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学习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的分布、消耗与前景。
2.理解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及合理利用措施。
3.掌握主要可再生资源的优势与不足。漫画“开发”。
思考:漫画“开发”反映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开发”?
答案:(1)问题是:资源浪费严重。
(2)措施: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贪,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化石燃料的种类:主要包括:煤炭、__________、__________、油页岩等。石油 天然气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2.化石燃料的分布
3.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很大: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________,发展中国家________。
(2)中国能源消耗总量_______,人均________。
(3)前景:化石燃料存在________的危机。较高 较低 大 少 耗竭
4.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为例)
(1)开采:__________、占地、__________、水土环境污染等。
(2)运输与存放:运输过程中__________、水与土壤;存放要________,破坏景观,造成污染。
(3)利用:污染空气、__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形成。破坏地表 废渣自燃 污染空气 占地 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
5.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__________开采化石燃料资源。
(2)环境保护措施要与_____________同时设计、同时__________、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3)__________,合理利用土地。
(4)对化石燃料进行__________和精加工。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__________。科学方法 主体工程 施工 保护耕地 深加工 天然气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1.世界能源的总趋势
发展__________结构的能源系统和________、清洁的能源技术。
2.太阳能的利用形式
光热转换和__________。
3.风能
利用______发电,成本较低,而且不会产生__________。多元化 高效 光电转换 风力 空气污染
4.水能
目前世界上使用最__________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__________。
5.潮汐能
太阳与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水呈周期性的涨落,利用潮汐能__________。广泛 首位 发电
6.生物能
目前,农村比较理想的生物能利用方式是________。
7.地热能
地球内部蕴藏的巨大热量,包括地下________和热液中所储存的能量。
沼气 热岩 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1)适度开发、均衡生产。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对其开发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2)节约使用,提高效率。我国石油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约潜力很大。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以达到节约使用石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3)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保证国内石油的正常供应。
另外,为了预防石油供应中断,保障石油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我国的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分别为浙江的宁波镇海和舟山岱山、青岛黄岛、大连新港。
随着化石燃料濒临耗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优缺点如下表所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1.判断正误:
(1)中国的煤炭资源在北方分布比较均衡,南方则普遍缺煤。( )
(2)中东、北非、美国西部、委内瑞拉、我国东部和西部都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 )
(3)化石燃料的开采、存放、加工、利用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较显著的不利影响,而运输过程不会破坏环境。( )
(4)化石燃料、风能、水能的能量来源都是太阳能。( )××√√中国煤炭主要分布在北方,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占全国的64%,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2.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环境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D3.下列有关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生产规模以减少能源消耗
B.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利用比例
D.立足国内能源,减少对外资源依赖
解析:因为经济要发展,所以不能用控制生产规模来减少能耗,不稳定性能源也应大规模开发利用,要立足国内外能源市场,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B 读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图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比较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差异。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2)近年来由于国内能源运输工程的建设,上海的能源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其中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明显上升,试分析该种能源消费比例上升带来的有益影响。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3)我国能源消费长期以来都是以某一种能源为主,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不利影响。形成原因:我国煤炭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开采价格低,且技术难度不高。不利影响:煤炭发热量低;利用不便;燃烧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气多,污染严重。调整及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高耗能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简要说明解决中国能源不足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风能储量约为2.53亿千瓦,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为7.5亿千瓦。由此可见,我国海上风能储量远大于陆上风电。从发展空间来看,海上风电比陆上风电更具潜力。
材料二 我国商周时代的甲骨文上就有“帆”字,公元前2世纪已出现风筝、风车,10~12世纪(北宋、南宋)为风车繁盛时期,至14世纪传入欧洲,荷兰利用风车抽水造陆。
材料三 中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图和新疆达坂城简图。①风力是一种蕴藏丰富而又洁净可再生的能源,没有环境污染问题;
②建造风力发电厂的费用低廉;
③利用风力发电不需火力发电所需的煤、油等燃料或核电站所需的核材料即可产生电力,除常规保养外,没有其他任何消耗;
④风能发电技术已经成熟,市场前景广阔。(1)简述风能发电具有哪些优越性。(2)我国风能资源蕴藏以“三北”地区的草原戈壁、东部和东南沿海及其附近岛屿最为丰富。请分别说明这两个地区的主要风向及风能密度大的原因。风向:
“三北”:西北风和偏北风;
东部及东南沿海:东南风和偏南风。
原因:
“三北”: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的影响时间长、强度大;
东部及东南沿海: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大。①风能可再生,不污染环境;
②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且目前能源供应紧张,开发利用风能可缓解能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
③这些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且具备资金和技术条件。(3)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每年有大量风能白白“吹光”。近期对风能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地区有:华东及华南沿海地区、华北地区、东北老工业地区。请回答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优先开发利用风能。解析:风能开发利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地位有所提高,体现了能源利用结构的多元化,有助于缓解世界能源紧张状况,但长期以来,风能开发利用规模程度都较小,一方面与风能的不稳定有关,同时也与其开发利用技术不成熟关系密切。第(1)题,风能发电有其自身优势,如清洁能源,可再生;也有外部因素,如投入原料少,利用技术日趋成熟等。第(2)题,明确两地所处位置,联系其气候特征及天气状况。第(3)题,注意从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两个层面分析问题。1.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在开采、运输、存放、加工、利用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较显著的不利影响。下面是煤炭的开发与利用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2.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有利影响:教材P44思考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丰富与否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辐射时间的长短。而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辐射时间的长短又主要与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季节、地势高低等密切相关。4.我国在西北和青藏优先发展太阳能的原因。教P49思考有利影响:①减少下游洪灾;②全年都能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③能产生低廉的水电;④库区可促进渔业的发展;⑤库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不利影响:①下游农田和河口失去富含营养的泥沙;②阻断某些鱼类的迁移和产卵;③库区蓄水会淹没森林和农田;④大规模的水体会诱发地震;⑤通过蒸发损失大量的水;⑥造成库区泥沙沉积;⑦会改变局部气候。河流开发水电工程有哪些有 利和不利影响?
7.教材P52思考
点拨:相似点:都是间接形式的太阳能,都是洁净、可再生的能源。不同点:生物燃料属于二次能源,风能、水能属于一次能源。
3.教材P47思考
点拨:(1)在生产与生活中自觉节约能源可以减少能源的利用量,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2)开放性题目,只要有利于节约能源的合理措施都可以。5.教材P50思考(下)
点拨:风力发电站的选址要求年平均风速高,而且比较稳定。2.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为何不能以石油为主?教P45思考
(1)我国石油储量有限,石油资源会耗竭。因为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它们的生成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并且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就其总量来说用一点,少一点,加之人类消耗石油等矿物燃料在快速增长,所以石油最终会耗竭。(2)石油不仅是人类优质的能源,更重要的是优质的化工原料,所以石油资源耗竭会影响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进而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3)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替代能源,面向可再生资源,发展新能源,日益减少石油单纯作为燃料的比重,延长人类使用石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