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体都具有严整的结构:大部分都是由细胞构成。病毒也是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细胞学说19 世纪3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Matthias J.Schleiden) 和施旺(Schwann
Theodor) 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根据许多科
学家的观察和论证,逐渐建立了“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是:生物大多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化作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异化作用)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变化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 可细分为: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转变为自身物质。(同化作用)自身的部分物质被氧化分解并排出代谢废物。(异化作用)
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 可细分为:储存能量(同化作用)释放能量(异化作用)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同化作用,又有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新陈代谢中的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功能
1、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
2、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即大分子的组成前体;
3、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例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
4、分解有机营养物质;
5、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逐渐在新陈代谢的方式上形成了不同的类型。按照自然界中生物体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方式的不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同化作用:据生物体在同化作用过程中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新陈代谢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三种。自养型 绿色植物直接从外界环境摄取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进行,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自养型。化能合成少数种类的细菌,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并且依靠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例如,硝化细菌能够将土壤中的氨(NH3)转化成亚硝酸(HNO2)和硝酸(HNO3),并且利用这个氧化过程所释放出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总之,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自养型。
异养型 人和动物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像硝化细菌那样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它们只能依靠摄取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型。此外,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它们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属于异养型。总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异养型。异化作用 根据生物体在异化作用过程中对氧的需求情况,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三种。 需氧型
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都需要生活在氧充足的环境中。它们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以便维持自身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需氧型,也叫做有氧呼吸型厌氧型 这一类型的生物有乳酸菌和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寄生虫等少数动物,它们在氧的条件下,仍能够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从中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厌氧型,也叫做无氧呼吸型。
兼性厌氧型 这一类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把有机物彻底的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的条件下把有机物不彻底的分解为乳酸或酒精和水。典型的兼性厌氧型生物就是酵母菌。兼性厌氧型生物酵母菌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通常分布在含糖量较高和偏酸性的环境中,如蔬菜、水果的表面和菜园、果园的土壤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酵母菌在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熟知的酿酒、发面外,还能用于生产有机酸、提取多种酶等。
任何活着的生物都必须不断地吃进东西,不断地积累能量;还必须不断地排泄废物,不断地消耗能量。这种生物体内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就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特征,它由两个相反而又同一的过程组成,一个是同化作用过程,另一个是异化作用的过程。人和动物吃了外界的物质(食物)以后,通过消化、吸收,把可利用的物质转化、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把食物转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储存起来,这就是同化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把从外界吸收进来的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转化成淀粉、纤维素等物质,并把能量储存起来,也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是在同化作用进行的同时,生物体自身的物质不断地分解变化,并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去,供生命活动使用,同时把不需要和不能利用的物质排出体外。各种生物的新陈代谢。在生长、发育和衰老阶段是不同的。幼婴儿、青少年正在长身体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物质来建造自身的机体,因此新陈代谢旺盛,同化作用占主导位置。到了老年、晚年,人体机能日趋退化,新陈代谢就逐渐缓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主次关系也随之转化。动物冬眠时,虽然不吃不喝,但是新陈代谢并未停止,只不过变得非常缓慢。 新陈代谢是生命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如果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能源物质
1.三磷酸腺苷(ATP)
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细胞的分裂、肌肉收缩等。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简称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 分子简式A-P~P~P,式中的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代表高能磷酸基,“-”表示普通的磷酸键,“~”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 动物是由线粒体的呼吸产生 植物体是由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 。ATP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远离A(腺苷)的“~”断裂,ATP水解成ADP+Pi(游离磷酸团)+能量
[1]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生成ATP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另一条是所有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呼吸生成ATP。
2.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能量有70%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3.主要储能物质—脂肪
脂肪是生物体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在动物的皮下、肠系膜、大网膜等处储存有大量的脂肪,一方可储存能量,同时还可以减少体内热量散失,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在植物体内也有脂肪,如花生油、籽油等就是从花生和油菜籽中提取的。
4.能量来源—太阳能
太阳光能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植物体内,再进入动物体内。
3.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由小长大;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生长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产质的改变。两者密切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而发育成熟状况又反映在生长的量的变化。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的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生长和发育两者紧密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状况。
4.后代与亲代之间表现出既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5.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为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定义:生物体内或体外物理或化学变化,如温度、压力的变化,光线的颜色和强度的变化,土壤、水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等,都可能生物产生影响。生物体能感受这些变化(刺激)并做出有利于保持其体内稳态,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
6.生物能够对所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并影响环境;
适应性(adaptation),即通过生物的遗传组成赋予某种生物的生存潜力,生态学术语。它决定此物种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的性能。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等)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的。并非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能产生,这与应激性是不同的。
1.保护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水母、海鞘等水生生物的躯体近乎透明,能巧妙地隐身于水域中;北极熊白色的皮毛和冰天雪地的背景十分协调;许多鱼类背部颜色深,腹部色浅,从上向下看,与水底颜色一致,从下向上看,却又像天空。
分割色是保护色的又一种形式,如虎、豹、斑马、长颈鹿身上都有鲜艳的花纹,在光暗斑驳的环境配合下,能使其轮廓模糊不清。某些种类的比目鱼和蜥蜴能随背景变化而改变体色,以保护与环境的协调,这又是保护色的一种形式。2.警戒色:如毒蛾的幼虫多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误食这种幼虫的小鸟常被毒毛损伤口腔粘膜,以后这种易于识别的色彩和斑纹就成为小鸟的警戒色。又如欧洲有一种塔蛛,腹部呈现红色,其皮肤腺能分泌毒液,当它受到攻击时,其腹部向上,显示红色肚皮以示对天敌的“警告”。其他如瓢虫的斑点,毒蛇鲜艳的花纹等。3.拟态:如一些无毒的假珊瑚蛇也具有与剧毒的真珊瑚蛇相似的红、黑、黄相间的横纹。又如鮟鱇背上的棘形鳍很像蠕虫,当其他小鱼来吃“虫”时反而被它吃掉。猪笼草形似鲜花,能诱捕采蜜的小虫。杜鹃的拟态属于宿主拟态,它把卵产在其他鸟的巢中,其卵的大小、色泽等与原巢内的卵极其相似,因此杜鹃的卵可让其他的鸟来为其孵卵育雏。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明了黄蝶的体色与环境极其相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