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14 白杨礼赞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准确、凝练又极具感染力的语言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
考点链接【考点1】线索
“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考点2】象征手法
(1)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或缺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如国民党反动派。
考点链接【考点3】铺垫手法
(1)描写高原环境,其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作铺垫。
(2)描写白杨树,不仅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美,更突出其内在的精神美,为下文写由树及人作铺垫。
【考点4】欲扬先抑手法
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采用先扬后抑再扬的写法。写高原景色,先写产生“雄壮”“伟大”的感觉,后写产生“倦怠”“单调”的感觉,再写于“恹恹欲睡”之中猛醒,惊奇于傲然耸立的白杨树的出现。
名师导学1.背景解读
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作家,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和鲁迅、郭沫若一样,是中国文坛上的灿烂明星,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本文写于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如果正面表达作者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火热的感情,是不能发表的。于是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雄壮”“伟大”“单调”农民、军民、哨兵团结上进的精神和意志名师导练—基础训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黄的是土,未kāi kěn( )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2)它没有pó suō( )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3)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páng yì xié chū( )。
(4)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miào shǒu ǒu dé(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开垦婆娑旁逸斜出妙手偶得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夹道摇曳着秀颀的梧桐树,不知名的小花在花盆中随意生长着,将枝叶娇慵地直伸到路面上来,牵扯着人的袍襟。
B. 经过长途跋涉的我们终于到达峰顶,亲眼看到了万丈光芒劈开云层的那一刻,红日跃然而上,主宰着大地的心跳。
C. 松江真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坦荡如砥的原野,还有宽阔浩渺的河流。
D. 经过科技工作者潜滋暗长的探索,“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终于出征深海。
D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更好地传播汉字文化,学校组织了以书法展为表现形式的“让你爱上中国字”。(在句末加“的活动”)
B. 学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将“增强”改为“提高”)
C. 我们的文化传统,需要更多人去呵护、去发现,才能不断焕发生机。(将“呵护”与“发现”调换位置)
D. 各位学者只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才能成就卓越,赢得尊重。(将“只要”改为“只有”)
B4.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__________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课内精读—整体感知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外形美的?突出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
6.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揭示出来的?(5分)
__________
作者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突出了白杨树的正直、团结、进取、朴质、倔强、不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特点。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或缺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作者在第7自然段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由树及人,层层深入,揭示象征意义;第8自然段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揭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阅读理解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②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④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⑤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7.选文第②段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一种树”,又说它“决不是平凡的树”,这样的说法矛盾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
8.第③段的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__________
9.作者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的用意是什么?(4分)
__________
不矛盾,因为“普通”是指白杨树极常见,极易生长;“不平凡”是指白杨树的外形美和象征意义的不平凡。不能,因为这四句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①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鄙弃之情;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③以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形成首尾呼应,结构严谨。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
(1)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__________
(2)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__________
采用对比手法,将环境的恶劣与白杨树的顽强生命力作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为下文由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运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进一步对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给予高度评价。以“好女子”和“伟丈夫”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独特风格与个性,很自然地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课外延伸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樨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花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得相当有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再对四点五点六点的句式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人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哪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的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千米外的戈壁滩上,我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得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我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
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它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它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慢慢地,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 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 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 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2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 _二识丁香花→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三识丁香花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2. 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分)
(1)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
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开花时间的叙述。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而感到苦闷、忧伤。(2)眼前浮现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
排比和联想(想象)。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4. 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
5. 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你从丁香花儿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4分)
__________
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紫藤萝瀑布》写紫藤萝花自衰到盛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而本篇文章通过写丁香花的繁茂和不爱说话、不争抢,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高洁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愿意学习丁香花不争不抢、默默沉浸自己的品质。示例:①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的品格;
②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③丁香花不争不抢,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