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测评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蛋白质均可通过颜色反应来鉴别
B.糖类、蛋白质、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丙三醇的高级脂肪酸
D [只有含苯环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才有颜色反应,A错误;单糖、双糖、油脂都属于小分子,B错误;蛋白质除了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含有N、S、P等元素,C错误;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盐,D正确。]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P
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CaCl2的电子式:
D.明矾的化学式:Al2(SO4)3
A [A对:磷原子质子数为15,质量数为31,可表示为P。B错: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CaCl2的电子式为。D错: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3.物质的下列性质能肯定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的是( )
A.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在熔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熔点高的物质
C [共价化合物的水溶液也能导电,如HCl、H2SO4等,A错。由金属和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般为离子化合物,但有的为共价化合物,如AlCl3,B错。共价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不电离,不导电,而离子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C对。共价化合物,如SiO2,其熔点很高;某些单质,如金刚石、石墨其熔点也很高,但它们都不是离子化合物,D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熔点和硬度都很高
B.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质子数都是1
C.乙醇和二甲醚(CH3—O—CH3)互为同系物
D.C4H10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B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石墨的硬度小,故A错误;B.氕、氘、氚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三者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质子数都是1,故B正确;C.乙醇和二甲醚不属于一类物质,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D.分子式为C4H10的烷烃为丁烷,丁烷存在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CH3CH2CH2CH3有2种不同的氢原子,所以其一氯代物有2种;异丁烷CH3CH(CH3)CH3有2种不同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所以丁烷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总共有4种,故D错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A [A对: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油脂与氢气的加成反应。B错:淀粉和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不同,因此它们的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环己烷与苯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所以不能用该方法鉴别环己烷和苯。D错:苯与溴苯互溶且均难溶于水,水不能分离二者。]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无论是乙烯的加成,还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都与分子内含有的碳碳双键有关
B.无论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还是用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鉴别乙烯和乙烷
C.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水的质量相同
D.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的化学性质活泼
C [乙烯和甲烷的碳、氢含量不相等,故相同量的乙烯和甲烷生成的水质量不相同。]
7.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A(g)+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各物质均为气态且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之和相等,故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也不变;由质量守恒,该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体系的密度不变,故A、B、D三项中的物理量均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据。]
8.如图为番茄电池(番茄汁呈酸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锌片质量减轻,发生还原反应
B.铜片为电池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电子由铜片通过番茄流向锌片
D.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答案】 D
9.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同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同主族元素均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
C
S的非金属性比Si强
酸性:H2SO4>H4SiO4
D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
C [同主族元素均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错误,比如第ⅠA元素有H和金属元素性质不同,A项错误;原电池不需要外接电源,B项错误;NaCl固体不可导电,D项错误。]
10.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装置可用来分离乙醇和乙酸
B.乙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
C.在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丙装置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
D.丁装置可以用来分离乙醇和丁醇的混合物
【答案】 D
11.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操作
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D [A项,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以免发生液滴飞溅。B项,加热KMnO4制取O2,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否则水会倒吸,炸裂试管。C项,制备纯净Cl2时,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再通过浓H2SO4干燥气体。D项,萃取操作时,先从下口放出有机层,再从上口倒出水层,操作正确。]
12.某学生用金属镁与稀盐酸作用生成H2的反应(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研究有关反应速率问题,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B段反应速率最快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放热,体系温度升高
B.BC段反应速率变慢的原因可能是盐酸浓度降低
C.该反应速率也可以用MgCl2的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来表示
D.C点后H2体积不变的原因一定是盐酸被消耗完了
