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体会新闻特写新闻性与文学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3.体会本文充分运用多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考点链接
【考点1】新闻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描写局部并放大细节,新闻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描写;在选材上截取“局部”, 而非一件事的始末或一个人的一生。
【考点2】文字清新优美是这篇特写的一大特色
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对照等多种修辞方式,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几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是明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
【考点3】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作突出的重点的描绘,本文摄取的只是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一刹那,并把这一刹那及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如“轻舒双臂,向上举起”“轻轻一蹬”“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插入碧波之中”,等等。这一系列把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
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作品的体育报道,是《光明日报》的记者夏浩然、樊云芳于1982年11月24日在第九届亚运会现场(印度新德里)采写的,反映的是跳水决赛中我国运动员吕伟夺魁的美妙瞬间。
文章借鉴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的一个瞬间,突出强调人物的某一局部,造成强烈而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突出、强调、提示的审美效果。作者表述吕伟的“5136”动作时,突出了高、险、难、美四个字,描绘准确贴切,优美传神。“5136”是吕伟跳水动作的难度系数,“5”为第5组动作,“13”表示向前翻腾一周半,“6”表示转体三周。
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正面描写跳水的精彩瞬间
侧面描写记者、裁判、观众的反应
名师导练—基础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动作疾如流星,又xiāo sǎ( )自如。
(2)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líng kōng( )翔舞的“飞天”。
(3)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áo shǒu( )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4)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xīn xiù( )时,惊讶不已。
潇洒
凌空
翘首
新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天悄无声息地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
B. 我即使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在这个神圣的字眼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
C. 语文老师把这一段古文逐字逐句讲解后,我们才如梦初醒,懂得了文章的意思。
D. 夜晚,街上仍热闹非凡,五彩斑斓的霓虹灯使我眼花缭乱。
C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绕着熊熊篝火歌舞狂欢。(在结尾处加“的场景”)
B.荞麦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功能,常用于高血压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将“增加”改为“增强”)
C.诚信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更体现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将“道德”调到 “基本”前面)
D.双休日,大家郊游时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删去“不要”)
C
4. 下面是小欧同学为一个活动写的信息,还差一个标题,请你帮他拟一个。
保护方言有利于保护汉语的古音古义,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为此,东楚中学于3月20日在学校大礼堂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以“展示方言魅力”为主题的汇演活动。学校八、九年级各班用方言展示了唱歌、演情景剧、讲故事、说笑话等20多个精彩节目。这次节目的表演形式别具一格,现场的笑声、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方言雅俗共赏的独特魅力。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6个字)
东楚中学举办魅力方言汇演活动(或:东楚魅力方言上舞台)
课内精读—整体感知
5.记者以“‘飞天’凌空”为主标题,有何深意?阅读文章,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
6.结合新闻特写的特点,简析本文在选材上的特点。(3分)
__________
记者以“‘飞天’凌空”为主标题,比喻跳水姑娘的跳水动作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生动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主要内容:这篇新闻人物特写再现了中国姑娘吕伟跳水夺冠的激动瞬间。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是这篇特写选材上的突出特点。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 画卷。
阅读理解
①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_____,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7.选文第②~④段把精彩的瞬间用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分解开来,请概括这几个“定格”的画面,并分析这样细致描写的作用。(4分)
__________
作者把精彩的瞬间——动作“5136”分解开来,定格为“飞天”“转体”“入水”三个画面。作者放慢“镜头”,细致描绘,从多方面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以及想象力,似观看影视特写镜头,清晰而逼真,使人产生一种亲临其境,亲观其景的感觉。
8.根据提示赏析下列句子。(6分)
(1)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
(2)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从加点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
这一句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她的沉静。
一个“托”字犹如“定格”般静静停留在空中,以蓝天白云为背景,衬托出跳水姑娘的优雅动人,突出“飞天”的形象,也为下文疾如流星的翻腾动作蓄势,动静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增强感染力。
9.选文特地写了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
10.文章以印度观众所说的“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一句结尾,有何深意?(4分)
__________
侧面描写,烘托吕伟跳水技艺的高超。
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课外延伸
梦 碎 雅 典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了。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唯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_____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_____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不幸的总是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行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1.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资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
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些背景资料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选文中的画线句子是对观众的特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
4.本文为何将镜头对准失败者?仅仅是因为她无可逃脱的“宿命”让人扼腕痛惜,还是别有深意?(5分)
__________
通过对全场观众由“静默”到“惊呼”再到“静默得反常”这一过程的描写,将观众深深的同情婉转地传达出来。
因为她是一个不屈的失败者,作者同情她,更敬畏她的坚毅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这便是奥蒂身上的新闻价值,也是本文的主题所在。