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名师导练课件(共27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名师导练课件(共27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6 10:1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1 消息二则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习如何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学会阅读新闻的方法,感受新闻语言的特点
3.品味语言,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及时、真实、感彩分明等特点
4.感受文中表现出的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考点链接【考点1】消息的定义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考点2】消息的结构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2)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也称“消息头”。
(3)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一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4)主体:承接导语,对消息事实进行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5)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6)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考点3】消息的特点
(1)时效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报道所发生的最新的事情。
(2)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形式传递信息。
(3)传播性: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名师导学1.背景解读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长江防线,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军南渡长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可以想象,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4月21日晨,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力量在长江沿岸的广大人民支援下,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长江防线。4月23日,我军解放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二十一日三十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简述渡江战役取得成功西路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已渡过大部分,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名师导练—基础训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 qì( )。
(2)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 zhàn( ),不起丝毫作用。
(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kuì tuì(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4)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g( )。泄气督战溃退锐不可当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军进攻势如破竹,连连歼灭敌军,打开敌军要塞。
B.黑恶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C.改善环境的决议业已正式通过。
D.美军凭着精良武器,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敌军,迅速地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B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
B. 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
C. 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D. 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B4. 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我却偏爱冬季。没有冬的肃杀,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出春的温柔妩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冬的真实,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冬,就像一杯浓浓的苦咖啡,虽苦却芳香撩人,让人留恋。没有冬的单调或许我们永远欣赏不到夏的多姿多彩课内精读5.《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采用什么顺序写作?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3分)
此则消息的内容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写作,这种结构方式即为“倒金字塔式”,它的作用是便于读者选择性阅读。6.《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依次报道了中、西、东三路大军的战况,其中东线写得最详,为什么?(4分)
首先,敌人投入兵力多,“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包围敌军、解放南京能否成功。阅读理解 (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7.“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结构?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则消息中,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看法是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等,体现新闻的准确性、时效性。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9. 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加点词语凝练简洁,描述了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情形,突出了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2)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不到”突出时间短,“即已”说明人数多,两个词充分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10.“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的“已”和“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不能,“已”是“已经”,表明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是一个概数,若去掉变成确数了,用语就不准确了。(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节选)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1.文章依次报道了中、西、东三路大军的战况,这几路大军是怎样衔接的?(3分)
三路大军之间有时间上的衔接、渡江部队的衔接、内容上的衔接,例如在写到西路军时,中间又插上一句“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将二者衔接起来。12.结合下列句子体会本文语言简练准确的特点。(4分)
(1)品味“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的表达效果。“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2)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13.文章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3分)说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议论。突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士气败落、不堪一击的军情,又有很强的政策性,从而使这则消息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课外延伸本报讯(记者程凤通讯员孟立)动车飞宜万,蜀道变坦途。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D2251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6小时50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至此,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
早上7时50分,白色的D2251次列车静静停在汉口火车站内,不少旅客正在和它合影。15分钟后,它载着700多位旅客一路向西,将风光旖旎的巴山楚水连珠串玉。“动车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前飞。”50多岁的武汉市民王女士说,“以前去重庆坐普快列车,光路上就要花费15个小时左右,太不方便了,所以我一直没去。现在好了,7个小时就到重庆了,我准备去渣滓洞等红色景点看看。”10时08分,列车驶出宜昌东站,开进“世界建设难度最高”的宜万线。_____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在隧道中穿行,小溪在山谷里细流。_____下午2时54分,奔驰了6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
1909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了。100多年后,动车组已在这条动脉上畅通无阻。
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它与南北快速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
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701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430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北10 000千米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1. 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新闻中提到詹天佑和孙中山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汉成为全国高铁“米”网心脏。说明旧中国积弱积贫,修路理想无法实现,只有在国富民强的今天,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这句景物描写既写了沿线风景的美丽,又赞美了建设者高超的技术,同时也使枯燥的记叙变得生动。4. 用简洁的文字说说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的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紧密联系周边经济圈、城市圈、城市群,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