D [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一定是逐渐减小的,AB段反应速率最快,原因可能是反应放热,体系温度升高。反应进行到BC段,虽然反应仍然放热,但此时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
1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该物质不应有的化学性质是( )
①可燃烧;②可跟溴加成;③可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④可与NaHCO3溶液反应;⑤可与NaOH溶液反应;⑥1 mol该有机物与Na反应生成2 mol H2
A.①③ B②⑥
C.④⑤ D.⑥
D [该有机物易燃烧,含有碳碳双键可与Br2加成,可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含有—COOH可与NaHCO3反应,可与NaOH反应。1 mol该有机物含1 mol —COOH和1 mol —OH,与钠反应生成1 mol H2。]
14.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1·s-1
D.此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
C [由题中图示可知,B、C为反应物,A、D为生成物,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系数之比可得,Δn(B)∶Δn(C)∶Δn(A)∶Δn(D)=(1.0-0.4) mol∶(1.0-0.2) mol∶(1.2-0) mol∶(0.4-0) mol=3∶4∶6∶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B+4C??6A+2D,A项错误;不论在什么时刻,用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系数之比,B项错误;温度升高,平衡一定移动,D项错误。]
1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X)<r(Y)<r(Z)<r(W)
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
C.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
D.X、Y、Z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D [由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Z相邻,可判断Z是O元素,Y是N元素;由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可判断W是Na元素。只有Y、Z在同一周期,则X在第1周期且为主族元素,为H元素。
A错:原子半径:r(X)<r(Z)<r(Y)<r(W)。B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是强碱。 C错:Y单质是N2,Z单质是O2,氧化性:Y16.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W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C [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n为Cl2,Z为Cl元素。Cl2(n)与二元化合物p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r和s,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则p为CH4,r为HCl,s为CH3Cl、CH2Cl2、CHCl3和CCl4的混合物。二元化合物m与n反应生成q和r,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其中n为Cl2,r为HCl,从而推知m为H2O,q为HClO。结合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及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推知,W、X、Y、Z元素分别为H、C、O、Cl。A项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HCl,Cl>C,则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为O>Cl>C;C项Y(O)的氢化物有H2O、H2O2,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D项X(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CO3,是一种二元弱酸。]
[教师备选]
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
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
C.新制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
D.碘水,变蓝色;新制Cu(O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
A [鉴别物质时须用其特征反应,观察到特征现象。淀粉遇碘水变蓝色;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产生黄色沉淀;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混合加热至沸腾产生砖红色沉淀。]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5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基本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0.5 g淀粉和4 mL 20%的H2SO4溶液,加热3 min~4 min,然后用碱液中和试管中的H2SO4溶液。
①淀粉完全水解生成的有机物分子式为________。
②若要检验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的名称),加热后再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几滴碘溶液,应观察到________。
(2)油脂在人体内通过水解生成________和丙三醇,再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
(3)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通常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
A.滴加稀硝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火焰上灼烧
【解析】 (1)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因此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葡萄糖,从而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而加入碘后溶液变蓝,说明淀粉未完全水解。(2)油脂水解的最终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3)蚕丝是蛋白质,“人造丝”是纤维素。鉴别蛋白质的依据主要有:①某些蛋白质分子跟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②蛋白质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常以此方法来区别毛纺织品和其他纺织品)。
【答案】 (1)①C6H12O6 ②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溶液变蓝 (2)高级脂肪酸 (3)D
18.(8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变化: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填序号)。
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________,仅发生离子键被破坏的是________,仅发生共价键被破坏的是________,既发生离子键被破坏又发生共价键被破坏的是________。
(2)分别按图A、B、C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三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
A B C
①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B中铁片是负极,C中铁片是正极
b.三个烧杯中铁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A、B两烧杯中硫酸的浓度均减小
d.产生气泡的速率A中比B中慢
e.B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Fe→Sn
f.B溶液中SO向Sn电极移动
②A、B、C三个烧杯中铁的腐蚀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1)①② ③④ ⑤ ⑥ (2)①acd ②B A C
