,只是偶尔使用,主要是展现新闻性的相关信息、对被采访者所必需的补充说明。 <鲁豫有约>重在分享,分享~段记忆、分享一段故事,诉求于人的感性,节目在冷静温馨的外表之下涌动着的是对逝者的感伤和为人的幸福。因此,制作者在辅助性资料的选用上是不惜篇幅的。这些辅助性资料的选用一方面可以介绍被访者的相关经历、唤起受众的记忆,帮助受众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被访者的经历和情绪。另一方面,这些资料充满着对历史的回忆、充满了深厚而沉郁的气氛,为整个节目打下了很好的感情基调,有利于受众更好地进入节目的情绪中,提高传播效果。 (4)受众定位对比
在这里,我们指的受众定位有两个含义:
一是节目做给谁看,想为看节目的人带去什么;
二是节目对受众的参与程度作怎样的预留和设计。 一是节目做给谁看,想为看节目的人带去什么。一个电视节目可以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求,但具体针对这两个节目来说,<杨澜访谈录>侧重于“增长见闻”,<鲁豫有约>侧重于“追求精神艺术和情感上的享受”。
二是节目对受众的参与程度作怎样的预留和设计。作为一个名人访谈节目,实现屏幕上主持人与被访者的良好交流效果只是一个方面,甚至只是一个过程,节目真正要追求的实现的是与受众的互动,即外部语境的营造。<杨澜访谈录>是“我谈你想”,追求的是受众的思索:而<鲁豫有约>是“我们分享 ,追求的是受众的共鸣。 四、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着因为选题的来源相似而导致雷同的问题,无论是节目的具体表现形式还是谈话的话题都易于相互模仿,所以如何放大、突出自己的差异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无疑是成功的例子。因此,对于其他谈话性节目,可以从选题、嘉宾、受众、定位、主持人甚至运用商业领域广泛运用的各种营销方式进行制作,应是电视谈话节目实现差异化的一条有效路径。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