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 5 藤野先生 导学精炼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上 5 藤野先生 导学精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3 09:1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藤野先生
日积月累·储备知识
藤野先生与鲁迅的交往
1904年7月6日,即大约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先生由讲师升为教授。藤野先生生活朴素,当时教授上课,来回都坐人力车,而藤野先生则是步行。鲁迅离开仙台前曾到过他家,他送给鲁迅一张照片,背面写上:“惜别藤野谨呈周君。”鲁迅为了安慰藤野先生,曾故意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是有用的。”据说后来藤野先生跟侄子藤野恒三郎说过:“周君是个好学生……但不是当医生的人。看来是为研究生物学才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恒三郎说,听藤野先生的口气,他是相信了鲁迅分别时为安慰他而说的想学生物学的话。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主题探究
本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藤野先生
、 、 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以及作者崇高的 精神。
二、疑难探究
1.本文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2.文章的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 基础知识必达标
一、基础达标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是 ,原名 。
他的著作有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 》等。
2.读重点字。
不逊( ) 绯红( ) 畸形( ) 解剖( )
诘责( ) 教诲( ) 瞥见( ) 杳无音信( )
凄然( ) 匿名( ) 烂漫( ) 抑扬顿挫( )
3.识多音字。
(1)恶( )人的言行令人厌恶( ),我们不做令人恶( )心的事!
(2)在公共汽车上,一位便衣警察扒( )开人群,抓住了正在作案的扒( )手。
(3)这批毛巾质量太差( )劲了,而且颜色差( )别挺大。
4.辨形近字。
(1)那些发卡的混搭让发jì( )显得更时máo( )。
(2)由于经济危机,他失业了,生活变得jié( )据。可他仍然不知道节约,妻子经常唠叨,甚至jié( )责他大手大脚。
(3)她那jī( )形的脚走在qí( )岖的路上,让人看了很是心疼。
5.解关键词。
(1)标致:
(2)油光可鉴:
(3)(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4)深恶痛绝:
(5)(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6.感知课文。
(1)本文叙事变换了三个地点,分别是 、 、 。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从他的外貌( )、举止( )、声调( )等方面对他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藤野先生做自我介绍时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而不是“我叫藤野严九郎……”,是因为 。
(2)反语这种修辞手法是用于本义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义,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本文多处用了这种修辞手法,请找出四处: ; ;
; 。
(3)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 ,暗线是
。本文围绕 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 顺序组织材料。
二、品读达标
阅读课文“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回答下列问题。
7.“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写出这一行文字的?应怎样理解这句话?
8.“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中的“偏”字,表达了作者对电影中的“中国人”怎样的心情?
9.“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一句,应如何理解?
10.“万岁!”刻画出“他们”怎样的嘴脸?
11.结合原文分析“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回答下列问题。
(1)“我的意见”是指
(2)“意见变化”的内容:
(3)“意见变化”的原因:
B 能力拓展巧提升
(时间:50分 分数:50分)
一、基础提升(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
B.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ī)
C.绯红(fēi) 芋梗(gěng) 发髻(jì) 系住(jì)
D.匿名(nì) 霉菌(jǖn) 畸形(qí) 诘责(jié)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3.(★☆☆)给下列语段空缺处选择一组恰当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 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 。
A.激动 涂改 遗漏 纠正
B.激动 添改 遗漏 订正
C.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
D.感激 涂改 脱漏 纠正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3分)
A.也有解散辫子……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C.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5.(★★☆)(2017·绍兴节选)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3分)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6.(★★☆)综合性学习。(12分)
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节前夕某班级举行“园丁颂”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对联赞颂]第一小组同学开展了“对对联,颂老师”活动,某同学拟出了歌颂老师培才育人功德的上联,请你帮他对出下联。(4分)
上联:育人才献身忘我如蜡烛
下联:
(2)[文艺演出]第二小组同学组织了“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文艺演出,大家推选你当主持人。请你把下面两个节目之间的串词写出来(80字左右)(4分)
节目一:小品《讲台的美丽》
节目二: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3)[短信祝福]第三小组同学打算用发短信的形式表达对昔日老师的感恩之情,请你代替他们拟写段话。(60字左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二、品读提升(23分)
(★★★)(2017·河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化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责编,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 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暑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录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周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第五届人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先生。8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宇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本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我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周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安。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这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勉。
(选文有改动)
7.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4分)
8.选文第③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4分)
9.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6分)

10.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4分)

11.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5分)
C直击中考提素养
(2017·北京节选)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2题。
1.右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 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滑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D国学知识勤积累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分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
参考答案及解析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正直 热诚 没有民族偏见 爱国主义
二、1.本文通过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为“我”改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循循善诱、求实的品质。
2.写在东京的见闻,讽刺清国留学生的种种行状,看似和文章的主题关联不大,却很能反映作者深沉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也是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去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作者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渡海而来,没料到东京竟也像南京那样乌烟瘴气。失望、痛苦、厌恶和急切地要求学到本领以报效祖国的种种复杂心绪,都包容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感触良多的一句话里面了。可见,作者写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实质上也是与下文写藤野先生的朴素而又高尚的情怀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与作者胸怀救国救民远大志向形成对比。开篇的长段很有深意,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从中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怀。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 一、1.朝花夕拾 鲁迅 周树人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华盖集 而已集
2.xùn fēi ě pōu jié huì piē yǎo qī màn cuò
3.(1)è wù ē (2)bā pá (3)chà chā
4.(1)髻 髦 (2)拮 诘 (3)畸 崎
5.(1)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2)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3)匿名
(4)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5)杳无消息
6.(1)东京 仙台 北京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缓慢而很有顿挫 他知道自己因为穿衣服太不讲究而在学生之间很出名
(2)实在标致极了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 爱国青年也愤然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时间先后
二、7.极其愤慨。这是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讽刺和回击的反语,表示愤慨的感情。
8.与作者主观愿望相反而产生的失望之情
9.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10.刻画出“他们”妄自尊大、盲目忠君的嘴脸
11.(1)学医救国的志向 (2)弃医从文 (3)医学改变不了中国,要从精神上、思想上唤醒民众
B一、1.D [解析]D项中“畸”应读“jī”
2.C [解析]C项中“带”应为“戴”,“迭”应为“叠”。
3. C
4.B [解析]A、C、D均为褒义贬用
5.D [解析]A项内容在《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中有所体现;B项和C项内容在《五猖会》中均有所体现;D项内容在《朝花夕拾》中没有体现。
6.示例:(1)传知识沥胆披肝似春蚕(2)讲台是个神圣的地方,我们辛勤的园丁用奉献铸造了讲台的美丽并浸润着这份美丽,让我们明确了人生目标,知道了自己长大后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下面请欣赏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3)敬爱的老师,走近您,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谁知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谁知您却给了我整片海洋;我原想撷取一片红叶,谁知您却给了我整片枫林。您的恩情我会永远记在心间。
二、7.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
8.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
9.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
10.点明中心(或:揭示主题);照应题目(或:点题)
11.示例一:我”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不计名利。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而“我”删去了这句话。
示例二:“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先生的文集,亲自申请参评,最终被评为特等奖。
示例三:“我”担任评委时,对一参评书有的地方拿不准请周先生帮助审阅,很快就收到周先生的读后意见。
示例四:周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师生往来信件118封。
C1.老舍故居[解析]由《骆驼祥子》可知[甲]处应为老舍故居
2.D [解析]“热烈而激昂”与“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相矛盾。
D 这两句诗是全诗主题的集中体现,也是作者感情表达的最高潮。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僧,表现了作者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