19.(9分)(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对于发生在溶液中的反应来说,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主要有使用催化剂、升高温度、______________等;使等质量的CaCO3粉末和块状CaCO3分别与足量的同浓度、同温度的硝酸溶液反应,获得等量气体耗时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_。
(2)将锌片投入到100 mL 1 mol/L的盐酸中,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反应过程中,影响此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ab段速率变化的情况说明______________是主导因素;有同学根据c(H2)=Δt×v及图中t1时刻v=0进行计算,认为在0~t1 s时间内生成的氢气量为0,他知道这一结论肯定是错误的却不知道错在哪里,请你帮他找出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前10 s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224 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则前10 s内用盐酸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
【解析】 等质量的粉末状和块状固体相比,粉末状固体表面积大,故反应速率快,生成等量气体时耗时少。影响锌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外因主要是H+浓度、溶液温度。随着反应的进行,c(H+)不断减小,但反应放出的热量会使溶液温度升高,因此ab段速率的增大表明温度是主导因素,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增大。前10 s内生成的n(H2)=0.01 mol,需要消耗0.02 mol HCl,v(HCl)=0.02 mol·L-1·s-1。
【答案】 (1)反应物的性质 增大反应物浓度
CaCO3粉末参与的反应
(2)浓度、温度 温度 c(H2)=Δt×v中的速率是Δt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3)0.02 mol·L-1·s-1
20.(10分)A和甲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A是气态烃,甲是液态烃。B和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F是高分子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C的分子式是______;D中官能团名称:______。
(2)在反应①~⑥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3)B和D反应进行比较缓慢,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于鉴别B、D和甲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B+D―→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G+NaOH―→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A―→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为CH2===CH2和,由题意可知A为CH2===CH2,B为CH3CH2OH,C为CH3CHO,D为CH3COOH,甲为,E为CH3COONa,F为?CH2—CH2?,G为CH3COOCH2CH3。鉴别CH3CH2OH、CH3COOH和可用Na2CO3溶液,现象分别为互溶、有气泡冒出和分层。
【答案】 (1)C2H4O 羧基
(2)① ④⑤
(3)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或增加乙酸、乙醇的浓度 Na2CO3溶液
(4)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④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⑤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⑥nCH2===CH2?CH2—CH2?
21.(10分)X、Z、Q、R、T、U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全部元素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X与R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U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R和Q可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和2∶1的两种化合物;R、T、U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上述元素中的四种元素形成的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为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名称)。
(2)X、Z、Q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T、U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可以判断R和T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的熔点R比T低
b.单质与酸反应时,失电子数R比T少
c.单质与水反应R比T剧烈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R比T强
(5)某同学用Q、R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固体物质R2Q2,R2Q2属于离子化合物,且能与化合物X2Q反应生成Q的单质。R2Q2的电子式为________;R2Q2与X2Q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3周期ⅢA族 碳酸氢钠(或醋酸钠或四羟基合铝酸钠)
(2)H(3)Al(OH)3+3H+===Al3++3H2O
(4)cd
(5) 2Na2O2+2H2O===4NaOH+O2↑
22.(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各装置连接成一整套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D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纯净干燥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好装置后,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橡胶管k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装置D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F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接入D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整套装置从左向右的连接顺序是(j)接( ),( )接(f),(g)接( ),( )接( ),( )接(a)。
【解析】 A为氯气的发生装置,E装置用于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B装置为氯气的干燥装置,F装置为氨气的发生装置,C装置为氨气的干燥装置,D装置为两种气体的反应装置。(1)连接好装置后,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橡胶管k的作用是使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顺利流下;(3)从装置D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处理方法是在G处连接导管直接通入盛有烧碱的烧杯中;(4)装置F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H2O+2NH3↑;(5)由于氨气的密度小,氯气的密度大,密度小的氨气从长管进入向上扩散,密度大的氯气从短管进入向下扩散,接入D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使密度大的氯气与密度小的氨气较快地均匀混合;(6)整套装置从左向右的连接顺序是(j)接(d),(e)接(f),(g)接(c),(b)接(i),(h)接(a)。
【答案】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使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顺利流下
(3)在G处连接导管直接通入盛有烧碱的烧杯中
(4)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5)使密度大的氯气与密度小的氨气较快地均匀混合
(6)d e c b i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