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炼主要信息
2.体会“倒金字塔”结构的作用
3.学习快速阅读新闻的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考点链接【考点1】导语的作用
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和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部分。
【考点2】导语的形式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抒情式、评论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号召式,等等。叙述式导语,就是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考点3】体会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的特点
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至结尾按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新闻材料的新闻结构就是倒金字塔式结构。名师导学1. 背景解读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 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获奖者的国籍、姓名以及他们所获的奖项、所作的贡献名师导练—基础训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bān fā( )了诺贝尔奖。
(2)根据诺贝尔的yí zhǔ( ),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
(3)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zhòng cái( )的各国议会联盟。
(4)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jù’ é( )收入。颁发遗嘱仲裁巨额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深潜领域苦心孤诣钻研数十年,颇有建树。
B.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在2017年10月31日为宏远篮球俱乐部创始人陈林颁发了“中国篮球职业俱乐部突出贡献奖”。
C.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专家们在会议室里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 春节期间,铜仁文化“大餐”丰富多彩,驻足街头,那娓娓动听的歌声不时传入耳际,那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D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节目中的选手何猷君勤奋努力,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大学四年本科学业,还打破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纪录史上最年轻的金融硕士学生。(删去“打破”)
B. 《企业年金办法》自2018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规定,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8%左右。(删去“左右”)
C. 吴京导演的电影《战狼2》总票房为8.703亿美元,这不仅能在全球票房榜占据一席之地,还创造了国内记录。(把“创造”改为“开创”)
D. 我永远不会忘记梁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把“指出”和“纠正”调换位置)C4. 请用不超过15字的一句话,补充完整下面文段的内容要点。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意见》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案中能分别加上“大力”和“优秀”为佳)课内精读—阅读理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5.概述本文的主要信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导语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首次将诺贝尔奖颁发给物理学家伦琴、化学家范托夫、生理学家贝林、文学家普吕多姆、和平奖获得者迪南和经济学家帕西。导语部分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主体。作用:将核心信息集中在导语部分概述,能迅速地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使读者一目了然,满足读者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求。课外延伸【甲】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屠呦呦获“诺奖”是我国科学界一个里程碑事件。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不断释放沉睡活力的国家,这是一个不断走向更加开放的时代。我们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向我们走来,不断刷新我们的创新高度。
(摘自2015年10月7日《深圳新闻网》)乙】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与其他两位外国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我国大陆本土科学家中斩获“诺奖”的第一人。
疟疾,又称寒热病,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全世界每年有接近4亿人会得疟疾,几十万人死亡。20世纪50年代,国际消灭疟疾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之后,疟疾于60年代再度肆虐。因为已有的抗疟疾药物,如氯喹等,由于使用的时间太长,疟原虫普遍对这些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寻找新的抗疟疾药物就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迫切的任务。屠呦呦,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被选拔为国家“523”项目500多名研究人员中的一员,走上了找寻疟疾新疗法的科研之途。“523”项目确立了寻找抗疟疾药物的研究方向,就是从中草药当中提取和分离抗疟的有效成分。科研人员检验了无数的中草药治疗疟疾的成方、单方、验方和秘方,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
合物和中草药。然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了出去,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屠呦呦经过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出了《抗疟单验方集》,其中所包含的640多种草药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
青蒿,是一种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多部中医药著作中皆有关于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记载,很多地方老百姓的土药方也都用青蒿来对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翻查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后,屠呦呦迸发出灵感:古人所用的不是常用的高温煎熬法,而是用青蒿鲜汁。并且她还发现了一个关键点:传统提取方法里的加热步骤可能会破坏药物的活性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中提取才可能有助于保持青蒿的抗疟活性。在怀疑以前进行实验的方法都错了之后,屠呦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经过近200次的失败实验之后,1971年,屠呦呦终于证明了青蒿素提取物对被伯氏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食蟹猴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有着100%的疗效。为了证明实验的有效性,屠呦呦经常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在确认了青蒿提取物对人体安全的情况下,屠呦呦所在的课题小组便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青蒿提取物的有效性。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经治疗的患者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而采用氯喹治疗的患者却没有这些临床效果。
屠呦呦所在小组的其他人很快就分离出了青蒿当中的有效成分,也就是后来被她叫作“青蒿素”的东西。对于疟原虫有着良好抑制作用的青蒿提取物结晶,从此就被命名为“青蒿素”,并且很快通过临床验证,对于氯喹容易产生抗药的恶性疟疾等也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成为新一代的抗疟神药。
(摘自2015年10月9日《工人日报》)1. 请简要概括甲文传递的主要信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乙文,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5分)
__________
①报道了屠呦呦获“诺奖”的消息;②评价屠呦呦获奖的社会影响及意义。①全球范围内对新的抗疟疾药物的迫切需要;②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没有进展;③走访老中医,在翻查古方中获得灵感;④历经近200次的实验失败,仍不放弃;⑤经常在自己身上试验,有牺牲精神;⑥具有团体协作精神。3. 乙文在报道新闻事件后介绍了哪些背景材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背景材料:①介绍了疟疾对人类的威胁及抗疟疾药物的研究情况;②介绍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
作用:①丰富新闻内容,增强可读性;②深化新闻主题,展示新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